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特别是高职类的学生。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孩子的特点。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零零后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有鲜明的特点。在个性上,他们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在行为习惯上,这代孩子是看着动漫、玩着游戏长大的,行为更加独立特行。在家庭地位上,这代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宠爱,几乎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没有挫折感,怒能吃苦耐劳,做事缺乏韧性,不能持之以恒,而且自我意识较强。
面对这样的一代,如果班主任还采用以前高压式的管理方式,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代孩子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得到社会、家人和老师的认同,更希望和老师交朋友,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认可。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提倡班级管理“运算律”——师生角色“交换律”、师生关系“结合律”和师爱“分配律”。
一、师生角色“交换律”
“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智慧的火把。”很多班主任都欣赏这句话。其实,一个班主任当得好不好,其观念的革新是首要前提。因为现在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多角色的综合关系,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管理员;既是孩子学生的榜样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既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开发者和创造者。要顺利地担当这么多的角色,作为一个新型的班主任何不把师生的角色进行一下“交换”。
每当新学期开始,一些班主任就会挖空心思制订出一条条班级管理细则,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怎样做,不能怎样做……事无巨细,像个管家婆。可结果是,管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管理规定是老师想出来的,是班主任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的。班级里的学生认可了吗?没有。这种忽略学生意见、一意孤行的做法,轻则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重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所以不妨换一个角度,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当一个“代理”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则来。在学生自行制订的基础上,班主任再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班级管理的若干规定,即所谓的班级管理制度。
由于学生参与了班规的制订,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这就避免了班主任在工作上的被动。当然,制订班规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还必须加强在实行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加强指导与教育,用好班干部,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这样,师生角色的“交换”,不仅不会影响班主任的威信,还会使班级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二、师生关系“结合律”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原地位,控制着教学教育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師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位现代性的‘亦师亦友’。”这种改变也可以说是师生关系的“结合律”。
现在的学生虽然生活得很热闹,其实有很多苦闷,你跟他们玩在一起,真诚相对,他们很愿意向你倾诉。在班上可以有一些“没有规矩”的情景:老师将学生请上讲台,由学生来讲课;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随时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意见;学生和老师可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们喜欢上网,让班上对电脑精通的学生建了一个只有自己班上学生的Q群,班主任也加入到其中,在那里没有师生,只有朋友,大家可以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在让学生充分信任班主任的同时自己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了。现在的学生懂得比老师多,这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已不再是新鲜事。时下信息渠道丰富,网络、电视、报刊……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之广之快,常常令老师望尘莫及。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做好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和道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和人生,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三、师爱“分配律”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着其实就是师爱的“分配律”。例如,之前带的班级里有名男生,成绩在中上的位置,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这个学生就与父亲同住。父亲是低保户,同时也做搬运工,收入每月大概在1200元左右,但父亲喜欢赌博,每月都入不敷出,学生也经常没有钱吃饭看病。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有时中午找他的时候都会主动问问他吃饭了没有,而且办公室的老师也经常拿出自己的干粮让他先填填肚子。后来还对这个学生进行了三次家访,看到他和父亲两个人就挤在不足十平方的房子里,而且连电都没有,就觉得自己应该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这个学生最终还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退学了,大家都为他感到可惜。这些事情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假回校后,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李镇西老师说过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都给予同样的爱,整个班级体将会更有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斯宾塞在《教育学》中也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看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注意师生角色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和谐、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懂得爱心育人、情感育人,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一定能唤醒孩子的心灵,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这正是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孩子的特点。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零零后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有鲜明的特点。在个性上,他们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在行为习惯上,这代孩子是看着动漫、玩着游戏长大的,行为更加独立特行。在家庭地位上,这代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宠爱,几乎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没有挫折感,怒能吃苦耐劳,做事缺乏韧性,不能持之以恒,而且自我意识较强。
面对这样的一代,如果班主任还采用以前高压式的管理方式,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代孩子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得到社会、家人和老师的认同,更希望和老师交朋友,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认可。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提倡班级管理“运算律”——师生角色“交换律”、师生关系“结合律”和师爱“分配律”。
一、师生角色“交换律”
“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智慧的火把。”很多班主任都欣赏这句话。其实,一个班主任当得好不好,其观念的革新是首要前提。因为现在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多角色的综合关系,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管理员;既是孩子学生的榜样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既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开发者和创造者。要顺利地担当这么多的角色,作为一个新型的班主任何不把师生的角色进行一下“交换”。
每当新学期开始,一些班主任就会挖空心思制订出一条条班级管理细则,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怎样做,不能怎样做……事无巨细,像个管家婆。可结果是,管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管理规定是老师想出来的,是班主任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的。班级里的学生认可了吗?没有。这种忽略学生意见、一意孤行的做法,轻则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重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所以不妨换一个角度,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当一个“代理”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则来。在学生自行制订的基础上,班主任再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班级管理的若干规定,即所谓的班级管理制度。
由于学生参与了班规的制订,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这就避免了班主任在工作上的被动。当然,制订班规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还必须加强在实行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加强指导与教育,用好班干部,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这样,师生角色的“交换”,不仅不会影响班主任的威信,还会使班级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二、师生关系“结合律”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原地位,控制着教学教育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師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位现代性的‘亦师亦友’。”这种改变也可以说是师生关系的“结合律”。
现在的学生虽然生活得很热闹,其实有很多苦闷,你跟他们玩在一起,真诚相对,他们很愿意向你倾诉。在班上可以有一些“没有规矩”的情景:老师将学生请上讲台,由学生来讲课;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随时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意见;学生和老师可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们喜欢上网,让班上对电脑精通的学生建了一个只有自己班上学生的Q群,班主任也加入到其中,在那里没有师生,只有朋友,大家可以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在让学生充分信任班主任的同时自己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了。现在的学生懂得比老师多,这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已不再是新鲜事。时下信息渠道丰富,网络、电视、报刊……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之广之快,常常令老师望尘莫及。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做好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和道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和人生,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三、师爱“分配律”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着其实就是师爱的“分配律”。例如,之前带的班级里有名男生,成绩在中上的位置,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这个学生就与父亲同住。父亲是低保户,同时也做搬运工,收入每月大概在1200元左右,但父亲喜欢赌博,每月都入不敷出,学生也经常没有钱吃饭看病。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有时中午找他的时候都会主动问问他吃饭了没有,而且办公室的老师也经常拿出自己的干粮让他先填填肚子。后来还对这个学生进行了三次家访,看到他和父亲两个人就挤在不足十平方的房子里,而且连电都没有,就觉得自己应该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这个学生最终还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退学了,大家都为他感到可惜。这些事情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假回校后,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李镇西老师说过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都给予同样的爱,整个班级体将会更有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斯宾塞在《教育学》中也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看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注意师生角色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和谐、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懂得爱心育人、情感育人,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一定能唤醒孩子的心灵,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这正是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