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后,如何让语文教学产生“高效课堂”?本文试从教材解读、组织教学、诊断问题和引导学习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措施 教材解读 组织教学
语文“高效课堂”,我们该如何做?具体怎么操作?有什么措施?这是一线教师最欠缺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的是如何达成语文课堂的“高效”?
一、高效解读教材
语文课堂的高效,首先应是解读教材的高效,只有对教材进行高效化处理,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化学习。否则,高效课堂无从谈起。
研究教材,研究语文知识,解决“教什么”。还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处理“怎么教”。教师本人作为教材(文本)学习第一人,应该明白教材内容、编者意图,再结合学生实际,酝酿有价值的适用本班学生的语文教学知识,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阅读资料,反复比较、取舍,最终定下教学计划。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真实的,本色的,老师也会底气十足,胸有成竹。
讲鲁迅的《故乡》,我以“吃惊”为关键词,用“对比”来解读鲁迅回故乡的所见所闻。通过天壤之别的前后对比,能不吃惊?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鲁迅又寄托了什么希望?三个问题一点拨,再次熟读课文,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和思想主题分析,不就迎刃而解了吗?讲《孤独之旅》,我以“鸭蛋,杜小康的希望”为题,轻松解读小说文本主旨。讲《我的叔叔于勒》,我以“于勒:人情冷暖的风向标”为题,自己写文章作讲义、教案,给学生个性化现场教学。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还为高效的教材解读做足铺垫。
二、高效组织教学
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好坏。只有对教材(文本)钻研透了,消化了,才能高效的组织教学。对于每一堂课,教师应该十分清楚這一节课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该如何做?通过逐步导入,介绍作者,然后字词教学,再内容解读,最后课后习题讲解等等。
讲《天净沙·秋思》,我教给学生“改变意象,把握感情”的方法,如改文中“瘦马”为“肥马”,让学生把曲中的9种哀伤、萧索的意象全改成欢快、喜气的意象。当“肥马”、“大道”“洪水”、“青藤”等词语与原文中的“瘦马”、“古道”、“流水”、“枯藤”的比较阅读后,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诗人的情感,也知晓了“断肠人,在天涯”的那一种凄凉、痛苦的思乡之愁苦。
三、诊断问题高效
老师是医生,是啄木鸟。自己的课,课堂上学生的异常表现、接受情况,稍稍留心就能判断出来。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查找原因,排除隐患。老师又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遇礁了,破浪了,舵手要有相应的措施、方案。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含蓄蕴藉的抒情文章,初一学生不好懂。第一次,我按优秀教案亦步亦趋,糟糕透顶,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针对学生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随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一篇课文,多种教法。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下,就制定“识记字词,理解大意”的学习目标。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内容,能复述故事即可;学生基础一般,就训练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也好。就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制定“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学会写作”的学习目标。
对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反应迟钝。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困难扼杀在摇篮中,否则,积沙成塔、水滴石穿,要想一下子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恶习,是极为困难的。只有我们及时地诊断问题,给学生以指导、纠正,高效处理,速战速决,学生就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总之,在新课改中,为了语文的高效教学,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语文(文本)本身的美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语文学习。如一专家说的那样,语文是教不来的,靠的是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2]蒋成瑀.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01.
[3]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措施 教材解读 组织教学
语文“高效课堂”,我们该如何做?具体怎么操作?有什么措施?这是一线教师最欠缺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的是如何达成语文课堂的“高效”?
一、高效解读教材
语文课堂的高效,首先应是解读教材的高效,只有对教材进行高效化处理,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化学习。否则,高效课堂无从谈起。
研究教材,研究语文知识,解决“教什么”。还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处理“怎么教”。教师本人作为教材(文本)学习第一人,应该明白教材内容、编者意图,再结合学生实际,酝酿有价值的适用本班学生的语文教学知识,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阅读资料,反复比较、取舍,最终定下教学计划。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真实的,本色的,老师也会底气十足,胸有成竹。
讲鲁迅的《故乡》,我以“吃惊”为关键词,用“对比”来解读鲁迅回故乡的所见所闻。通过天壤之别的前后对比,能不吃惊?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鲁迅又寄托了什么希望?三个问题一点拨,再次熟读课文,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和思想主题分析,不就迎刃而解了吗?讲《孤独之旅》,我以“鸭蛋,杜小康的希望”为题,轻松解读小说文本主旨。讲《我的叔叔于勒》,我以“于勒:人情冷暖的风向标”为题,自己写文章作讲义、教案,给学生个性化现场教学。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还为高效的教材解读做足铺垫。
二、高效组织教学
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好坏。只有对教材(文本)钻研透了,消化了,才能高效的组织教学。对于每一堂课,教师应该十分清楚這一节课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该如何做?通过逐步导入,介绍作者,然后字词教学,再内容解读,最后课后习题讲解等等。
讲《天净沙·秋思》,我教给学生“改变意象,把握感情”的方法,如改文中“瘦马”为“肥马”,让学生把曲中的9种哀伤、萧索的意象全改成欢快、喜气的意象。当“肥马”、“大道”“洪水”、“青藤”等词语与原文中的“瘦马”、“古道”、“流水”、“枯藤”的比较阅读后,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诗人的情感,也知晓了“断肠人,在天涯”的那一种凄凉、痛苦的思乡之愁苦。
三、诊断问题高效
老师是医生,是啄木鸟。自己的课,课堂上学生的异常表现、接受情况,稍稍留心就能判断出来。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查找原因,排除隐患。老师又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遇礁了,破浪了,舵手要有相应的措施、方案。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含蓄蕴藉的抒情文章,初一学生不好懂。第一次,我按优秀教案亦步亦趋,糟糕透顶,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针对学生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随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一篇课文,多种教法。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下,就制定“识记字词,理解大意”的学习目标。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内容,能复述故事即可;学生基础一般,就训练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也好。就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制定“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学会写作”的学习目标。
对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反应迟钝。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困难扼杀在摇篮中,否则,积沙成塔、水滴石穿,要想一下子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恶习,是极为困难的。只有我们及时地诊断问题,给学生以指导、纠正,高效处理,速战速决,学生就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总之,在新课改中,为了语文的高效教学,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语文(文本)本身的美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语文学习。如一专家说的那样,语文是教不来的,靠的是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2]蒋成瑀.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01.
[3]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