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民族志远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使用的其它研究方法。它是从事实出发,整体探究,以参与观察和深度交谈为核心的质性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使用教育民族志行之有效。并旨在通过介绍该方法给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发展。
关键词:教育民族志;教学研究;研究方法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英语教学界日益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大高校投入大量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推动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帮助教师形成更加宽广的教学研究观,使他们打破经典科学实证主义范式的教学研究观念的束缚,认识到研究范式的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重视研究的情境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用性。教育民族志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研究中,而我国在教育领域运用该研究方法起步较晚。本文旨通過介绍教育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供外语界同仁参考,拓展研究思路。
二、教育民族志的内涵
民族志(ethnography)是人类学特有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指研究者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field work),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研究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的表达之一。把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描述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是这一研究方法的跨学科应用,被称为“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的运用可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的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诸如人的情感、人文环境等)有独特的贡献。综观教育民族志的发展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得知它能获得其它定性研究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有关课堂教学现象及问题的资料。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隐性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教育民族志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原因
长期以来,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们在经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利用以科学实证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发现、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人文科学的复杂性,教学受多方面的影响等因素,导致有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学者指出“人种学(民族志)研究也许是解决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最好方法,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1.运用教育民族志发现依靠传统的教学研究所不能发现的问题
我们已有丰富的教学论著作,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或层次切入。当前经常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也无法从整体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问题。教学本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民族志是以整体性研究为主要特征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从课堂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教学,从全局的观点去认识教学,改进教学,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发现一些教学现象背后的新涵义。可以说,课堂研究因为有了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正在迈向一种回归教学生活“实事本身”的、“深描”的实证研究之路。
教育民族志研究方法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以参与观察和深度交谈为核心,强调不预设立场的描述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教学、访谈、记录、描述、解释、查阅档案等,搜集有关于英语学习环境、师生交往、教师的态度、授课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在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这一方法提供了多视角,客观的去看待教学问题。
2.教育民族志的应用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教育民族志的研究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却很少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它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经调查,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所理解的教学研究倾向于经典科学实证主义范式研究,凸显实验、大样本、数理统计分析等科学实证主义特征。大量的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多是一次性的,而且研究对象也比较单一。
但事实上,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并非改进教学方法或其他某一方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民族志方法满足了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因为,民族志本身并非是一件简单的或者让研究者短时间内能得以应用的工具。它的主要特征是,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研究,而是在得到初步探索性资料后,寻找问题、界定、再次调整研究计划,再次进入研究场域。这一研究过程是具有循环性的,这便使民族志研究更加灵活,并成为与其他研究方法区别的一个特征。因此,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把教育民族志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开展行动研究,将极大的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3.教育民族志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发展
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关注真实的教育活动,专注于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像实证研究那样,从理论假设出发再通过教学实验来验证效果,获得普遍性理论。教育民族志注重随着资料的收集而产生假设,又随着调查的深入,适时的调整研究计划,不断修正甚至主动放弃以前不恰当的假设。然后再反复地、深入地参与观察,最后再进行定向理论研究。事实上,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形成假设的过程。在这循环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提示大学英语教学实质,又能指导教学改革实践的实在性理论。虽然提出理论的周期比较长,但是它是从事实出发,是在真实、自然教育情景中产生的理论。这种实在性理论的实用性和实施性则更高。
四、结语
近年来,外语界一直倡导大学英语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是当前的大势所趋。大学英语教师身兼教师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能顺畅地交流和互动,确保充分的参与性,都是开展长期的田野调查的必要条件。因此,本人认为教育民族志应与其它研究方法一起,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秀丽.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6).
[2]胡新建,唐雄英.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一项文化主位取向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12(4).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4]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2).
关键词:教育民族志;教学研究;研究方法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英语教学界日益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大高校投入大量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推动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帮助教师形成更加宽广的教学研究观,使他们打破经典科学实证主义范式的教学研究观念的束缚,认识到研究范式的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重视研究的情境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用性。教育民族志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研究中,而我国在教育领域运用该研究方法起步较晚。本文旨通過介绍教育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供外语界同仁参考,拓展研究思路。
二、教育民族志的内涵
民族志(ethnography)是人类学特有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指研究者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field work),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研究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的表达之一。把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描述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是这一研究方法的跨学科应用,被称为“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的运用可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的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诸如人的情感、人文环境等)有独特的贡献。综观教育民族志的发展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得知它能获得其它定性研究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有关课堂教学现象及问题的资料。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隐性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教育民族志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原因
长期以来,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们在经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利用以科学实证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发现、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人文科学的复杂性,教学受多方面的影响等因素,导致有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学者指出“人种学(民族志)研究也许是解决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最好方法,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1.运用教育民族志发现依靠传统的教学研究所不能发现的问题
我们已有丰富的教学论著作,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或层次切入。当前经常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也无法从整体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问题。教学本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民族志是以整体性研究为主要特征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从课堂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教学,从全局的观点去认识教学,改进教学,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发现一些教学现象背后的新涵义。可以说,课堂研究因为有了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正在迈向一种回归教学生活“实事本身”的、“深描”的实证研究之路。
教育民族志研究方法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以参与观察和深度交谈为核心,强调不预设立场的描述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教学、访谈、记录、描述、解释、查阅档案等,搜集有关于英语学习环境、师生交往、教师的态度、授课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在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这一方法提供了多视角,客观的去看待教学问题。
2.教育民族志的应用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教育民族志的研究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却很少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它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经调查,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所理解的教学研究倾向于经典科学实证主义范式研究,凸显实验、大样本、数理统计分析等科学实证主义特征。大量的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多是一次性的,而且研究对象也比较单一。
但事实上,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并非改进教学方法或其他某一方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民族志方法满足了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因为,民族志本身并非是一件简单的或者让研究者短时间内能得以应用的工具。它的主要特征是,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研究,而是在得到初步探索性资料后,寻找问题、界定、再次调整研究计划,再次进入研究场域。这一研究过程是具有循环性的,这便使民族志研究更加灵活,并成为与其他研究方法区别的一个特征。因此,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把教育民族志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开展行动研究,将极大的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3.教育民族志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发展
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关注真实的教育活动,专注于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像实证研究那样,从理论假设出发再通过教学实验来验证效果,获得普遍性理论。教育民族志注重随着资料的收集而产生假设,又随着调查的深入,适时的调整研究计划,不断修正甚至主动放弃以前不恰当的假设。然后再反复地、深入地参与观察,最后再进行定向理论研究。事实上,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形成假设的过程。在这循环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提示大学英语教学实质,又能指导教学改革实践的实在性理论。虽然提出理论的周期比较长,但是它是从事实出发,是在真实、自然教育情景中产生的理论。这种实在性理论的实用性和实施性则更高。
四、结语
近年来,外语界一直倡导大学英语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是当前的大势所趋。大学英语教师身兼教师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能顺畅地交流和互动,确保充分的参与性,都是开展长期的田野调查的必要条件。因此,本人认为教育民族志应与其它研究方法一起,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秀丽.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6).
[2]胡新建,唐雄英.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一项文化主位取向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12(4).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4]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