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我国山水画创作主要分了两大体系。一是在传统“师造化”的基础上坚持古法,讲究书法用笔,他们是“借古开今”的传统文人画派系,我们把这一类型称之为“传统型”。另一是引进西方艺术因素,用中西融合的办法来改造中国画为取向,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他们也取得了开拓性发展,他们是“调和中西”的融合创新派系,我们把这一类型称之为“融合型”。这两大体系的审美追求表面上各不相同,但互相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这两大体系的山水画家们,从不同方面都为中国画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生活在漓江流域的张复兴、黄格胜、白晓军等本土画家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31-01
借古以开今的“传统型”绘画,其反对一味的摹古,而崇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法。传统型是20世纪中国画相对完美的类型之一,不乏出现了像齐白石、黄宾虹等公认的杰出大师。黄宾虹一生游历多处,曾两次游桂林。在《阳朔纪游》的画面来看,用笔看似不守绳法,蕴含丰富的内含,韵味无穷,呈浑厚古拙的艺术风格。画出了漓江的审美特质。黄宾虹“ 足迹所经奚止万里”的游踪,但却说:“于阳朔尤为惬心悦目。”师传统在他画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画家具体的师承关系,对其艺术语言的形成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如张复兴师从叶吕梅学习国画,深受其绘画语言的影响。黄格胜、白晓军师从黄独峰,黄独峰曾师从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画师。肖舜之曾在浙江美院学习国画,徐家珏曾在广州美院学习国画,他们都深受学院绘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李可染对漓江流域山水情有独钟,曾三次南下到桂林写生,他将集雄壮、柔美于一身的漓江山水画的出神入化,李可染对漓江流域山水的画法和表现有独到的见解。在作品《漓江天下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宗其香是与桂林渊源颇深的国画大师,1980年来到桂林,在漓江山水间过起了隐居的平民生活,直至逝世。众所周知,宗其香早在1939年就开始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他运用西画的素描,选用黑夜为题材,表现月光及灯光下的山色。宗其香是中国最早把西画引入中国山水画中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画家。
当对自然物象长期的观察、提炼之后,画家对前人笔墨语言的学习认识和实践相融合,便增加了创作崭新笔墨语言的几率。桂林本土画家张复兴、黄格胜、白晓军、徐家珏、肖舜之等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为表现自己心中的漓江而创作属于自己内心的笔墨语言。
对传统的学习,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将传统为我所用。张复兴的笔墨既有从生活中来的感悟,又有对传统的继承,在对宋元山水画的学习上下足功夫,采取了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张复兴的作品中多见树木,以桂北山区苍翠繁茂植被为主要绘画题材,他设色则以小青绿为主。这种设色方式苍翠秀润,与漓江流域桂北山区的自然风貌十分吻合。蕴涵于胸中的桂北风情融为墨的意象,并移情与其作品之中,独特气韵便勃然而生,这就是他抒写自己山水画艺术的境界。
黄格胜对笔墨的运用娴熟于心,皴擦点染,横泼竖抹、重墨淡彩,在线的运行和水、墨、色的控制上,都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他提出了“写生即是创作”的理念,自觉的向“外师造化”的传统回归。漓江流域多样性的审美特质,给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造型上,他延续了自己一贯的符号风格,浑厚轻灵的石块、苍拙怪异的杂树、遍布流泉的群山,都是他长期研究自然风景“师造化”的过程独创出来的图式和符号,他在创新“树”“房屋”等山水典型化符号中有着非常典型的“黄格胜风格”。
绘画是对生活及认识的真实表现,作为现代绘画爱好者一定要具有现代人的眼光。白晓军生于漓江之畔长于秀美桂林,他的绘画立足传统敢于创新,漓江的文化底蕴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漓江气息,他具有扎实的国画功底而作为本土画家为了获取艺术作品的现代意义,他走进大自然,体味生活,大量写生努力创新。白晓军着墨既苍茫又湿润,表现出烟峦轻动的漓江雨霁,以迷离的淡墨表现烟岚轻发,山光浮动的一种迷濛幽深的漓江春色。那轻盈的静泊渔舟和明净而清亮的山泉,更衬托出峰峦气势的雄壮。对生活中的景物凝神观照,然后在心灵上将其提炼升华,成就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白晓军的追求,也是他澄怀观道的体现。在他的水画作品中也能嗅到中西融合的味道,他致力于漓江流域山寨及山野的点化和渲染,雅中求野、平中求奇并深得水墨真味。在画面之上,墨色层次分明且温润,薄中见厚,他在表现漓江流域地域风情时更是融入了西方的画法,精致的小点洒脱而自由,色彩绚丽而不失沉稳。其作品正是他对家乡山水的独特理解,现代意味深浓,轻松洒脱的点彩映射出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其淡墨如烟,又深秀幽静,精致的小点使画面又增添了潇洒的氛围。在画面构图方面也蕴含了西方点、线、面构成色彩,使画面有很强的现代气息。
肖舜之的山水画作品笔墨造型等表达形式有较为明显的现代色彩和艺术个性,而主题、内容却颇具有浓郁的传统意味。肖舜之的山水画艺术是单纯的,而且对艺术的单纯是偏执的。纵观肖舜之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作品的笔墨符号是相对单纯别致轻松不拘束的。笔墨语言就是由一些变化微妙的墨点和灵动线条以及格调纯粹的皴、擦筆法构成,这与他的本人的艺术气质是和谐统一的,因为这种中西融合的笔墨语言能代表他个人的艺术修养。
徐家珏是一位勤勉好学的画家,秉性温厚,谦恭平易与世无争。毕业于广州美院,颇具岭南山水画重视生活的艺术特点。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的正道,运宋明笔墨,写桂北丘壑,造型严谨,构图丰满,布色清润,赖造化之功,得心源妙法。桂北山水成就了他精湛的画技和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并以“五岭逶迤”的气势成就了他雄强的画风。画面细节生动,山川纵横而大气磅礴,能够体味到漓江流域雄浑巍峨的气势。
山水画即是画者对人生的诠释,又是其本人对自然的追求和感悟。艺术风格和笔墨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漓江流域这样有突出地域特色的地方生长的画家,他们具备了很高的艺术素养,挖掘出非常优秀的东西。前辈艺术大师的影响和漓江审美特质的滋养成就了他们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 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31-01
借古以开今的“传统型”绘画,其反对一味的摹古,而崇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法。传统型是20世纪中国画相对完美的类型之一,不乏出现了像齐白石、黄宾虹等公认的杰出大师。黄宾虹一生游历多处,曾两次游桂林。在《阳朔纪游》的画面来看,用笔看似不守绳法,蕴含丰富的内含,韵味无穷,呈浑厚古拙的艺术风格。画出了漓江的审美特质。黄宾虹“ 足迹所经奚止万里”的游踪,但却说:“于阳朔尤为惬心悦目。”师传统在他画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画家具体的师承关系,对其艺术语言的形成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如张复兴师从叶吕梅学习国画,深受其绘画语言的影响。黄格胜、白晓军师从黄独峰,黄独峰曾师从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画师。肖舜之曾在浙江美院学习国画,徐家珏曾在广州美院学习国画,他们都深受学院绘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李可染对漓江流域山水情有独钟,曾三次南下到桂林写生,他将集雄壮、柔美于一身的漓江山水画的出神入化,李可染对漓江流域山水的画法和表现有独到的见解。在作品《漓江天下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宗其香是与桂林渊源颇深的国画大师,1980年来到桂林,在漓江山水间过起了隐居的平民生活,直至逝世。众所周知,宗其香早在1939年就开始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他运用西画的素描,选用黑夜为题材,表现月光及灯光下的山色。宗其香是中国最早把西画引入中国山水画中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画家。
当对自然物象长期的观察、提炼之后,画家对前人笔墨语言的学习认识和实践相融合,便增加了创作崭新笔墨语言的几率。桂林本土画家张复兴、黄格胜、白晓军、徐家珏、肖舜之等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为表现自己心中的漓江而创作属于自己内心的笔墨语言。
对传统的学习,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将传统为我所用。张复兴的笔墨既有从生活中来的感悟,又有对传统的继承,在对宋元山水画的学习上下足功夫,采取了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张复兴的作品中多见树木,以桂北山区苍翠繁茂植被为主要绘画题材,他设色则以小青绿为主。这种设色方式苍翠秀润,与漓江流域桂北山区的自然风貌十分吻合。蕴涵于胸中的桂北风情融为墨的意象,并移情与其作品之中,独特气韵便勃然而生,这就是他抒写自己山水画艺术的境界。
黄格胜对笔墨的运用娴熟于心,皴擦点染,横泼竖抹、重墨淡彩,在线的运行和水、墨、色的控制上,都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他提出了“写生即是创作”的理念,自觉的向“外师造化”的传统回归。漓江流域多样性的审美特质,给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造型上,他延续了自己一贯的符号风格,浑厚轻灵的石块、苍拙怪异的杂树、遍布流泉的群山,都是他长期研究自然风景“师造化”的过程独创出来的图式和符号,他在创新“树”“房屋”等山水典型化符号中有着非常典型的“黄格胜风格”。
绘画是对生活及认识的真实表现,作为现代绘画爱好者一定要具有现代人的眼光。白晓军生于漓江之畔长于秀美桂林,他的绘画立足传统敢于创新,漓江的文化底蕴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漓江气息,他具有扎实的国画功底而作为本土画家为了获取艺术作品的现代意义,他走进大自然,体味生活,大量写生努力创新。白晓军着墨既苍茫又湿润,表现出烟峦轻动的漓江雨霁,以迷离的淡墨表现烟岚轻发,山光浮动的一种迷濛幽深的漓江春色。那轻盈的静泊渔舟和明净而清亮的山泉,更衬托出峰峦气势的雄壮。对生活中的景物凝神观照,然后在心灵上将其提炼升华,成就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白晓军的追求,也是他澄怀观道的体现。在他的水画作品中也能嗅到中西融合的味道,他致力于漓江流域山寨及山野的点化和渲染,雅中求野、平中求奇并深得水墨真味。在画面之上,墨色层次分明且温润,薄中见厚,他在表现漓江流域地域风情时更是融入了西方的画法,精致的小点洒脱而自由,色彩绚丽而不失沉稳。其作品正是他对家乡山水的独特理解,现代意味深浓,轻松洒脱的点彩映射出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其淡墨如烟,又深秀幽静,精致的小点使画面又增添了潇洒的氛围。在画面构图方面也蕴含了西方点、线、面构成色彩,使画面有很强的现代气息。
肖舜之的山水画作品笔墨造型等表达形式有较为明显的现代色彩和艺术个性,而主题、内容却颇具有浓郁的传统意味。肖舜之的山水画艺术是单纯的,而且对艺术的单纯是偏执的。纵观肖舜之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作品的笔墨符号是相对单纯别致轻松不拘束的。笔墨语言就是由一些变化微妙的墨点和灵动线条以及格调纯粹的皴、擦筆法构成,这与他的本人的艺术气质是和谐统一的,因为这种中西融合的笔墨语言能代表他个人的艺术修养。
徐家珏是一位勤勉好学的画家,秉性温厚,谦恭平易与世无争。毕业于广州美院,颇具岭南山水画重视生活的艺术特点。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的正道,运宋明笔墨,写桂北丘壑,造型严谨,构图丰满,布色清润,赖造化之功,得心源妙法。桂北山水成就了他精湛的画技和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并以“五岭逶迤”的气势成就了他雄强的画风。画面细节生动,山川纵横而大气磅礴,能够体味到漓江流域雄浑巍峨的气势。
山水画即是画者对人生的诠释,又是其本人对自然的追求和感悟。艺术风格和笔墨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漓江流域这样有突出地域特色的地方生长的画家,他们具备了很高的艺术素养,挖掘出非常优秀的东西。前辈艺术大师的影响和漓江审美特质的滋养成就了他们山水画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