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独奏者”的角色逐步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不是一种口号,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最终能够摆脱老师的“教”。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为接受教育的客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使学生意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不是老师要求我做的,而是我主动要求做的,学习是幸福的,现在的知识我有能力学会,让学生有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参与教学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正确处理好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师从教“书”转变成教“学”,使学生自主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当向导,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进行思考、看书、总结、练习等,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恰当的把教材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导学生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真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教给学生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让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让学生从单纯的“听众”角色中走出来,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大胆发表与教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育中,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种唱独角戏的课堂,学生一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学习兴趣受压抑,更是缺乏能力培养,所以在新教材中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时,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性格特征,按梯度设置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乐学”的心态。
如学习“性别决定”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①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依据是什么?
②为什么男女有别?
③为什么自然情况下男女的性别比例是1:1?
④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还是母亲?
2.创设诱人的学习情景
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愉悦而不紧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欢乐。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并充实枯燥乏味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有情趣、感染力强。同时加深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减少教材内容的难度,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如“基因工程过程”的简介,多媒体演示,一步一步地展示给学生,形象而具体,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重视实验、练习等实践活动
为了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练习、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和知识背景。编制一些灵活性、判断性、思考性、综合性强的习题,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审题和迅速而正确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指导学生自己读书,找资料,动手做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发展个性、展示特长。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最终能够摆脱老师的“教”。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为接受教育的客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使学生意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不是老师要求我做的,而是我主动要求做的,学习是幸福的,现在的知识我有能力学会,让学生有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参与教学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正确处理好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师从教“书”转变成教“学”,使学生自主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当向导,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进行思考、看书、总结、练习等,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恰当的把教材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导学生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真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教给学生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让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让学生从单纯的“听众”角色中走出来,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大胆发表与教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育中,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种唱独角戏的课堂,学生一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学习兴趣受压抑,更是缺乏能力培养,所以在新教材中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时,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性格特征,按梯度设置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乐学”的心态。
如学习“性别决定”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①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依据是什么?
②为什么男女有别?
③为什么自然情况下男女的性别比例是1:1?
④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还是母亲?
2.创设诱人的学习情景
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愉悦而不紧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欢乐。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并充实枯燥乏味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有情趣、感染力强。同时加深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减少教材内容的难度,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如“基因工程过程”的简介,多媒体演示,一步一步地展示给学生,形象而具体,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重视实验、练习等实践活动
为了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练习、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和知识背景。编制一些灵活性、判断性、思考性、综合性强的习题,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审题和迅速而正确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指导学生自己读书,找资料,动手做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发展个性、展示特长。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