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把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几个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延展。它们之间彼此不能分开,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就破坏了教育的完整性。其中,社会教育更具有长期性,几乎伴随人生历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则绑定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里我们先不说社会教育,就谈谈在孩子长成阶段中最令人关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集中的有目标的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的教育。正是因为它的集中性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让人只知道有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如有些家长说:“我们当家长的只会赚钱把他养大,送他上学。教育,是你们学校的事”。这也难怪他们,因为我们老师当中还有一些人作为教育者本身还不懂得家庭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平时只知道训斥学生、埋怨家长,不知道跟家长多沟通,拉近家校距离,搞好家校联系。这样的工作方式怎能不失败呢?要搞好家校联系,我们应该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增广贤文》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古训,不能说无道理。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作为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父母满怀期望。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才。这一点,只要你稍留意就不难发现:孩子出世后,还没来得及跟其他亲人见面,而那些亲人往往是这样问起:“孩子生出来没有,是解放军还是护士?”这个“解放军”和“护士”虽然不难理解在传统意识中指的是男孩和女孩。但是解放军和护士都是国家的人才,是有作为的。这话中就包含对孩子美好的期望。有期望就有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如果教育方法对头了,孩子就成人成才;如果方法不对或者是不管不教,就不但成不了“解放军、护士”,还会害人害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老汉,养大了两个儿子。左邻右舍无人不知,他的两个儿子还小的时候,老汉就曾经怂恿他们跟邻居的孩子打架。有一天,老汉的两个儿子联起手来把老汉殴打了。年老体弱的老汉无政可施,只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两个儿子告到了民政处。民政的工作同志处理归处理,到底还是说了一句不该说而该说的话:“……在他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好好教育他们呢?”这个故事确实令人深思。如果当初老汉不溺爱孩子,怂恿他们的不当行为,好好教育他们宽容、友善的为人,今天儿子殴打父亲的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这就是家庭教育不当的后遗症。
一位名叫自由飞翔的博客在博文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家庭和睦、幸福,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孩子才能教育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啊!”。可不是吗?孟母教子,岳母刺字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由此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良好家庭教育的内容范围
说起家庭教育的内容范围,的确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没有什么依据,更没有什么成文标准。现代的家庭教育的依据和标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家长的主观意识。而家长的主观意识又包括传统观念和社会影响。传统观念是指一代代的父传子、子传孙留下来的最基本的做人准则;社会影响意识是指家长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观念和影响,有陈旧过时的,也有适应时代的;有体现大众意识的,也有代表家族特点的;有狭隘保守的,也有宽广慷慨的。有一位这样的家长:她儿子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谈恋爱了,老师找他们谈话教育、电话家访都无济于事,后来事情发展到了把那个女同学带回家去住。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连夜去家访。在这个增添了新成员的家庭里,气氛确实不一样,当时我也在场。学校领导、班主任给两个学生还有男生的家长讲了一遍道理后,那家长是这样说的:我儿子今年16岁了,我是希望他能读书。可他要谈恋爱娶老婆我也高兴。再说年龄也不小了,想当年我也是十几岁就回到这个家门,现在还不是过得红红火火的。从家长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是处于陈旧保守与适应时代大众化的矛盾之中。面对儿子的辍学,她是有点难过,但是在看待儿子早恋的态度上,她不但不作正确引导,而是大力支持。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能够把孩子教好呢?从这个例子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家庭教育的重任,很有必要掌握一些规范的家庭教育内容。那么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点:
(一)最根本的做人准则
首先,孩子出世以后,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熏陶活动。会说话之前就说给他听;学说话时就教他说。如:“叔叔阿姨,再见!”;稍长大一点就教他做,如:“给客人倒茶!”这是最基本的礼貌教育;其次,孩子懂事了就教育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要做到尊老爱幼。比如说:在家里孝顺父母,关爱老人。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同情和帮助弱者;再次,在孩子有一定处事能力的时候,就教育他们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要遵纪守法。所教这些内容都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应该做到的。
(二)生存意识的教育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人如果没有生命,就什么都不能实现。最不聪明的家长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有些迷信一点的家长,在孩子出世后就给他戴上长命锁,带上平安符等之类的据说能保命的东西,就最能说明这一点。所以,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育好孩子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如何注意安全和在突发事件里逃生。这就是起码的生存意识教育。
(三)前途理想教育
为人父母,都会寄予孩子厚望。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又有不同的期望。当农民的,告诉孩子认真读书,不要像老爸那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手艺人,除了让孩子好好读书外,早早就带着孩子学手艺,来个预防万一,读书不成还有一门手艺好过日子;有职务的,更是不惜花重金请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去补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有出息,将来或许能接上自己的班。凡此种种,都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既然有了期望就有了培养目标,有了培养目标就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实施。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情感意志教育
这方面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的构成中也是少不了的。有些家长虽然说不出其所以然来,但他们确实是做了。比如说带孩子去打针,家长就会在一旁鼓励他说:“乖乖,真勇敢!你看,一点儿都不疼。”这虽然是极为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孩子气十足的勇气。有意无意中教育孩子敢于面对痛苦,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稍有一些文化底蕴的家长更会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艰苦,能磨砺人的意志”等等的训导。经过长期培养,能使孩子有较好的意志力。
(五)生活常识教育
人要生存就要学会生活,要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理生活,说起来简单,但是如果说在家庭教育中缺少了这方面内容的教育,就会缺乏自理的能力。初中三年级课外阅读资料载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到北京去上大学的大学生,竟然在洗衣服时还要打个电话回来问妈妈要放多少洗衣粉,当妈妈的只能作遥控。那个大学生不是低智商,如果是低智商的话,他不可能考上大学。主要是在整个家庭教育的板块中缺少了生活基本常识的教育。要让孩子享受完好无缺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生活引导。如勤劳节俭、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穿戴整齐美观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应该让孩子掌握并要形成良好习惯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对家庭教育内容的概括。这些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要实施起来就有相当的难度。原因是各家长本身的素质水平不一样,更因为家长跟社会接触十分广范、复杂。所以这些家庭教育难免存在着片面性、狭隘性。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必须主动的跟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系统。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
教育学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那是因为教育家早就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和补充,它们之间是“情同手足”。根据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共通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各具特点,如学校教育较为集中,家庭教育则相对分散;学校教育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家庭教育目的性模糊;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家庭教育则更具长期性等等。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他们的共同点。两者有共同的教育内容,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多作贡献等等;两者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如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两者有共同的教育对象,那就是正在成长的孩子。第二是互补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不尽相同,它们的职能更不相同。家庭教育不能教给孩子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学校教育在教孩子做人的同时也教给孩子系统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不能教给孩子更详细的生活知识,而家庭教育却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可见两者之间的互补性是很明显的。第三是同时性。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这种教育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主要同时集中在6—7岁到18—19岁之间,这就是它们的同时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发展。它们谁也离不了谁,一旦脱节了,对孩子的教育就难以成功。
四、家校联系的任务范围
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少。只有把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孩子享受到相对完美的教育,才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家校联系主要包括哪些任务呢?
(一)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由于孩子的家长从事各行业的都有,因此他们的素质很不统一。素质高的当然就好办,比如说那些优秀的家长。而有些家长确实素质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案例一:赌博是违法行为,而有些家长却不以为然,自己赌博还不够,还要带着儿子一起赌博。有这样一个家长,他在赌麻将,儿子也在旁边看。他不叫儿子回避,自己去方便的时候就叫儿子继位。这样教的孩子,怎能不成赌棍呢?案例二:为了便于管理,更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健康成长,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回学校。而一些家长不但没配合,持反对意见,还主动买手机给孩子,支持孩子把手机带回学校来。于是,上课时间“机叫”,聊天到通宵的现象就屡禁不止了。案例三: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时告诉学生要认真读好书,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家长却对孩子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看某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回来了,同样是找不到工作。红红的一堆火给一瓢水浇灭了。你说遇到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能认真读书吗?从以上案例看,这样的家长的素质确实很低。针对这样的家庭,如果学校老师不对家长进行指导,恐怕就难以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更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所以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配合好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思想动向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老师就有责任把孩子管教好,让他成人成才。但是,人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更何况这些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性格的年龄阶段,情绪极不稳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在学校表现好,我们故然要向家长汇报,让孩子得到家长从精神上的鼓励而继续奋发向上;发现问题时我们更要向家长反映,赢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妥善解决问题,让孩子建立新的努力方向。这种家校联系我们也把它称做家访。家访是少不了的。它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我有一亲身经历的案例:09年秋我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班新生特别活泼、不爱学习。表现在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的人数次数多,屡禁不止。后来我把这些学生名单以及他们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的次数记录并统计好,连同他们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做成一个表格,让他们各自带回家去叫家长签意见后带回来。这一招真灵验,如果说前面找他们谈话教育只是过程的话,那这招以后看到的就是结果。此后,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完成学习任务的情绪也高涨起来了。这就是家校联系起到的作用。
五、家校联系的几种方式
家校联系任务复杂,情况多变,方法多样。但概括起来也无非是几种:第一是面访,即与家长见面访谈。使用这种方式,能把家访的内容谈得更加详细,交流更加广泛,效果更好。但是花费的时间要更多,而且受到时间和空间以及更多因素的限制。第二是书面访。书面访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但是在访谈的容量上受到限制,还受到家长文化素质方面的限制。第三是用电话联系。当今社会通信科技非常发达,能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行业当然也受益无穷,用它作为工具进行了家访是最方便的。一方面及时,有必要时马上就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另一方面访谈的容量不受限制,可以更广泛更详细地与家长交流。再一方面不受空间限制,不管家长在什么地方,只要通信工具完好就能联系上。所以这种方式是现代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
六、家校联系的意义
家校联系在教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和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因此,家校联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2.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4.有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家校联系老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从而更容易去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5.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探讨教育措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充实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又能让孩子接受更加完整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集中的有目标的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的教育。正是因为它的集中性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让人只知道有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如有些家长说:“我们当家长的只会赚钱把他养大,送他上学。教育,是你们学校的事”。这也难怪他们,因为我们老师当中还有一些人作为教育者本身还不懂得家庭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平时只知道训斥学生、埋怨家长,不知道跟家长多沟通,拉近家校距离,搞好家校联系。这样的工作方式怎能不失败呢?要搞好家校联系,我们应该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增广贤文》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古训,不能说无道理。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作为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父母满怀期望。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才。这一点,只要你稍留意就不难发现:孩子出世后,还没来得及跟其他亲人见面,而那些亲人往往是这样问起:“孩子生出来没有,是解放军还是护士?”这个“解放军”和“护士”虽然不难理解在传统意识中指的是男孩和女孩。但是解放军和护士都是国家的人才,是有作为的。这话中就包含对孩子美好的期望。有期望就有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如果教育方法对头了,孩子就成人成才;如果方法不对或者是不管不教,就不但成不了“解放军、护士”,还会害人害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老汉,养大了两个儿子。左邻右舍无人不知,他的两个儿子还小的时候,老汉就曾经怂恿他们跟邻居的孩子打架。有一天,老汉的两个儿子联起手来把老汉殴打了。年老体弱的老汉无政可施,只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两个儿子告到了民政处。民政的工作同志处理归处理,到底还是说了一句不该说而该说的话:“……在他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好好教育他们呢?”这个故事确实令人深思。如果当初老汉不溺爱孩子,怂恿他们的不当行为,好好教育他们宽容、友善的为人,今天儿子殴打父亲的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这就是家庭教育不当的后遗症。
一位名叫自由飞翔的博客在博文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家庭和睦、幸福,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孩子才能教育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啊!”。可不是吗?孟母教子,岳母刺字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由此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良好家庭教育的内容范围
说起家庭教育的内容范围,的确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没有什么依据,更没有什么成文标准。现代的家庭教育的依据和标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家长的主观意识。而家长的主观意识又包括传统观念和社会影响。传统观念是指一代代的父传子、子传孙留下来的最基本的做人准则;社会影响意识是指家长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观念和影响,有陈旧过时的,也有适应时代的;有体现大众意识的,也有代表家族特点的;有狭隘保守的,也有宽广慷慨的。有一位这样的家长:她儿子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谈恋爱了,老师找他们谈话教育、电话家访都无济于事,后来事情发展到了把那个女同学带回家去住。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连夜去家访。在这个增添了新成员的家庭里,气氛确实不一样,当时我也在场。学校领导、班主任给两个学生还有男生的家长讲了一遍道理后,那家长是这样说的:我儿子今年16岁了,我是希望他能读书。可他要谈恋爱娶老婆我也高兴。再说年龄也不小了,想当年我也是十几岁就回到这个家门,现在还不是过得红红火火的。从家长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是处于陈旧保守与适应时代大众化的矛盾之中。面对儿子的辍学,她是有点难过,但是在看待儿子早恋的态度上,她不但不作正确引导,而是大力支持。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能够把孩子教好呢?从这个例子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家庭教育的重任,很有必要掌握一些规范的家庭教育内容。那么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点:
(一)最根本的做人准则
首先,孩子出世以后,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熏陶活动。会说话之前就说给他听;学说话时就教他说。如:“叔叔阿姨,再见!”;稍长大一点就教他做,如:“给客人倒茶!”这是最基本的礼貌教育;其次,孩子懂事了就教育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要做到尊老爱幼。比如说:在家里孝顺父母,关爱老人。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同情和帮助弱者;再次,在孩子有一定处事能力的时候,就教育他们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要遵纪守法。所教这些内容都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应该做到的。
(二)生存意识的教育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人如果没有生命,就什么都不能实现。最不聪明的家长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有些迷信一点的家长,在孩子出世后就给他戴上长命锁,带上平安符等之类的据说能保命的东西,就最能说明这一点。所以,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育好孩子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如何注意安全和在突发事件里逃生。这就是起码的生存意识教育。
(三)前途理想教育
为人父母,都会寄予孩子厚望。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又有不同的期望。当农民的,告诉孩子认真读书,不要像老爸那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手艺人,除了让孩子好好读书外,早早就带着孩子学手艺,来个预防万一,读书不成还有一门手艺好过日子;有职务的,更是不惜花重金请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去补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有出息,将来或许能接上自己的班。凡此种种,都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既然有了期望就有了培养目标,有了培养目标就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实施。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情感意志教育
这方面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的构成中也是少不了的。有些家长虽然说不出其所以然来,但他们确实是做了。比如说带孩子去打针,家长就会在一旁鼓励他说:“乖乖,真勇敢!你看,一点儿都不疼。”这虽然是极为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孩子气十足的勇气。有意无意中教育孩子敢于面对痛苦,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稍有一些文化底蕴的家长更会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艰苦,能磨砺人的意志”等等的训导。经过长期培养,能使孩子有较好的意志力。
(五)生活常识教育
人要生存就要学会生活,要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理生活,说起来简单,但是如果说在家庭教育中缺少了这方面内容的教育,就会缺乏自理的能力。初中三年级课外阅读资料载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到北京去上大学的大学生,竟然在洗衣服时还要打个电话回来问妈妈要放多少洗衣粉,当妈妈的只能作遥控。那个大学生不是低智商,如果是低智商的话,他不可能考上大学。主要是在整个家庭教育的板块中缺少了生活基本常识的教育。要让孩子享受完好无缺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生活引导。如勤劳节俭、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穿戴整齐美观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应该让孩子掌握并要形成良好习惯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对家庭教育内容的概括。这些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要实施起来就有相当的难度。原因是各家长本身的素质水平不一样,更因为家长跟社会接触十分广范、复杂。所以这些家庭教育难免存在着片面性、狭隘性。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必须主动的跟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系统。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
教育学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那是因为教育家早就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和补充,它们之间是“情同手足”。根据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共通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各具特点,如学校教育较为集中,家庭教育则相对分散;学校教育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家庭教育目的性模糊;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家庭教育则更具长期性等等。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他们的共同点。两者有共同的教育内容,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多作贡献等等;两者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如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两者有共同的教育对象,那就是正在成长的孩子。第二是互补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不尽相同,它们的职能更不相同。家庭教育不能教给孩子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学校教育在教孩子做人的同时也教给孩子系统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不能教给孩子更详细的生活知识,而家庭教育却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可见两者之间的互补性是很明显的。第三是同时性。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这种教育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主要同时集中在6—7岁到18—19岁之间,这就是它们的同时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发展。它们谁也离不了谁,一旦脱节了,对孩子的教育就难以成功。
四、家校联系的任务范围
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少。只有把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孩子享受到相对完美的教育,才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家校联系主要包括哪些任务呢?
(一)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由于孩子的家长从事各行业的都有,因此他们的素质很不统一。素质高的当然就好办,比如说那些优秀的家长。而有些家长确实素质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案例一:赌博是违法行为,而有些家长却不以为然,自己赌博还不够,还要带着儿子一起赌博。有这样一个家长,他在赌麻将,儿子也在旁边看。他不叫儿子回避,自己去方便的时候就叫儿子继位。这样教的孩子,怎能不成赌棍呢?案例二:为了便于管理,更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健康成长,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回学校。而一些家长不但没配合,持反对意见,还主动买手机给孩子,支持孩子把手机带回学校来。于是,上课时间“机叫”,聊天到通宵的现象就屡禁不止了。案例三: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时告诉学生要认真读好书,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家长却对孩子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看某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回来了,同样是找不到工作。红红的一堆火给一瓢水浇灭了。你说遇到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能认真读书吗?从以上案例看,这样的家长的素质确实很低。针对这样的家庭,如果学校老师不对家长进行指导,恐怕就难以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更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所以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配合好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思想动向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老师就有责任把孩子管教好,让他成人成才。但是,人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更何况这些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性格的年龄阶段,情绪极不稳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在学校表现好,我们故然要向家长汇报,让孩子得到家长从精神上的鼓励而继续奋发向上;发现问题时我们更要向家长反映,赢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妥善解决问题,让孩子建立新的努力方向。这种家校联系我们也把它称做家访。家访是少不了的。它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我有一亲身经历的案例:09年秋我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班新生特别活泼、不爱学习。表现在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的人数次数多,屡禁不止。后来我把这些学生名单以及他们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的次数记录并统计好,连同他们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做成一个表格,让他们各自带回家去叫家长签意见后带回来。这一招真灵验,如果说前面找他们谈话教育只是过程的话,那这招以后看到的就是结果。此后,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完成学习任务的情绪也高涨起来了。这就是家校联系起到的作用。
五、家校联系的几种方式
家校联系任务复杂,情况多变,方法多样。但概括起来也无非是几种:第一是面访,即与家长见面访谈。使用这种方式,能把家访的内容谈得更加详细,交流更加广泛,效果更好。但是花费的时间要更多,而且受到时间和空间以及更多因素的限制。第二是书面访。书面访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但是在访谈的容量上受到限制,还受到家长文化素质方面的限制。第三是用电话联系。当今社会通信科技非常发达,能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行业当然也受益无穷,用它作为工具进行了家访是最方便的。一方面及时,有必要时马上就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另一方面访谈的容量不受限制,可以更广泛更详细地与家长交流。再一方面不受空间限制,不管家长在什么地方,只要通信工具完好就能联系上。所以这种方式是现代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
六、家校联系的意义
家校联系在教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和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因此,家校联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2.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4.有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家校联系老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从而更容易去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5.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探讨教育措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充实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又能让孩子接受更加完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