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新课改以来,按照新课标要求,笔者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经过几年作文教学新思路的摸索,有几点肤浅体会,现试简述如下。
关键词:作文教学;四维空间;打破常规;真情实感;讲究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17-02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教师竭尽全力去教,但收效甚微,往往是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教师为作文而教文。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改以来,笔者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经过了几年作文教学新思路的摸索,有几点肤浅体会,愿与同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不做固定的要求
长期的应试作文训练,形成单一的作文形式,不论学生的兴趣、个性、智能如何,教师把学生统一地控制在单一的应试作文模式下,诸如固定材料,固定题目,固定要求,甚至于固定字数,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没有创造激情,生拼硬凑,至于文章的主体如何,构思的怎样,就不在学生的考虑之内了,他们想的是如何交差。作文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针对某些事触发人们的灵感,才能思维敏捷,笔触传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做固定的要求,只给学生一个方面,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触,广泛联想,只要能证明一个问题,说清一个道理,就给予肯定。事实上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社会、家庭、学校中的许多事情,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波澜,产生思考。因此,对他们不做固定的要求,有助于发挥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变被动为主动,不再为某个要求而苦恼,大大激活了他们的创作冲动,排除了视作文为畏途的心理,变成了一种愉快的劳动。这样,作文水平也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鼓励学生写身边人,叙身边事,抒发真情实感
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积累素材期、构思期、写作期。这说明积累素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让学生超出自己的生活范围,写生疏的东西,势必造成无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吉林的李元昌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初中三年级200篇记叙文,取材家族生活的86篇,占41.5%;学生生活的106篇,占53%;社会生活的8篇,占5.5%。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写作文还是倾向于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写起来有真情,有着落。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主张写身边的人,议身边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领域中很多事视而不见,但通过我的细心引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平凡的小事中蕴藏着闪光的金子,能给人以启迪,使人警醒。这样,叙事,真实可信;抒情,真挚感人;议论,深刻到位。因此,学生在大量的持续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实践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语文素质。
三、打破常规,改进批改方法,轻批改,重讲评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如同一负沉重的担子压得语文教师喘不过气来,使他们陷于繁琐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中不能自拔。殊不知教师付出的巨大劳动传到学生手中已不怎么值钱,他们更关注的是分数的多少。对此,我的做法是“重讲评,轻批改”。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则多指导,正如鲁迅说的那样,“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学生写的多,教师当然指导的也多。批改时把学生的作文分门别类,每一类都选出一篇代表性的文章,就其体现出来的优缺点进行讲评,让学生知道怎样选材,怎样布局,怎样运用语言,怎样表达中心。让他们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由于写得多,评得多,与传统的批改作文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四、讲究艺术,扩大表扬面,给学生心理上取胜的机会
表扬,是鼓励学生提高写作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说到底是一种通过鼓励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到最佳状态的艺术。教师不是法官,不能拘泥于一个标准,眼睛只盯住少数几个人。对学生作文的优点要敢于充分肯定,哪怕是只有一点优点都不放过表扬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以此激活他们的潜在的思维荒漠,使他们产生创作的冲动,不再视作文为畏途。因此,哪怕表扬的人数达到半数,也不要吝惜鼓励之词,要用一种热情把他们的名字公布于众。这种做法特别是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讲,立刻就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变枯燥无味为乐事,变繁重的负担为愉快的劳动,在心理上产生取胜的愿望,即只要有优点,也能“金榜题名”。
五、大胆尝试,额定数量,抄袭别人的作文
抄袭别人的作文,历来被语文老师视为“不法行为”,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抄的方法,让他们在抄别人的习作中受到启发,调动自己的创作潜能,学习别人的语言,构思、创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如每周规定抄一篇,同时对此文的主题、观点、主要事件、创作技巧、精彩语段等方面做出评价。这样,每学期能抄二十几篇,评二十几篇。其实这也是一种习作,只不过把“写”变成了“评”,如能评出门道,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种提高。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抄吧,只有会抄,你才会写。”抄的多了,大脑中积贮的信息自然也多,心得随之而生,自己写文章时,各种信息就会汩汩涌出,经过筛选、加工、确认、组织成文,水到渠成。几年的实践证明,作文水平低的同学,通过半年的抄评,也能写出较好的作文。因此说,会抄别人的作文不失为一种提高自己作文的有效途径。
由此观之,作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确有很多未经开发的荒野,仔细研究,努力探讨,必能走出原始的闭锁的思维定式,开出一些新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四维空间;打破常规;真情实感;讲究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17-02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教师竭尽全力去教,但收效甚微,往往是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教师为作文而教文。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改以来,笔者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经过了几年作文教学新思路的摸索,有几点肤浅体会,愿与同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不做固定的要求
长期的应试作文训练,形成单一的作文形式,不论学生的兴趣、个性、智能如何,教师把学生统一地控制在单一的应试作文模式下,诸如固定材料,固定题目,固定要求,甚至于固定字数,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没有创造激情,生拼硬凑,至于文章的主体如何,构思的怎样,就不在学生的考虑之内了,他们想的是如何交差。作文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针对某些事触发人们的灵感,才能思维敏捷,笔触传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做固定的要求,只给学生一个方面,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触,广泛联想,只要能证明一个问题,说清一个道理,就给予肯定。事实上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社会、家庭、学校中的许多事情,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波澜,产生思考。因此,对他们不做固定的要求,有助于发挥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变被动为主动,不再为某个要求而苦恼,大大激活了他们的创作冲动,排除了视作文为畏途的心理,变成了一种愉快的劳动。这样,作文水平也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鼓励学生写身边人,叙身边事,抒发真情实感
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积累素材期、构思期、写作期。这说明积累素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如果让学生超出自己的生活范围,写生疏的东西,势必造成无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吉林的李元昌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初中三年级200篇记叙文,取材家族生活的86篇,占41.5%;学生生活的106篇,占53%;社会生活的8篇,占5.5%。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写作文还是倾向于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写起来有真情,有着落。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主张写身边的人,议身边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领域中很多事视而不见,但通过我的细心引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平凡的小事中蕴藏着闪光的金子,能给人以启迪,使人警醒。这样,叙事,真实可信;抒情,真挚感人;议论,深刻到位。因此,学生在大量的持续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实践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语文素质。
三、打破常规,改进批改方法,轻批改,重讲评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如同一负沉重的担子压得语文教师喘不过气来,使他们陷于繁琐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中不能自拔。殊不知教师付出的巨大劳动传到学生手中已不怎么值钱,他们更关注的是分数的多少。对此,我的做法是“重讲评,轻批改”。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则多指导,正如鲁迅说的那样,“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学生写的多,教师当然指导的也多。批改时把学生的作文分门别类,每一类都选出一篇代表性的文章,就其体现出来的优缺点进行讲评,让学生知道怎样选材,怎样布局,怎样运用语言,怎样表达中心。让他们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由于写得多,评得多,与传统的批改作文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四、讲究艺术,扩大表扬面,给学生心理上取胜的机会
表扬,是鼓励学生提高写作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说到底是一种通过鼓励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到最佳状态的艺术。教师不是法官,不能拘泥于一个标准,眼睛只盯住少数几个人。对学生作文的优点要敢于充分肯定,哪怕是只有一点优点都不放过表扬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以此激活他们的潜在的思维荒漠,使他们产生创作的冲动,不再视作文为畏途。因此,哪怕表扬的人数达到半数,也不要吝惜鼓励之词,要用一种热情把他们的名字公布于众。这种做法特别是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讲,立刻就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变枯燥无味为乐事,变繁重的负担为愉快的劳动,在心理上产生取胜的愿望,即只要有优点,也能“金榜题名”。
五、大胆尝试,额定数量,抄袭别人的作文
抄袭别人的作文,历来被语文老师视为“不法行为”,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抄的方法,让他们在抄别人的习作中受到启发,调动自己的创作潜能,学习别人的语言,构思、创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如每周规定抄一篇,同时对此文的主题、观点、主要事件、创作技巧、精彩语段等方面做出评价。这样,每学期能抄二十几篇,评二十几篇。其实这也是一种习作,只不过把“写”变成了“评”,如能评出门道,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种提高。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抄吧,只有会抄,你才会写。”抄的多了,大脑中积贮的信息自然也多,心得随之而生,自己写文章时,各种信息就会汩汩涌出,经过筛选、加工、确认、组织成文,水到渠成。几年的实践证明,作文水平低的同学,通过半年的抄评,也能写出较好的作文。因此说,会抄别人的作文不失为一种提高自己作文的有效途径。
由此观之,作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确有很多未经开发的荒野,仔细研究,努力探讨,必能走出原始的闭锁的思维定式,开出一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