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彰显能力 在鼓励中衍生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理念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①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②倡导全人教育;③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也辛勤地耕耘,努力地开拓,体会着感动。这里仅以自己的两节连堂课作为案例来谈谈是如何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
  一个周一的上午,我上一二节课,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说明:“今天的两节课是写作课。”同学们听到要写作文,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并不喜欢写作。于是我又说:“同学们,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很久都没有观察它了,可是它却无怨无悔的坚持每天迎来送往我们,今天的第一节课,我们就要走出教室,投身到校园的怀抱中,去观察它的美丽,去感受它的温暖,去为校园写下我们的心语。”学生开始显露出兴趣,都瞪大眼睛盯着我,个个都认真地倾听,我接着说:“今天的作文写作与以往不同,今天要求同学们自由组成写作小组,时间是五分钟,不论人员多少,但是小组成员最少两人,小组组好后,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把本组成员的姓名写下交给老师后,就可以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观察,然后,以“校园心语”为话题写一篇620—64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作文要求全小组人员都参与,文章一旦定稿,每人要求抄一份上交。第二节课内容提前告知大家:是各组的展示课,各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当评委,再选一位代表作为发言人,宣读本组集体创作的文章,请同学们欣赏,请评委打分,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本组评委不参与本组评分,最后按得分的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其余是优秀奖。”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了锅,同学们纷纷自由组合,五分钟后,班上的11个小组学生都离开了教室……
  我在静静地等待了一节课后,第二节课,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色,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准备好没有?”全班回答:“准备好了!”我说:“好!下面开始展示,以组成小组的先后为序(小组长的名字事先写在了黑板上),开始展示,主持人请语文科代表来当(指定了两位学生进行统计)。”于是11个组的作文一一由本组代表宣读……我则坐在凳子上,仔细的聆听起来。每组作文展示后都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
  一岁一枯荣
  初三(6)班 第五组 组长:刘璟萱
  从学校的铁栅栏进去,几幢沧桑的教学楼旁的树木已枯荣。曾几何时,树木以青葱的样貌迎接我们的到来。一年年,我们随它们一起成长,它们也在我们眼中由残枯变得繁荣。
  新教学楼后的枯枝:茂叶散尽,仍傲然挺立。没有了绿衣红妆,却展现出了它苍然的本色,硬朗高傲、曼妙无比。即使在冬雪覆盖下,仍不改本色,庇护着身下片片绿草与身后的青砖绿石。一幅冬日的枯荣幽怆之画跃然眼前,屹立于心。
  学校门口的迎客松:冬日,依旧茂密,身为松树,固然有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我们也未知道,是怎样的根茎让它数年不倒。而它历经的风霜雨露,不必用年轮表达,其干裂成鳞的树皮更能诠释。正如现在的我们,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我们就像这松树一样拥有历经磨练、愈练愈顽强,褪去懦弱、满怀勇气的根茎。在树下,凝望着树顶,却望不见那藏匿于如网如蓄、犹如被一片喷绘所制成的叶海之上的顶端。而我也深深了解,不经风霜,怎能成就今日的苍劲的道理。
  看着泥土里的落叶,它们终于在阳光下越变越鲜明起来。纷纷落地的叶片,化为蝴蝶,尽管知道蝴蝶是朝生暮死的动物,却依然为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树叶飘落的那一刻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仅仅三年的时光,我们见证了这三年里校园树木的荣枯,这并不是已逝去的时光,而是新生的力量。
  两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整个写作过程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则成了指导者、组织者、欣赏者,一扫?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不再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可以说,通过本节课师生间的交往,重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写作能力在相互合作中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语感。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创设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的魅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情感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悟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境引趣,愉悦心灵  新课程观认为课堂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学生参与课堂的多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能跨越时空、回放历史、模
期刊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师,时常感觉到农村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远远不及城里学生,亟待提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的影响,陈旧观念的影响,学校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教材设计的影响。  为了改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理解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期刊
众所周知,能运用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优等生,课程改革的终结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像这样的对社会发展有作用的未来人才。  纵观课堂,课堂师生互动难以形成并得到发展,不是哪一个教师的能力问题,而是多年来所形成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评价模式让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课堂互动的积极性。笔者也曾不遗余力地做过不少的尝试,但都还是无功而返。故欲以此文与广大同仁商榷,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经过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强化了课程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适应能力。随着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学校的职责功能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有权利选择课程,并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实际校情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味。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强化意识,转换角色,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是离孩
期刊
一、课堂气氛是关键,创新教育是前提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只有错误他们才会深刻的记得正确是什么。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
期刊
2013~201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开始了“大变脸”。我认为变动以后的课本更契合了学生的需求。  一、各“单元”设置更加紧密合理,改革后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更系统、更全面、更人文化。改变后每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  比如第一单元从‘情’入手,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了五篇课文。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
期刊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方式,不仅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还影响着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学习美术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只有参与,才有实践、才有体验、才有收获。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充满兴趣,那么他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地融入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
期刊
一、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之源。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每天重复着两点一
期刊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工作烦琐而细致。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要有微观的个性发展指导。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地把学生的自作主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创造型人才的自然特点变为创造与成功的起点,培养一代创造型人才。  1、知识不等于能力  要把“知道”变成“做到”,你应该具备学习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