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掌之大的MP3自进入国门之日起,普及速度令人咂舌,更是在美国的CES大展中被评为中国消费电子八大明星产品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手机在整合MP3功能,MP4/PMP也崭露头角,但2006年MP3无疑还将依靠其”价廉”、”专业”两大杀手锏继续风行,2005年各种风云往事不再赘述,笔者就对2006年MP3发展趋势做一大胆预测。
靠容量说话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自是越大越好。笔者认为,2006年MP3在容量上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512M加存储卡;二是高容量闪存MP3。2005年主流MP3已经是256M,随着消费者对容量需求的提高和闪存芯片价格的走低,2006年512M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趋势,而由于视频播放功能和高音质压缩解码的需求,以及miniSD、RS-MMC、MicroSD等一系列容量更大、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存储介质陆续出现,存储卡将会再次与MP3共登舞台。另外,MP3可以作为U盘使用的特点也决定了容量趋大的发展方向。2G和2G以上高容量MP3由于1GB容量FLASH颗粒的量产,正在逐渐取代微硬盘MP3的地位,苹果也已宣布停产旗下微硬盘MP3。但高容量闪存MP3会内置较多芯片,这样就对外观工艺、电池容量。线路规格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想选购2G或更高容量MP3的朋友.还应该尽量选取主流品牌产品,毕竟现下国内中低端品牌还是以做形象为主。
外观“返朴归真”
MP3的消费群主要集中在年轻人,所以在外观上也极尽讨巧之能事。圆形的、腕式的、台式的多种多样。但事实证明,很多无意义的外观设计非但不能招人喜爱,反而有“花瓶“之嫌。反观一些国外产品,如iRiver的U10的创新设计给操作带来便捷,SONY一如既往的”质感”考究,苹果的“文化”塑造更是无需再提。所以笔者认为.2006年“奇形怪状”的MP3将逐渐消失,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工艺会日渐涌现,这也是MP3厂商突破产品同质化的途径之一,拥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内主流品牌厂商必会在这方面大力着墨。
给音质正本
MP3作为一种音乐播放器,在整个市场进入成熟期后,音质便会成为其产品灵魂,这也是MP3类产品的立身之本,这从2005年飞利浦高端解码芯片的市场应用度便可见一斑。但由于价格制约.2006年MP3解码芯片还是会以中低端为主,而主打高端的品牌无疑会更加注重此点。决定音质的另一关键因素便是耳机,现在除了一线国际品牌仍为产品标配名牌耳机外,大部分产品的原配耳机实在是差强人意。据笔者了解,很多作坊式MP3配备的耳机成本仅为1元,其效果可想而知。随着森海塞尔等专业耳机厂商在2006年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笔者预测会有越来越多国内厂商以耳机为新的突破口,在市场细分上发力。
彩屏视频需谨慎
彩屏+视频是2005年MP3的另一大特色,尤其在彩屏普及后,视频功能的加入便成为了见仁见智的东西。首先是MP3屏幕过小,完全达不到“浏览视频”的要求,其次便是片源问题,视频MP3与MP4/PMP不同,只是将视频文件分解为连续的BMP图片然后加以播放,片源需要用户自行压缩,而互联网最为普及的RM、RMVB格式连大多数MP4都未能支持,更何况视频MP3。尽管2005年因为宣传的作用使得此类MP3销量甚好.但这种技术不成熟的产品绝不会长久驻于市场,2006年将会呈现下降曲线。毕竟MP3和MP4差的那个1不是数学意义上的1。
功能有效整合
不可否认,整合风正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越刮越热,MP3也难逃例外。电子书、时钟、游戏、计算心跳、摄像等功能都在2005年一一呈现。笔者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控制,内置摄像头功能会在2006年成为MP3的一大亮点,而Wi-Fi。蓝牙等技术也会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杂而不精”。所以消费者在选购MP3时一定注意,功能不一定越多越好.MP3毕竟是用来听音乐的。以现有的技术,几百块钱不可能购得一台万能的手持终端,能够有效整合1到2个功能便比较合理,而如电子书、时钟等功能均可简单实现,不是绝对的购买理由。
售后服务“曲线救国”
2005年MP3界炒得最热的当数“南方数百家厂商倒闭”一事,究其原因.即是恶性竞争带来利润趋薄。笔者了解到,一款低端.MP3现在的利润仅在20到50元.假如算上返修费基本没有赚头,于是很多做短线的厂商便在此时“抽身事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倒霉。而国内大部分主流MP3厂商也都是做市场、渠道见长,在产品质量方面控制力不够,售后服务也是空白地带。随着消费者对MP3的理性认知,售后服务在2006年会被更多厂商注意,现在也已经有一些MP3专业媒体如IMP3等联合起来,与厂商合作,”售后服务维修联盟”应势而生,此种模式如果运营得当,就会形成厂商、消费者、维修三方共赢的崭新局面。
靠容量说话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自是越大越好。笔者认为,2006年MP3在容量上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512M加存储卡;二是高容量闪存MP3。2005年主流MP3已经是256M,随着消费者对容量需求的提高和闪存芯片价格的走低,2006年512M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趋势,而由于视频播放功能和高音质压缩解码的需求,以及miniSD、RS-MMC、MicroSD等一系列容量更大、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存储介质陆续出现,存储卡将会再次与MP3共登舞台。另外,MP3可以作为U盘使用的特点也决定了容量趋大的发展方向。2G和2G以上高容量MP3由于1GB容量FLASH颗粒的量产,正在逐渐取代微硬盘MP3的地位,苹果也已宣布停产旗下微硬盘MP3。但高容量闪存MP3会内置较多芯片,这样就对外观工艺、电池容量。线路规格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想选购2G或更高容量MP3的朋友.还应该尽量选取主流品牌产品,毕竟现下国内中低端品牌还是以做形象为主。
外观“返朴归真”
MP3的消费群主要集中在年轻人,所以在外观上也极尽讨巧之能事。圆形的、腕式的、台式的多种多样。但事实证明,很多无意义的外观设计非但不能招人喜爱,反而有“花瓶“之嫌。反观一些国外产品,如iRiver的U10的创新设计给操作带来便捷,SONY一如既往的”质感”考究,苹果的“文化”塑造更是无需再提。所以笔者认为.2006年“奇形怪状”的MP3将逐渐消失,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工艺会日渐涌现,这也是MP3厂商突破产品同质化的途径之一,拥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内主流品牌厂商必会在这方面大力着墨。
给音质正本
MP3作为一种音乐播放器,在整个市场进入成熟期后,音质便会成为其产品灵魂,这也是MP3类产品的立身之本,这从2005年飞利浦高端解码芯片的市场应用度便可见一斑。但由于价格制约.2006年MP3解码芯片还是会以中低端为主,而主打高端的品牌无疑会更加注重此点。决定音质的另一关键因素便是耳机,现在除了一线国际品牌仍为产品标配名牌耳机外,大部分产品的原配耳机实在是差强人意。据笔者了解,很多作坊式MP3配备的耳机成本仅为1元,其效果可想而知。随着森海塞尔等专业耳机厂商在2006年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笔者预测会有越来越多国内厂商以耳机为新的突破口,在市场细分上发力。
彩屏视频需谨慎
彩屏+视频是2005年MP3的另一大特色,尤其在彩屏普及后,视频功能的加入便成为了见仁见智的东西。首先是MP3屏幕过小,完全达不到“浏览视频”的要求,其次便是片源问题,视频MP3与MP4/PMP不同,只是将视频文件分解为连续的BMP图片然后加以播放,片源需要用户自行压缩,而互联网最为普及的RM、RMVB格式连大多数MP4都未能支持,更何况视频MP3。尽管2005年因为宣传的作用使得此类MP3销量甚好.但这种技术不成熟的产品绝不会长久驻于市场,2006年将会呈现下降曲线。毕竟MP3和MP4差的那个1不是数学意义上的1。
功能有效整合
不可否认,整合风正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越刮越热,MP3也难逃例外。电子书、时钟、游戏、计算心跳、摄像等功能都在2005年一一呈现。笔者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控制,内置摄像头功能会在2006年成为MP3的一大亮点,而Wi-Fi。蓝牙等技术也会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杂而不精”。所以消费者在选购MP3时一定注意,功能不一定越多越好.MP3毕竟是用来听音乐的。以现有的技术,几百块钱不可能购得一台万能的手持终端,能够有效整合1到2个功能便比较合理,而如电子书、时钟等功能均可简单实现,不是绝对的购买理由。
售后服务“曲线救国”
2005年MP3界炒得最热的当数“南方数百家厂商倒闭”一事,究其原因.即是恶性竞争带来利润趋薄。笔者了解到,一款低端.MP3现在的利润仅在20到50元.假如算上返修费基本没有赚头,于是很多做短线的厂商便在此时“抽身事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倒霉。而国内大部分主流MP3厂商也都是做市场、渠道见长,在产品质量方面控制力不够,售后服务也是空白地带。随着消费者对MP3的理性认知,售后服务在2006年会被更多厂商注意,现在也已经有一些MP3专业媒体如IMP3等联合起来,与厂商合作,”售后服务维修联盟”应势而生,此种模式如果运营得当,就会形成厂商、消费者、维修三方共赢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