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任何事情都是先由于兴趣导向爱好。然而,爱好则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爱好更是提高水平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爱好写作,提高作文水平呢?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1.培养观察兴趣,解决“写什么”
每个学生虽然整日里生活家庭、学校这个社会大环境里,但对周围的具体事物却不能储 存具体印象,造成写作难的第一关——“写什么”,再三苦思也选不出切题的材料,那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观察。要让学生懂得观察是材料的源泉,记忆是材料的库存。可是学生对事物不会观察,也不 愿意观察,即缺乏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观察的方法。例如在让学生写“上课铃响了”一题时,我事先让学生注重观察从上课铃响到教师开始讲课间师生双边的活动情况,并亲自重复示范几次。在写一次活动前可让学生先观察几次各种球赛、升旗仪式、文艺演出等,按事情发展顺序,观察好活动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果,并要求具体完整地写清楚活动的经过。在练习景物描写时,我先带领学生到野外、公园进行游览。长期以来,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抓耳挠腮,体会到细心观察是打开作文“写什么”这把“锈锁”的“金钥匙”。学生自然尝到了善于观察的甜头,同时培养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兴趣。去年冬天,我在和学生清扫积雪时,学生边干边特别留意观察了校园雪景。老师没布置写作文,他们就主动写了题为“第一场雪”的作文,并且普遍显然提高了水平,阅之有亲临奇景之感。通过先观察、后写作,学生对写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逐步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
2.掌握写作方法——学会“怎么写”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了材料可写,还应学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才能详略得当,根据题目要求及所选材料,按什么体裁,什么叙述方法、顺序等等,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会写”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写作,写作的兴趣才能持久。同时“会写”更增添了观察的兴趣,然而所观察的材料又能为“会写”起了物质条件的作用,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各种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文章,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构段方式,写作方法、叙述顺序等 。以五、六册语文为例;(1)总分式:是比较常用的写法,《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就明显的运用了总分的方法,以(春夏秋冬)的时间为线索,围绕小兴安岭的美丽而写的。再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四自然段是属于先总述后分述。《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是属于先分述后总述写的。(2)前因后果式:即句句紧连地写连续动作或连续事件的经过。如《爱迪生》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在火车上发生事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空间方位式:即按地理方位及空间的顺序而写的,如写静物可有上到下、有远及近、有内到外、有左到右、有中间到两边等顺序而进行描写。如《瀑布》、《人民大会堂》、《三味书屋》等都是按空间方位而写的。
3.广读多练,促进水平
要写好每篇作文,只有了材料,掌握了方法,还未必能写出较好的文章,因为还需要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来给材料这个“骨架”充实“血肉”,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力及兴趣,。从中汲取各种读物的精华,内存信息,可让学生设计一个“优美句子”摘抄本、剪报册,将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将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情、理等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汇集在摘抄本、剪报册,并随时翻阅、理解、记忆并输入大脑,变成自己的库存,当写作需要时,可从“活期储存”中提取使用。并加以联想、想象,使文章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正确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添加剂”,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
1.培养观察兴趣,解决“写什么”
每个学生虽然整日里生活家庭、学校这个社会大环境里,但对周围的具体事物却不能储 存具体印象,造成写作难的第一关——“写什么”,再三苦思也选不出切题的材料,那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观察。要让学生懂得观察是材料的源泉,记忆是材料的库存。可是学生对事物不会观察,也不 愿意观察,即缺乏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观察的方法。例如在让学生写“上课铃响了”一题时,我事先让学生注重观察从上课铃响到教师开始讲课间师生双边的活动情况,并亲自重复示范几次。在写一次活动前可让学生先观察几次各种球赛、升旗仪式、文艺演出等,按事情发展顺序,观察好活动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果,并要求具体完整地写清楚活动的经过。在练习景物描写时,我先带领学生到野外、公园进行游览。长期以来,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抓耳挠腮,体会到细心观察是打开作文“写什么”这把“锈锁”的“金钥匙”。学生自然尝到了善于观察的甜头,同时培养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兴趣。去年冬天,我在和学生清扫积雪时,学生边干边特别留意观察了校园雪景。老师没布置写作文,他们就主动写了题为“第一场雪”的作文,并且普遍显然提高了水平,阅之有亲临奇景之感。通过先观察、后写作,学生对写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逐步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
2.掌握写作方法——学会“怎么写”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了材料可写,还应学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才能详略得当,根据题目要求及所选材料,按什么体裁,什么叙述方法、顺序等等,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会写”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写作,写作的兴趣才能持久。同时“会写”更增添了观察的兴趣,然而所观察的材料又能为“会写”起了物质条件的作用,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各种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文章,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构段方式,写作方法、叙述顺序等 。以五、六册语文为例;(1)总分式:是比较常用的写法,《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就明显的运用了总分的方法,以(春夏秋冬)的时间为线索,围绕小兴安岭的美丽而写的。再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四自然段是属于先总述后分述。《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是属于先分述后总述写的。(2)前因后果式:即句句紧连地写连续动作或连续事件的经过。如《爱迪生》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在火车上发生事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空间方位式:即按地理方位及空间的顺序而写的,如写静物可有上到下、有远及近、有内到外、有左到右、有中间到两边等顺序而进行描写。如《瀑布》、《人民大会堂》、《三味书屋》等都是按空间方位而写的。
3.广读多练,促进水平
要写好每篇作文,只有了材料,掌握了方法,还未必能写出较好的文章,因为还需要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来给材料这个“骨架”充实“血肉”,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力及兴趣,。从中汲取各种读物的精华,内存信息,可让学生设计一个“优美句子”摘抄本、剪报册,将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将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情、理等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汇集在摘抄本、剪报册,并随时翻阅、理解、记忆并输入大脑,变成自己的库存,当写作需要时,可从“活期储存”中提取使用。并加以联想、想象,使文章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正确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添加剂”,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