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法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但是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竭力启发着学生,并提心吊胆地期待预设中的问题能从学生的口中提出来。可是,学生们要么启而不发而出现难堪的冷场;要么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发而不可收拾,被“逼”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回答,迫使教师一方面要找个“合适”的理由把这些问题放置一边,一方面仍旧抛出早已在课前就准备好的问题来调控探究的进程,场面非常尴尬。长此以往,不仅会泯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极其不利。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能够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1 利用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出问题
  问题是智慧源泉,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根本原因。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可以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符合学生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科学问题。现行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大多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以便于学生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可以用图片、录像、演示实验、谈话等方法再现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从而引发科学问题。
  比如《热起来了》一课,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的天气有点冷,让我们一起搓搓手吧!”说着,教师就带领学生搓起手来,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对热的感受体验上。然后教师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时学生就会把生活中的方法一一例举出来。教师适时出示相关的图片后接着问“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这时,有的学生认为能使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自己通过运动产生热,如:搓手、跑步等;另二类是别的物体给身体提供热,如:用热空调、晒太阳、盖被子、穿上衣服等。有的学生马上质疑:“盖被子和穿衣服不是第二类,它们没有给身体提供热的。”于是,学生们把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衣服是否能给身体提供热?”、“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量”的问题上,并对自己的猜测做出了相应解释。这样,经过思维论证后很自然地转入了实验验证的环节,整个流程体现“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的探究过程,各个环节步步推进,自然和谐,不露痕迹。
  2 利用有趣的现象引出问题
  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是探求新知时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自主探索的最活跃成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甚至能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情境,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并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从而激活探究的思维。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展示情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后,把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来。例如:我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当教师和学生分别把一个马铃薯放到一杯水中,学生们发现自己的马铃薯是沉而老师的马铃薯却是浮时,就感到很意外,就很容易从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中去发现与提出“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在做出“可能与马铃薯的大小有关。”“可能与马铃薯的轻重有关。”“可能与水的不同有关。”等假说后,开展井然有序的科学探究。
  3 开展活动发现问题
  心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表象的水平上,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建立起理论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做做、量量、摸摸、数数、看看,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这些材料来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从而产生科学问题。
  利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不但可以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技能。比如《摆的研究》一课,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问题并展开实验研究,得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的实验结果。我在课的开始时为每组随机准备一个支架、一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同体积的摆锤和一根不同长度的线。让学生先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做一个摆,让这个摆自由摆动15秒时间。当学生发现每个摆的摆动次数不一样时,自然就联想到各组操作材料的不同,于是就提出了“为什么有的摆要快有的摆要慢?”“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的科学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并经历由“现象研究”到“问题提出”的过程,使每个学生不仅有深刻的体验,而且都被自然地卷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了。很快,学生就做出了“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重量有关、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的快慢可能与摆幅大小有关。”的猜测,并积极地设计了实验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摆的快慢只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的大小都没有关系。”的结论。可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高质量的科学问题,有利于使学生更自然地提出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使实验目标更加明确,探究效率更高。
其他文献
日本作家井伏鳟二的短篇小说《山椒鱼》描绘了一幅“另类人”的画像.被困岩洞的山椒鱼意识到了所处常人世界的不自由,同时倍感孤独,无论是尝试强行冲出岩洞,还是最后与青蛙的
为了解规模化贝类养殖水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在北方典型规模化养殖海湾——桑沟湾开展了4个航次的大面积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顾客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如何针对顾客的需要进行创新并有效应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已经成为管理学和营销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从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众多企业在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激烈竞争以谋生存和发展。中国本土代工企业以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环境因素变化下迫切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进
本研究主要探讨管理者对组织的认知、态度以及管理者的行为如何对下属产生影响。选取风险认知为认知变量,组织信任和组织承诺为态度变量,工作绩效为行为变量,研究管理者在这四个
从2007年开始,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已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搜索引擎作为网民主要的互联网入口,在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搜索引擎市场在中国正
转轨经济中,企业的经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比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政治的不确定性,能否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及时融资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企业未能及时偿还借款本
证券发行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保荐人参与项目的实际执行者是投资银行的保荐代表人。发行人从开始准备上市到上市成功,都需要与保荐代表人进行良好而深入的沟通。上市之后仍然有
本论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及相关分析工具对东莞ABB拉链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一般环境分析理论,结合拉链行业经济特性,分析了我国拉链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指
当很多制造业公司试着采用精益生产系统改进生产的表现时,它们通常选择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工具而并不是系统整体。管理者们对于5S,拉动系统,标准化等精益生产系统中代表性的工具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