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伊始,我就听说王胜所在的六(6)班比较有名,这个班有好几个学生爱打架,王胜好像是他们中的一个。因此,我对这个班就有了特殊的“感情”,心想这几个学生只要在我的课上不惹事就行。
一次上课,我教学“文字修饰”。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叫王胜的学生竟然做得挺好的。我当即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又有一次上课是做课程表,这对他有点难度,下课了还没有完成,但他还是坚持做完了才走,这又让我对他大加赞许了一番。以后,我发现每节课他都听得很认真,我所布置的任务虽然他有时能完成,有时完成不了,但是没有出过大的差错。渐渐地我发现,这个班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差,有时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又是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是用制作的幻灯片进行自我介绍。突然,坐在王胜旁边的女生叫了起来:“老师,王胜把他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打出来了。王胜喜欢一个女孩,他介绍最喜欢的人是她,还打了她的名字。”王胜的脸涨得通红,在一旁辩解:“我没有,我没有。”坐在他旁边的女生没打算放过他:“你就是打了,我明明看见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这样的话题特别敏感,全班的学生都被惊动了。女生的行为似乎让王胜有些恼怒,脸更红了,拳头也扬了起来。我赶紧解围:“喜欢一个人很正常。比如说,现在我就很喜欢王胜,王胜在课堂上表现多好啊!还有刚才那个男生,问题回答得很好,我也喜欢他。”那个女生还是不依不饶:“老师,他这种喜欢和您的那种喜欢不一样。”看样子回避不是办法。心理学家说,小学阶段的“早恋”大多是“过家家式”的,教师千万不能大惊小怪。我提醒自己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他,把事情想复杂了。引导比批评对他更起作用。想清楚这点,我说:“怎么不一样啊,我看就一样。王胜表现好我就喜欢他,那个女生可能表现也好,王胜就喜欢她。一个人变得优秀,就会有人喜欢。同样,要想别人喜欢你,你就要更优秀。”我的话似乎起了作用,女生不做声了,全班也安静了。从此以后,每一节课王胜都表现得更好,再没听说他喜欢谁这样的话了。
聽说有电脑兴趣班,王胜主动要求参加。我说:“我们的兴趣班只针对三到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所以不能参加。”这是学校的要求,对此我也很无奈。他听了似乎不相信,很认真地问我:“老师,是不是因为我太差了?”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抽搐了一下,感到疼。我赶紧说:“当然不是,你在课堂表现得非常好,怎么还说自己差呢?”原来,在他心目中是这样定位自己的。这样的孩子被批评、被压抑得太久,偶尔的一束阳光也没能照进他那阴霾笼罩的心灵,小小的成功还是没有改变他,不能让他相信自己。“差生”这个词已经深入了他的血液。想想一年级的王胜,肯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热情而天真,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走进校园,可是六年以后,尽管在课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扬他,他仍觉得自己差。难道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差”吗?王胜真的差吗?他见到我知道问好,记得在离开电脑室时把凳子放好,他坚持把自己课堂上没做完的内容做完,他还能去帮助其他同学……
后来,他的班主任说他进步很多。我不奢望他能一下子变成所谓的“优等生”,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他能挺起胸膛说:“我也很优秀。”
(作者单位:安徽宿迁第一实验小学)
一次上课,我教学“文字修饰”。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叫王胜的学生竟然做得挺好的。我当即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又有一次上课是做课程表,这对他有点难度,下课了还没有完成,但他还是坚持做完了才走,这又让我对他大加赞许了一番。以后,我发现每节课他都听得很认真,我所布置的任务虽然他有时能完成,有时完成不了,但是没有出过大的差错。渐渐地我发现,这个班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差,有时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又是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是用制作的幻灯片进行自我介绍。突然,坐在王胜旁边的女生叫了起来:“老师,王胜把他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打出来了。王胜喜欢一个女孩,他介绍最喜欢的人是她,还打了她的名字。”王胜的脸涨得通红,在一旁辩解:“我没有,我没有。”坐在他旁边的女生没打算放过他:“你就是打了,我明明看见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这样的话题特别敏感,全班的学生都被惊动了。女生的行为似乎让王胜有些恼怒,脸更红了,拳头也扬了起来。我赶紧解围:“喜欢一个人很正常。比如说,现在我就很喜欢王胜,王胜在课堂上表现多好啊!还有刚才那个男生,问题回答得很好,我也喜欢他。”那个女生还是不依不饶:“老师,他这种喜欢和您的那种喜欢不一样。”看样子回避不是办法。心理学家说,小学阶段的“早恋”大多是“过家家式”的,教师千万不能大惊小怪。我提醒自己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他,把事情想复杂了。引导比批评对他更起作用。想清楚这点,我说:“怎么不一样啊,我看就一样。王胜表现好我就喜欢他,那个女生可能表现也好,王胜就喜欢她。一个人变得优秀,就会有人喜欢。同样,要想别人喜欢你,你就要更优秀。”我的话似乎起了作用,女生不做声了,全班也安静了。从此以后,每一节课王胜都表现得更好,再没听说他喜欢谁这样的话了。
聽说有电脑兴趣班,王胜主动要求参加。我说:“我们的兴趣班只针对三到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所以不能参加。”这是学校的要求,对此我也很无奈。他听了似乎不相信,很认真地问我:“老师,是不是因为我太差了?”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抽搐了一下,感到疼。我赶紧说:“当然不是,你在课堂表现得非常好,怎么还说自己差呢?”原来,在他心目中是这样定位自己的。这样的孩子被批评、被压抑得太久,偶尔的一束阳光也没能照进他那阴霾笼罩的心灵,小小的成功还是没有改变他,不能让他相信自己。“差生”这个词已经深入了他的血液。想想一年级的王胜,肯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热情而天真,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走进校园,可是六年以后,尽管在课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扬他,他仍觉得自己差。难道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差”吗?王胜真的差吗?他见到我知道问好,记得在离开电脑室时把凳子放好,他坚持把自己课堂上没做完的内容做完,他还能去帮助其他同学……
后来,他的班主任说他进步很多。我不奢望他能一下子变成所谓的“优等生”,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他能挺起胸膛说:“我也很优秀。”
(作者单位:安徽宿迁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