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准文题把握材料挖掘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语文高考一过,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立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继而就会有名师、“大家”出来进行评点,分析利弊,指出写作的思路和技巧,其中很多考生最为关注的不是作文能得多少分,而是有没有写“偏题”,因为一旦“偏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何审题也成为我们作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探讨此问题之前,先明确何谓审题?
  一、何谓“审题”
  清人崔学古在《学海津梁》一书中讲过:“作文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这“理会题旨”就是讲的写作要“符合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
  审题就是认真审读、揣摩命题者提供的作文材料、写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标题等。近几年,高考作文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事实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吃了审题的亏,因此,我们在作文的时候,首先要审清题,要做到“手把红旗旗不湿”。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学会审题,先要了解江苏高考作文的出题风格,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江苏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省,高考作文历来文化气息浓郁,广泛被人称道。总的来说,高考作文作为应试作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命题者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审题上给考生太多的障碍。降低审题立意难度,注重情感真挚、语言精练、材料鲜活、结构清晰等技巧的考查是江苏高考作文的一贯风格。
  但作为缺乏相应作文能力的考生来说,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的作文目的不是追求高分、满分,而是确保拿到基本分。分析近几年的情况,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就是由于作文审题不清而导致语文分值极低,甚至最终名落孙山,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我们要审题正确,先从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开始分析,了解江苏作文的出题风格和思路:2011年《拒绝平庸》,2010年《绿色生活》,2009年《品味时尚》,2008《好奇心》,2007年《怀想天空》,2006《人与路》;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2004年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作文类型来看,2004—2005年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是命题作文,江苏的命题作文与一般的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区别,即命题前面配有一段小材料(也叫“引导语”),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
  此类“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有其好处,小材料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去思考、去审题立意,不限制死考生的思维,同时又给出明确的作文题目,让你在多角度审题的时候又不走上岔路,围绕中心主题来谈,可谓是出卷人用心良苦,这种“带着镣铐跳芭蕾舞”的江苏命题模式还将延续下去。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针对江苏这种“材料 命题”类的作文题,我们如何来审题?具体怎样来操作?
  笔者的建议是: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命题,理清命题内部的逻辑关系,确定题眼,分析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小材料(引导语)作为提示和引导,为我们提供了一定范围的提示和思考的空间。所以考生在作文时,要紧紧抓住命题分析,分析题目中的内在联系,同时围绕小材料展开想象,让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落入到材料所给的“窠臼”中去。
  (一)从结构上说,江苏这几年高考作文基本都属于短语式的命题类型,我们要从题目中抓住它们的“题眼”。
  (1)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之前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如江苏2010年的《绿色生活》是偏正结构;
  (2)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诸如江苏2011年的《拒绝平庸》、2009年的《品味时尚》及2007年的《怀想天空》都属于动宾结构;
  (3)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2011年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
  (4)并列结构: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江苏2006年的《人与路》就属于并列结构的。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提示。
  (1)抓住题眼,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先要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的关键,同时,又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如果作文题是由两个概念组成,审题的关键是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由表及里,从虚到实,揭示寓意。命题的含义往往是多角度的,有抽象虚化的,也有具体实在的,大多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给出的作文题目,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因此我们要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刻寓意。
  (3)添加词语,揣摩语境,融合领会。对于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
  高考中没有审不了的作文题,只是缺少审题的方法和信心,只要我们拥有必胜的信心,灵活地运用方法就一定能解决这一难题。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高三怎么复习?复习课怎么上?新课改的方案对高三复习有无影响?这些问题对于已经工作13个年头、在高三8个年头的我来说,按理,不应该成为问题。  2010年秋季学期一开学,随着工作的变动,我接触了新的学生,第一节课下来,我就陷入了深思:课堂上,面对我的启发引导,面对我的滔滔不绝,学生们竟浑然不觉,整整一节课,变成了我的“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忆;教师带一张嘴巴,学生辅一双耳朵。这样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时空距离,因而在阅读中常常会产生思维空白。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空白”艺术,以思维训练为切入点,在无疑处布白,在有疑处补白,就可以营造美妙的意境,为课堂注入一汪清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
蔡稷颖:我将第六单元的知识做了一个梳理,并做成了思维导图,这样非常便于我复习。我还画了一個机器人,是不是很酷?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作品的过程中发掘它们的内涵,用真善美的美好情感洗礼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挖掘语文内在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
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确立新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创新作文渴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决定了中考作文命题要围绕学生生活。当然,学生生活的外延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要围绕社会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以促使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中考作文题型和选材范围更灵活富于变化,着眼于综合能力和
创新,简言之,就是在传统的桎梏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换句话说,创新就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李可染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一语道破了创新的价值所在。人类生活是这样,作文亦然,创新是文章的生命。一篇文章只有在立意、选材、结构、文体、语言等方面做到了创新,文章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受到读者的青睐,让读者得到启迪和美感。    一、占据立意的制高点    立意的独
师生与文本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喜怒哀乐的交流、睿智深刻的思想对话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可是,课堂教学中“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泥潭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防不胜防。“霍布森选择效应”的背后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伪生成的成功。目前,虚假预设和伪生成的教学状态在课堂上似乎并不少见。如何辩证地看待预设和生成呢?下面展示三个教学片段,探索怎样做到关注真正的生成。  一、匠心独具的“设境”  “不愤不启,不悱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  打个比方,选材探寻角度,好比选择道路。一般来说,大路顺畅,直道快捷,当然走的人多。人一多,在通天的大路上,你往往会被淹没在人海之中。想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就必须开拓出别人不走或少走的道路。作文选材角度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逆向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有关先知的故事。某一天,先知在山谷里对着他的门徒们讲道。先知说:“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门徒们不相信,其中一位门徒问道:“你有信心,你能让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上吗?”先知充满信心地对着山那边大声叫道:“山,过来。”结果可想而知,但先知接下来说:“既然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于是他们开始爬山,并且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站到山顶上。这个故事中先知说的“山不过来,我们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