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语文高考一过,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立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继而就会有名师、“大家”出来进行评点,分析利弊,指出写作的思路和技巧,其中很多考生最为关注的不是作文能得多少分,而是有没有写“偏题”,因为一旦“偏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何审题也成为我们作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探讨此问题之前,先明确何谓审题?
一、何谓“审题”
清人崔学古在《学海津梁》一书中讲过:“作文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这“理会题旨”就是讲的写作要“符合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
审题就是认真审读、揣摩命题者提供的作文材料、写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标题等。近几年,高考作文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事实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吃了审题的亏,因此,我们在作文的时候,首先要审清题,要做到“手把红旗旗不湿”。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学会审题,先要了解江苏高考作文的出题风格,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江苏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省,高考作文历来文化气息浓郁,广泛被人称道。总的来说,高考作文作为应试作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命题者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审题上给考生太多的障碍。降低审题立意难度,注重情感真挚、语言精练、材料鲜活、结构清晰等技巧的考查是江苏高考作文的一贯风格。
但作为缺乏相应作文能力的考生来说,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的作文目的不是追求高分、满分,而是确保拿到基本分。分析近几年的情况,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就是由于作文审题不清而导致语文分值极低,甚至最终名落孙山,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我们要审题正确,先从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开始分析,了解江苏作文的出题风格和思路:2011年《拒绝平庸》,2010年《绿色生活》,2009年《品味时尚》,2008《好奇心》,2007年《怀想天空》,2006《人与路》;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2004年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作文类型来看,2004—2005年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是命题作文,江苏的命题作文与一般的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区别,即命题前面配有一段小材料(也叫“引导语”),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
此类“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有其好处,小材料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去思考、去审题立意,不限制死考生的思维,同时又给出明确的作文题目,让你在多角度审题的时候又不走上岔路,围绕中心主题来谈,可谓是出卷人用心良苦,这种“带着镣铐跳芭蕾舞”的江苏命题模式还将延续下去。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针对江苏这种“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题,我们如何来审题?具体怎样来操作?
笔者的建议是: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命题,理清命题内部的逻辑关系,确定题眼,分析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小材料(引导语)作为提示和引导,为我们提供了一定范围的提示和思考的空间。所以考生在作文时,要紧紧抓住命题分析,分析题目中的内在联系,同时围绕小材料展开想象,让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落入到材料所给的“窠臼”中去。
(一)从结构上说,江苏这几年高考作文基本都属于短语式的命题类型,我们要从题目中抓住它们的“题眼”。
(1)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之前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如江苏2010年的《绿色生活》是偏正结构;
(2)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诸如江苏2011年的《拒绝平庸》、2009年的《品味时尚》及2007年的《怀想天空》都属于动宾结构;
(3)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2011年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
(4)并列结构: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江苏2006年的《人与路》就属于并列结构的。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提示。
(1)抓住题眼,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先要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的关键,同时,又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如果作文题是由两个概念组成,审题的关键是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由表及里,从虚到实,揭示寓意。命题的含义往往是多角度的,有抽象虚化的,也有具体实在的,大多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给出的作文题目,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因此我们要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刻寓意。
(3)添加词语,揣摩语境,融合领会。对于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
高考中没有审不了的作文题,只是缺少审题的方法和信心,只要我们拥有必胜的信心,灵活地运用方法就一定能解决这一难题。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何谓“审题”
清人崔学古在《学海津梁》一书中讲过:“作文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这“理会题旨”就是讲的写作要“符合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
审题就是认真审读、揣摩命题者提供的作文材料、写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标题等。近几年,高考作文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事实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吃了审题的亏,因此,我们在作文的时候,首先要审清题,要做到“手把红旗旗不湿”。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学会审题,先要了解江苏高考作文的出题风格,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江苏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省,高考作文历来文化气息浓郁,广泛被人称道。总的来说,高考作文作为应试作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命题者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审题上给考生太多的障碍。降低审题立意难度,注重情感真挚、语言精练、材料鲜活、结构清晰等技巧的考查是江苏高考作文的一贯风格。
但作为缺乏相应作文能力的考生来说,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的作文目的不是追求高分、满分,而是确保拿到基本分。分析近几年的情况,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就是由于作文审题不清而导致语文分值极低,甚至最终名落孙山,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我们要审题正确,先从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开始分析,了解江苏作文的出题风格和思路:2011年《拒绝平庸》,2010年《绿色生活》,2009年《品味时尚》,2008《好奇心》,2007年《怀想天空》,2006《人与路》;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2004年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作文类型来看,2004—2005年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是命题作文,江苏的命题作文与一般的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区别,即命题前面配有一段小材料(也叫“引导语”),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
此类“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有其好处,小材料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去思考、去审题立意,不限制死考生的思维,同时又给出明确的作文题目,让你在多角度审题的时候又不走上岔路,围绕中心主题来谈,可谓是出卷人用心良苦,这种“带着镣铐跳芭蕾舞”的江苏命题模式还将延续下去。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针对江苏这种“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题,我们如何来审题?具体怎样来操作?
笔者的建议是: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命题,理清命题内部的逻辑关系,确定题眼,分析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小材料(引导语)作为提示和引导,为我们提供了一定范围的提示和思考的空间。所以考生在作文时,要紧紧抓住命题分析,分析题目中的内在联系,同时围绕小材料展开想象,让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落入到材料所给的“窠臼”中去。
(一)从结构上说,江苏这几年高考作文基本都属于短语式的命题类型,我们要从题目中抓住它们的“题眼”。
(1)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之前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如江苏2010年的《绿色生活》是偏正结构;
(2)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诸如江苏2011年的《拒绝平庸》、2009年的《品味时尚》及2007年的《怀想天空》都属于动宾结构;
(3)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2011年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
(4)并列结构: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江苏2006年的《人与路》就属于并列结构的。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提示。
(1)抓住题眼,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先要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的关键,同时,又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如果作文题是由两个概念组成,审题的关键是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由表及里,从虚到实,揭示寓意。命题的含义往往是多角度的,有抽象虚化的,也有具体实在的,大多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给出的作文题目,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因此我们要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刻寓意。
(3)添加词语,揣摩语境,融合领会。对于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
高考中没有审不了的作文题,只是缺少审题的方法和信心,只要我们拥有必胜的信心,灵活地运用方法就一定能解决这一难题。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