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分析“学习共同体”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特征和目前高职教学和教改的具体情况,介绍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实践学习共同体理念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共同体;实践
学习共同体源于“学习型组织”,它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后对学校教育理念的一项大的变革。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将21世纪的学校设定为“学习共同体学校”,认为“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家长与市民参与教育实践、学习的场所”。2004年11月,佐藤学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介绍了他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追求的时尚。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共同体”的原意是learning community,也译为“学习社区”,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核心是“交流与对话、分享与合作”。
“学习共同体”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共同学习的理念,充分保障每个学生的利益,其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主动追求卓越的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实现教育向学习转移,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潜力。
二、在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高职教育的方向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岗位职能放在首位,并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这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仅只依靠学校和教师,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行业市场和相应企业以及他们所服务的对象。因此,高职院校应多元化组合构建“学习共同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
要打破传统教学“以个人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建立群体的共同学习“愿景”,首先要构建好班级学习共同体。高职院校班级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笔者从以下几种形式进行了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1.“学习小组”班级共同体。
以“学习小组”是班级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主要用于“必修课”。首先让学生从了解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愿景”,然后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4-6人),并选出组长,教师则针对各学习小组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
2.“实训项目”班级共同体。
以“实训项目”组织班级共同体一般应用于实训课程。学生按项目课题自愿结合,根据课题内容分工合作,彼此交流创意思想,共同寻找创作源泉,一起完成项目设计任务。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各项目的设计,并与学生一起学习。
3.“课程体系”班级共同体。
以“课程体系”组织的班级共同体主要应用于学生的选修课。原属于不同行政班的学生因为同时选修几门课而形成了一个“课程体系”的班级。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为了共同完成同一门课的学习任务建立了情感,彼此交流,互通信息,分享学习资源。
(二)以教师为主体,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的方式来促进教师团体的成长。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观、学生观以及处事方式上都会存在差异,需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灵活组织,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
1.课程组学习共同体。
“课程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院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以课程组为单位,坚持让教师一起制定教学大纲,一起编制课程标准,一起选定教材,一起选定实训项目,一起到现场考察,一起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公开上课,相互听课评课,彼此间讲真话、讲实话、解决各种矛盾;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绩共享、荣誉共享。通过以上努力,本专业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大大提高,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2.科研组学习共同体。
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一年一度的课题申报是组建“科研组学习共同体”的极好机会。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愿组合拟订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家按照统一的研究计划和课题目标分工合作,相互提供信息渠道,交流研究成果,遇到难题一起攻关,一起到企业考察,一起到实践中学习。
3.教材编写组学习共同体。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既是教师的任务,又能展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自愿选择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这种根据个人情感组合的教材编写组就成了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特别是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参加编写工作,他们从市场的角度对教材内容提出要求,同时也提供许多实际工程案例,为参编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环境。
4.项目组学习共同体。
“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情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而服务社会的实际工程项目是培养教师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且能获得多方面的效益。教师在参与服务社会的实际活动中建立共同“愿景”,在合作完成项目任务中沟通设计思想,边做边学,获得共同提高。
(三)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建立校企合作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我院坚持开放性教学,在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创建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订单班”,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和教材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了“校企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实验。
1.专兼职教师学习共同体。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教学,他们动手能力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任教师则主要承担理论教学或有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课。专职教师从兼职教师那里学得实际操作经验,兼职教师从专职教师这里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密切合作完成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顶岗实习学习共同体。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的岗前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完成心理过渡的重要环节。我们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为学生设计了学习情境,学生自愿选择顶岗企业和岗位。在实习中,学生与企业员工为了完成同一任务建立了情感,面对岗位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流,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认识,讨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完成了企业分配的任务,绝大多数学生带着成就感和企业的优良评价返校,有的则直接被企业录用。
3.项目开发学习共同体。
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主要指学校和企业针对本地区行业的市场需要,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技术成果、为社会提供项目服务等。这些活动的实施,为企业或学校提供了共同学习的好机会。企业员工,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服务的对象,大家均以“学习者”的身份组建成学习共同体,以完成某项目的开发并取得预期成果为共同“愿景”,建立情感。
4.员工培训学习共同体。
为企业培训员工是我们与企业合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帮助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一般采取短训班的形式,每次10~20人,时间为3~5天。课前,我们先把讲义发给学员或提供网络资源,让他们自主学习,课上主要是组织大家讨论。员工培训学习共同体,既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又建立了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感情,教师在培训中也学到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我院在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要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1.情感第一。参与共同体学习的成员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感情,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大家渴望在一起交流、沟通,并以此而快乐,完全把自己融于团队之中。
2.自我提高。建立共同“愿景”要靠自己去认识,不能靠思想动员、行政命令或用其他人为的目标去实现;要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学生、教师)自我感悟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目标,并且形成认同感。
3.以人为本。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物化的,更多是情感的,是有利于人际交往,有利于学习者自我超越和不断追求的真实情境。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育改革——展望与哲学[EB/OL]. http://www.cnier.ac.cn/gjjl/jlxx/gjjl_
20060904141619.html,2006-09-04.
[2]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佐藤学.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周成海,衣庆泳.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教育科学,2007,(1).
[5]托瑞·波尔森.瑞典学习圈——现代社会中的“古老”学习方式[EB/OL]. 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612078.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共同体;实践
学习共同体源于“学习型组织”,它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后对学校教育理念的一项大的变革。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将21世纪的学校设定为“学习共同体学校”,认为“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家长与市民参与教育实践、学习的场所”。2004年11月,佐藤学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介绍了他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追求的时尚。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共同体”的原意是learning community,也译为“学习社区”,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核心是“交流与对话、分享与合作”。
“学习共同体”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共同学习的理念,充分保障每个学生的利益,其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主动追求卓越的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实现教育向学习转移,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潜力。
二、在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高职教育的方向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岗位职能放在首位,并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这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仅只依靠学校和教师,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行业市场和相应企业以及他们所服务的对象。因此,高职院校应多元化组合构建“学习共同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
要打破传统教学“以个人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建立群体的共同学习“愿景”,首先要构建好班级学习共同体。高职院校班级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笔者从以下几种形式进行了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1.“学习小组”班级共同体。
以“学习小组”是班级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主要用于“必修课”。首先让学生从了解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愿景”,然后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4-6人),并选出组长,教师则针对各学习小组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
2.“实训项目”班级共同体。
以“实训项目”组织班级共同体一般应用于实训课程。学生按项目课题自愿结合,根据课题内容分工合作,彼此交流创意思想,共同寻找创作源泉,一起完成项目设计任务。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各项目的设计,并与学生一起学习。
3.“课程体系”班级共同体。
以“课程体系”组织的班级共同体主要应用于学生的选修课。原属于不同行政班的学生因为同时选修几门课而形成了一个“课程体系”的班级。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为了共同完成同一门课的学习任务建立了情感,彼此交流,互通信息,分享学习资源。
(二)以教师为主体,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的方式来促进教师团体的成长。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观、学生观以及处事方式上都会存在差异,需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灵活组织,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
1.课程组学习共同体。
“课程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院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以课程组为单位,坚持让教师一起制定教学大纲,一起编制课程标准,一起选定教材,一起选定实训项目,一起到现场考察,一起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公开上课,相互听课评课,彼此间讲真话、讲实话、解决各种矛盾;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绩共享、荣誉共享。通过以上努力,本专业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大大提高,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2.科研组学习共同体。
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一年一度的课题申报是组建“科研组学习共同体”的极好机会。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愿组合拟订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家按照统一的研究计划和课题目标分工合作,相互提供信息渠道,交流研究成果,遇到难题一起攻关,一起到企业考察,一起到实践中学习。
3.教材编写组学习共同体。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既是教师的任务,又能展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自愿选择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这种根据个人情感组合的教材编写组就成了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特别是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参加编写工作,他们从市场的角度对教材内容提出要求,同时也提供许多实际工程案例,为参编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环境。
4.项目组学习共同体。
“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情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而服务社会的实际工程项目是培养教师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且能获得多方面的效益。教师在参与服务社会的实际活动中建立共同“愿景”,在合作完成项目任务中沟通设计思想,边做边学,获得共同提高。
(三)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建立校企合作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我院坚持开放性教学,在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创建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订单班”,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和教材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了“校企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实验。
1.专兼职教师学习共同体。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教学,他们动手能力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任教师则主要承担理论教学或有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课。专职教师从兼职教师那里学得实际操作经验,兼职教师从专职教师这里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密切合作完成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顶岗实习学习共同体。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的岗前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完成心理过渡的重要环节。我们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为学生设计了学习情境,学生自愿选择顶岗企业和岗位。在实习中,学生与企业员工为了完成同一任务建立了情感,面对岗位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流,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认识,讨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完成了企业分配的任务,绝大多数学生带着成就感和企业的优良评价返校,有的则直接被企业录用。
3.项目开发学习共同体。
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主要指学校和企业针对本地区行业的市场需要,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技术成果、为社会提供项目服务等。这些活动的实施,为企业或学校提供了共同学习的好机会。企业员工,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服务的对象,大家均以“学习者”的身份组建成学习共同体,以完成某项目的开发并取得预期成果为共同“愿景”,建立情感。
4.员工培训学习共同体。
为企业培训员工是我们与企业合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帮助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一般采取短训班的形式,每次10~20人,时间为3~5天。课前,我们先把讲义发给学员或提供网络资源,让他们自主学习,课上主要是组织大家讨论。员工培训学习共同体,既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又建立了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感情,教师在培训中也学到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我院在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要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1.情感第一。参与共同体学习的成员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感情,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大家渴望在一起交流、沟通,并以此而快乐,完全把自己融于团队之中。
2.自我提高。建立共同“愿景”要靠自己去认识,不能靠思想动员、行政命令或用其他人为的目标去实现;要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学生、教师)自我感悟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目标,并且形成认同感。
3.以人为本。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物化的,更多是情感的,是有利于人际交往,有利于学习者自我超越和不断追求的真实情境。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育改革——展望与哲学[EB/OL]. http://www.cnier.ac.cn/gjjl/jlxx/gjjl_
20060904141619.html,2006-09-04.
[2]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佐藤学.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周成海,衣庆泳.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教育科学,2007,(1).
[5]托瑞·波尔森.瑞典学习圈——现代社会中的“古老”学习方式[EB/OL]. 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612078.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