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成长于城市里的人,不要说接触动物,和自然的接触都很有限。这个月我们去探访了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找寻和它们的相处之道。而后我们才发现,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大自然,实际上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动物旅行”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为了动物开始一次旅行,最常见的就是去动物园,然而动物园却是人类的原罪一人类为了观赏和猎奇,限制了动物的自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代动物园的核心目标是物种保护,核心行动是实现积极动物福利。好的动物园,会尊重动物的生活和生存习惯,也会让我们看到动物是有尊严的,而非只是将动物作为人类消遣和观赏的对象。本期我们采访了著名的自然科普作家花蚀,他走访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动物园,他说“好的动物园,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认识野生动物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身临其境。对于大众来说,因为地处偏远、花费不菲,暂时还是一种较难实现的旅行方式,但已经有不少人为之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奔走。我们采访了长期拍摄鸟类的自然摄影师、常年在雨林里拍摄动物的自然达人,也对话了环保NGO组织和福建省内著名的自然教育机构。我们不仅是为了向读者提供这样有趣的“动物旅行”的样本和案例,更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些起先因为热爱动物而,上路的旅行者,都参与到了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中来。
对城市人来说,自然教育是更容易了解和接触自然的方式。去年我在厦门的黄厝海滩和一群小朋友体验了一次滩涂上的自然生物课。趁着退潮的时候,手拉手一起走向数十米深的滩涂,那个场面看上去就像圣经里的摩西渡海。当时具体观察了什么生物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告诉孩子们“不能触碰,更不能带走”,因为那些生物属于海洋。經过那一次体验,我才真实地感受到,原来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在国内的一线城市里,这样的组织和课程正在变得越来越多。相对于过去枯燥乏味的自然课,这样的自然教育才是孩子们需要且必要的。
最后,我们在这个非常时期做这样的一个专题,更重要的是想传递一个信息:不要提到“野生动物”就为之色变。就像我们的专题名“到自然里做客”一样,我们和动物们共享着这个星球,如果说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堡垒,那么自然就是动物的家园,我们去别人家里做客,就要遵守主人的规则,学会和动物相处的“社交礼仪”。所以,当我们在提“生态旅行”“动物旅行”时,倡导的是通过这样的旅行方式去学习与大自然动物们的相处之道。
黄达隆 主编
“动物旅行”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为了动物开始一次旅行,最常见的就是去动物园,然而动物园却是人类的原罪一人类为了观赏和猎奇,限制了动物的自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代动物园的核心目标是物种保护,核心行动是实现积极动物福利。好的动物园,会尊重动物的生活和生存习惯,也会让我们看到动物是有尊严的,而非只是将动物作为人类消遣和观赏的对象。本期我们采访了著名的自然科普作家花蚀,他走访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动物园,他说“好的动物园,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认识野生动物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身临其境。对于大众来说,因为地处偏远、花费不菲,暂时还是一种较难实现的旅行方式,但已经有不少人为之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奔走。我们采访了长期拍摄鸟类的自然摄影师、常年在雨林里拍摄动物的自然达人,也对话了环保NGO组织和福建省内著名的自然教育机构。我们不仅是为了向读者提供这样有趣的“动物旅行”的样本和案例,更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些起先因为热爱动物而,上路的旅行者,都参与到了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中来。
对城市人来说,自然教育是更容易了解和接触自然的方式。去年我在厦门的黄厝海滩和一群小朋友体验了一次滩涂上的自然生物课。趁着退潮的时候,手拉手一起走向数十米深的滩涂,那个场面看上去就像圣经里的摩西渡海。当时具体观察了什么生物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告诉孩子们“不能触碰,更不能带走”,因为那些生物属于海洋。經过那一次体验,我才真实地感受到,原来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在国内的一线城市里,这样的组织和课程正在变得越来越多。相对于过去枯燥乏味的自然课,这样的自然教育才是孩子们需要且必要的。
最后,我们在这个非常时期做这样的一个专题,更重要的是想传递一个信息:不要提到“野生动物”就为之色变。就像我们的专题名“到自然里做客”一样,我们和动物们共享着这个星球,如果说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堡垒,那么自然就是动物的家园,我们去别人家里做客,就要遵守主人的规则,学会和动物相处的“社交礼仪”。所以,当我们在提“生态旅行”“动物旅行”时,倡导的是通过这样的旅行方式去学习与大自然动物们的相处之道。
黄达隆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