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打造“互联网+移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实现师生互动、运用 Plickers 软件加强课堂即时反馈互动、使用 QQ 家校师生群提高作业质量等做法。
【关键词】互联网+ 互教互学 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90-02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都是“以教为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严重禁锢住师生的思想和手脚,信息化的优势不能显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忽视了课堂生成的动态性。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教学”的局面呢?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翻转课堂”在各校的尝试,更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校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在多年探索形成“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申请立项了广西区级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并组织实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拟结合我校实际,在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背景下,对“互联网+”在课堂改革中的应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思考。
“互联网+移动课堂”教学模式,指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师生在互联网支持下共享无条件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课堂。我们根据互教互学课堂的实践,把操作步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外—— 自学导学案或观看微课程;第二阶段:课内。第二阶段(课内)分为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主学;第二环节:小组探究;第三环节:成果展示;第四环节:教师点拨;第五环节:达标检测;第六环节:总结提升。
在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导学案,并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教师将课前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就可以看到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要求,然后利用平板电脑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观看微课、阅读教材、搜索学习资料、解答问题、在线测评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中的课前学习部分。教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留下的问题,也可以看到后台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课前内容的结果反馈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拟定好第二天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中设计。在课中,教师根据二次备课的教案,直接提出学习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学习,或者直接调用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开展多媒体教学、演示操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表 1 是后台数据显示部分学生课外完成任务情况统计。
学生在互联网下的课堂无限延伸,课堂是移动的,也是开放的。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沟通型的合作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使学生的评价机制趋于科学、客观,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互联网的作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解决以往导学案布置课前学习时,学生因为时间紧,科目多,无法完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无法进行二次备课的问题,圆满完成以学定教的任务。
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这一模式存在这样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影响到我们所进行的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前准备量变大,教师压力大。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好课前学习的微课和问题、在线测评题目,同时教师还要进行二次备课,把原有的教案进行修改。网络教学资源的准备也花费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随着教学模式的深入展开,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更多,对内容的形式要求更多样化,这势必给老师增加了课前准备的难度,也消耗了更多的时间。
二是管控课中难度变大,教师管理难度大。由于学生对课前学习的深浅程度不尽相同,而教师在课中提出的问題只是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这使得课堂上的少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在小组讨论中处于闲散状态,使得老师对课堂的管理难度加大。
三是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增加,占用教师大量休息时间。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课堂变得无限延伸,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及相关软件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他们随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给老师,但是老师无法随时应对人数众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老师来言,为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如果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结果能在课堂中及时统计出来,那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会更有信心。这里推荐使用手机Plickers 软件。手机 Plickers 软件是一款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在课堂中教师借助这个软件平台出题,学生用专属卡片把回答的结果呈现,教师用智能手机一扫专属卡片,手机就能把学生回答的结果统计出来。结果中不仅展示班级学生的答对率,而且还可以展示各个题目选项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情况。利用该软件实施教学,能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反馈信息,使老师能更合理地安排教学。使用该软件的门槛低,只需在智能手机或 ipad 上安装一个 App,再打印几十张卡纸就行。它能有效促进课堂交互活动,特别是对于一些让人羞涩的问题或者内向的同学可以使之大胆“说”出答案。但该软件也存在不足,它会因为手机操作不恰当而影响收集的结果的准确度;对人数过多的班级无法完成所有的收集任务,它更合适于小班化教学;还有一点,这个软件只能运用于单选题,而无法运用于多选题和主观题,无法满足老师的不同的需要,也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QQ 群作为一个即时交流工具,深受大家的喜爱。近来 QQ 还开发了强大的教学功能,即在家校群的功能栏目中加有“作业”栏目,只要老师在这个栏目中发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这些作业就能随时随地传到群上的每位学生的 QQ 中,让学生直接在线作答提交。学生作答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班级作业的成绩榜。QQ 家校群具有提醒功能,既能提醒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又能提醒家长查阅。教师可以将答案放到平台上供家长在线查寻,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教师在线沟通交流,对指导学生矫正作业带来方便。QQ 还附有作文批改功能,可以对学生在线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即时提出修改意见及反馈结果,还可以对学生在作文中写的不规范句子提出正确的表达方式。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此外,QQ 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即时打分功能,按照分数高低对群内完成同一作业的学生进行排名,这有力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用 QQ 来布置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提交作业、关闭 QQ 后,就会对作业完成情况漠不关心,这也会影响作业的效果。
实践表明,把“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堂对我们一贯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效果落实、课堂生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互教互学课堂成为有效与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旭堂.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理论课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
[2]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
[3]邹文宗.教师“智能手机进课堂”的几种创新运用方法[J].数字教育,2016(4)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互联网+ 互教互学 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90-02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都是“以教为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严重禁锢住师生的思想和手脚,信息化的优势不能显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忽视了课堂生成的动态性。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教学”的局面呢?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翻转课堂”在各校的尝试,更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校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在多年探索形成“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申请立项了广西区级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并组织实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拟结合我校实际,在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背景下,对“互联网+”在课堂改革中的应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思考。
一、打造“互联网+移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
“互联网+移动课堂”教学模式,指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师生在互联网支持下共享无条件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课堂。我们根据互教互学课堂的实践,把操作步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外—— 自学导学案或观看微课程;第二阶段:课内。第二阶段(课内)分为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主学;第二环节:小组探究;第三环节:成果展示;第四环节:教师点拨;第五环节:达标检测;第六环节:总结提升。
在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导学案,并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教师将课前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就可以看到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要求,然后利用平板电脑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观看微课、阅读教材、搜索学习资料、解答问题、在线测评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中的课前学习部分。教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留下的问题,也可以看到后台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课前内容的结果反馈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拟定好第二天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中设计。在课中,教师根据二次备课的教案,直接提出学习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学习,或者直接调用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开展多媒体教学、演示操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表 1 是后台数据显示部分学生课外完成任务情况统计。
学生在互联网下的课堂无限延伸,课堂是移动的,也是开放的。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沟通型的合作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使学生的评价机制趋于科学、客观,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互联网的作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解决以往导学案布置课前学习时,学生因为时间紧,科目多,无法完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无法进行二次备课的问题,圆满完成以学定教的任务。
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这一模式存在这样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影响到我们所进行的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前准备量变大,教师压力大。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好课前学习的微课和问题、在线测评题目,同时教师还要进行二次备课,把原有的教案进行修改。网络教学资源的准备也花费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随着教学模式的深入展开,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更多,对内容的形式要求更多样化,这势必给老师增加了课前准备的难度,也消耗了更多的时间。
二是管控课中难度变大,教师管理难度大。由于学生对课前学习的深浅程度不尽相同,而教师在课中提出的问題只是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这使得课堂上的少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在小组讨论中处于闲散状态,使得老师对课堂的管理难度加大。
三是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增加,占用教师大量休息时间。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课堂变得无限延伸,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及相关软件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他们随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给老师,但是老师无法随时应对人数众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老师来言,为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二、采用 Plickers 软件,加强课堂即时反馈互动
如果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结果能在课堂中及时统计出来,那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会更有信心。这里推荐使用手机Plickers 软件。手机 Plickers 软件是一款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在课堂中教师借助这个软件平台出题,学生用专属卡片把回答的结果呈现,教师用智能手机一扫专属卡片,手机就能把学生回答的结果统计出来。结果中不仅展示班级学生的答对率,而且还可以展示各个题目选项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情况。利用该软件实施教学,能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反馈信息,使老师能更合理地安排教学。使用该软件的门槛低,只需在智能手机或 ipad 上安装一个 App,再打印几十张卡纸就行。它能有效促进课堂交互活动,特别是对于一些让人羞涩的问题或者内向的同学可以使之大胆“说”出答案。但该软件也存在不足,它会因为手机操作不恰当而影响收集的结果的准确度;对人数过多的班级无法完成所有的收集任务,它更合适于小班化教学;还有一点,这个软件只能运用于单选题,而无法运用于多选题和主观题,无法满足老师的不同的需要,也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三、使用 QQ 家校师生群,提高作业质量
QQ 群作为一个即时交流工具,深受大家的喜爱。近来 QQ 还开发了强大的教学功能,即在家校群的功能栏目中加有“作业”栏目,只要老师在这个栏目中发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这些作业就能随时随地传到群上的每位学生的 QQ 中,让学生直接在线作答提交。学生作答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班级作业的成绩榜。QQ 家校群具有提醒功能,既能提醒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又能提醒家长查阅。教师可以将答案放到平台上供家长在线查寻,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教师在线沟通交流,对指导学生矫正作业带来方便。QQ 还附有作文批改功能,可以对学生在线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即时提出修改意见及反馈结果,还可以对学生在作文中写的不规范句子提出正确的表达方式。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此外,QQ 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即时打分功能,按照分数高低对群内完成同一作业的学生进行排名,这有力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用 QQ 来布置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提交作业、关闭 QQ 后,就会对作业完成情况漠不关心,这也会影响作业的效果。
实践表明,把“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堂对我们一贯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效果落实、课堂生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互教互学课堂成为有效与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旭堂.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理论课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
[2]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
[3]邹文宗.教师“智能手机进课堂”的几种创新运用方法[J].数字教育,2016(4)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