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知识转向微观认识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设计“走进微观世界、认识微粒模型、建构微粒概念、丰富微粒认识”等四个板块教学,让学生想象在显微镜下的分子、描述分子的构成、画分子模型、书写表达式、推测生成物等,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在认知上,由微观知识向微观认识转换。
  【关键词】分子和原子 微观认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85-03
  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学科。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教学中,“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常常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分化点。调查发现,学生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学生割裂地看待物质变化与微粒解释;二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微粒本质的理解存在困难,无法清晰地形成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究其教学原因在于,教师过分注重分子和原子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轻视分子和原子认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形成具有“活性”的微观认识。


  一、设计思想:从微观知识转向微观认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物质的微粒观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物质微粒观建构的门户就是认识分子和原子。
  微观世界跟宏观世界截然不同,人类认识原子和分子,建立物质微粒观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间遇到了许多困难,过程十分复杂,这是宏观现象到科学实质的跨越。由此,像原子、分子这样的微观粒子的知识不能作为一般性的、静态的知识来教,应作为观念性的认识在建构中形成,即形成微观认识。
  当然,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分子和原子是粒子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所要形成的微观粒子认识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能定位于关注物质微粒观的基础、形成和应用,体现其基础性和启蒙性。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分子和原子(2)”是继“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后具体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内容,它包括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三个重要内容,其中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认识是重点,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认识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具有的经验也不足,教学中要用好典型性事例和模型的直观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从学生出发,不断积累和发展微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分子模型进行观察与概括,初步认识分子构成。
  2.通过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分,能明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通过典型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初步形成化学变化的微观认识,能明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教學流程设计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借助想象,走进微观世界
  〖设问 1〗假设你是一滴水中的 1 个水分子,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会看到些什么?
  学生想象与描述:不断运动,有间隔,有许多相同的水分子……
  教师补充:许许多多的水分子聚集而成水这种物质。
  〖设问 2〗那么,现在请关注你自己,你这个水分子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拟人化手段引导学生想象,从而进入和认识微观世界。
  (二)模型描述,认识分子构成
  观察与思考:(展示实物模型)这就是你—— 水分子,说说你的构成。
  学生汇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学生解释:“”这为什么不是水分子?
  教师说明:水分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是联系着的,而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有一定的结合角度。
  归纳:原子分子物质


  练习:(投影分子模型图)说说以下分子的构成。
  思考与讨论:你对分子的构成又有哪些认识?
  学生汇报:原子的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原子数量有 2 个,也可以多个;原子间都有一定的结合方式。
  体会:什么样的分子是相同的分子,什么样的分子是不同的分子?
  说明:相同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结合方式等。
  小组交流:根据你的经验,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还可以构成哪些分子?
  评价与说明:
  1 种原子构成:臭氧分子;2 种原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3 种原子构成,如酒精分子等。   酒精分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利用模型直观的方法来认识分子。其中,选取的素材是由典型到一般来不断丰富的,形成层次性深入的环节结构;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观察、思考和体会,让学生认知发展既是主动的,又是深刻的。
  (三)典例解读,形成变化中的微粒认识
  1.变化中的分子
  〖问题 1〗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请你由左框的微观图示来补充完成右框内容。
  展示与评价:分子间间隔变大了,但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辨析: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吗?为什么?
  说明:分子不变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发生变化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学生书写:由以上微观示意图写出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问题 2〗利用水分解的反应制得的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而水却没有这个化学性质,变化中水的化学性质变了。水蒸发的过程中,水的状态虽然变了,但水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从微观角度看,你认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什么?
  思考与阐述。
  评价与追问:保持氢气、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体会与归纳: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水蒸发与水分解作为微观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典型情境,通过学生画出微观图示和根据微观图示辨析,建立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认识,然后由微观图示转换到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建立微粒认识与宏观反应的联系,增强粒子与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为形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提供理论基础。
  2.化学变化中的原子
  观察与思考:水分解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新分子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交流。
  汇报与评价: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2 个氢原子结合成 1 个氢分子,许多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 2个 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许多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体会与归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构成新分子,最后再聚成新物质,这是化学反应的实质。
  展示:氧化汞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氧化汞 汞 + ?
  〖设问〗你以为,氧化汞分解后产生的另外一种物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
  阐述与评价: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2 个氧化汞分子分解成 2 个氧原子和 2 个汞原子;而且这 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为氧气。
  画图:请你画出该反应后的生成物微粒。
  展示:学生所画的与课本上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自我评价:与书本图示对照,所画的生成物微粒有何不同?
  教师说明:在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归纳: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了水分解微观过程形成化学变化中的微观认识,然后利用“推测氧化汞分解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这个情境问题和画出微观图示,深化微观认识。
  (四)综合运用,丰富微观认识
  小组交流: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分别解说以下过程所涉及的粒子及其变化和化学性质。
  评价与体会。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情境中运用和发展微观认识,增强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俊明,汪 青.物质微粒观及其学习基础的构筑——兼谈“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思路[J].化学教学,2015(3)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学生评价标准及其意义,以具体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奖励方案为例,阐明“评价内容全面化,尊重个性差异;评价方法多样化,促进健康发展”的具体做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健康成长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075-03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指出:“中小学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目前高职职业英语课程中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为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以改善高职职业英语教学现状,提升高职职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职业英语 学习情况 调查与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
期刊
【摘 要】文章论述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以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应用策略。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29-02  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阅读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各从事高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刑侦类电视节目中的刑侦知识能够激起观影者的好奇心,并使其投入地观看这种现象,以《氨 硝酸 硫酸》为例,论述利用刑偵思维方法进行教学的策略,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刑侦知识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46-02  刑侦类的电视节目是许多人比较喜爱的节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现在电视节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体育愉悦教学的开展,提出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将“教”与“玩”有机结合,体现体育教学趣味性和丰富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加强体能训练有效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關键词】高中体育 愉悦教学 “教”与“玩”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59-02  高中体育课程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应用文写作中“条据启事”为例,通过确定项目主题、搜集项目信息、实施项目活动、项目最终评价等步骤,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语文 项目教学法 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95-02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历史复习中渗透学科素养的策略:以重建时空架构培养“时空观念”素养,以教材史料提高“史料实证”素养,以理性思维培养“历史解释”素养,以课程演讲培养家国情怀,不断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历史论证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 参透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分析中职计算机知识可视化教学的可行性,并以“网络分类”知识为例,论述计算机知识可视化教学的设计原则,提出以任务驱动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情境创设作为课堂的主线,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碰触,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 中职 计算机知识 教学设计 网络分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论述校本课程的设计,以南宁市第一中学地震应急演练为例对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实践探索,反思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校本课程 防震减灾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26-02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结合技工学校“2+1”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论述认识性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三种企业锻炼方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实施成效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技工学校 学生 企业锻炼 工学结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52-02  目前技工学校普遍实行不定期安排学生赴企业锻炼,以锻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