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学生乐于作文的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之源。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学校与家庭)的单调生活,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着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得这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他们眼前悄然而逝。
  因此,我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建议学生多写随笔,记录自己有所感触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大至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生活札记。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我会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写作材料。
  例如,结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事先要求学生尽情参与活动,关注活动的整个场面,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活动的过程。回到课堂,让学生畅谈本次活动的见闻感受,再让学生整理思绪,将活动过程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便能轻松写出富有活动气息的文章。此外,我还努力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郊游、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活动前加以提示,活动后相应指导,使学生开阔视野,文思活跃,快速成文。
  二、善用教材,以读促写,模仿成文
  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为学生找到写作的基石。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挖掘教材,在作文教学中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段练习,进行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作文训练点,进行小练笔、片段训练、口头作文训练。
  三、开展活动式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靠体验去感悟,体验凭活动来展现。活动式作文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1.材料解读活动
  首先由教师提供相关的话题、材料,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材料内涵,准确理解材料。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各小组再汇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然后全班一起就各组观点展开交流,最后确定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只起指导、扶助作用,仅在意见难以统一时,加以干预。
  2.题目拟定活动
  准确理解相关话题、材料之后,下面要做的就是拟一个好的作文题。这向来是学生作文时的一个难题。我们建议开展作文拟题活动,大家一起来,拟出几个好题目,以供选用。该活动的要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提要求,包括题目要符合话题和材料,题目要新颖,语言要凝练等。其次,每人拟出一至两个题目供选用。再次,各小组先交流,推荐一两个较好的题目。最后,全班交流,选出所有合适的较好的题目。还可以对题目进行修改,再供大家使用。
  3.语句仿写活动
  语句不美是学生作文的一大缺陷,干巴巴的语言表达是很难出彩的,也不可能在考试中吸引眼球,获得高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语句仿写活动。所谓语句仿写活动类似于中考试卷中的“仿写”,但不同的是,作文训练中的仿写活动要由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并且要做到对事例的高度概括。教师同样可以把学生写得较好的向全班诵读展示,更可以把那些值得修改的句子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同学们一起动手修改,这样更有意义。如果能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作文时将不会再怕下笔了,作文的语言也将会变得美起来。
  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学生活动,学生则通过活动完成作文的写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作文,让学生爱作文,会作文。
其他文献
通过对鲁迅《雪》按本人设计的教案进行课堂尝试,现本人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所获进行如下小结:  一、教材分析  《雪》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心灵之声为专题,意欲通过本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案例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把学生的个性阅
期刊
课前准备:  1.学习《黔之驴》,第一课时解决课文的字词落实,文本内容分析。  2.要求:学习过《黔之驴》之后,大家了解到驴本是个“庞然大物”,声音洪大,但只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无异能者”,“技止此耳”,最后不得不被老虎吃掉,但是驴子自己觉得很冤枉,它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吃,被吃掉后,它把老虎告上了法庭;老虎觉得自己吃驴子是天经地义,该吃;于是老虎与驴子法庭对质。  3.全班六组,1、2、3组为原告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语感。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创设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的魅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情感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悟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境引趣,愉悦心灵  新课程观认为课堂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学生参与课堂的多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能跨越时空、回放历史、模
期刊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师,时常感觉到农村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远远不及城里学生,亟待提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的影响,陈旧观念的影响,学校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教材设计的影响。  为了改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理解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期刊
众所周知,能运用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优等生,课程改革的终结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像这样的对社会发展有作用的未来人才。  纵观课堂,课堂师生互动难以形成并得到发展,不是哪一个教师的能力问题,而是多年来所形成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评价模式让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课堂互动的积极性。笔者也曾不遗余力地做过不少的尝试,但都还是无功而返。故欲以此文与广大同仁商榷,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经过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强化了课程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适应能力。随着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学校的职责功能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有权利选择课程,并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实际校情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味。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强化意识,转换角色,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是离孩
期刊
一、课堂气氛是关键,创新教育是前提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只有错误他们才会深刻的记得正确是什么。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
期刊
2013~201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开始了“大变脸”。我认为变动以后的课本更契合了学生的需求。  一、各“单元”设置更加紧密合理,改革后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更系统、更全面、更人文化。改变后每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  比如第一单元从‘情’入手,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了五篇课文。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
期刊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方式,不仅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还影响着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学习美术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只有参与,才有实践、才有体验、才有收获。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充满兴趣,那么他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地融入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