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与地域关联性教学探析

来源 :摄影与摄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光摄影在教学环节中,多以构图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与介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偏向笼统了解,无法落实具体概念。文章旨在通过具体的地域与主题进行结合分析,将风光摄影实践通过个例阐述并加以论证,进而丰富风光摄影创作主题的形式,有利于后续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与进行。
  关键词:风光摄影;地域关联;金华万佛塔;拍摄手法
  中图分类号:J41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风光摄影主题路径
  风光摄影自摄影诞生以来,就以记录自然风光与景物为主要题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从第一张摄影照片——尼埃普斯记录的窗外风景伊始,以记录风景与美为主线,始终贯穿在摄影师的镜头与创作之下。风光摄影是作为最早发现美、记录美、表达美的摄影创作类别,也印证了人们对于美的永恒追求。传统风光摄影主要以自然景色、地表风貌等作为拍摄主体,对于美感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将拍摄对象的真实层面呈现出来,即构图、色彩、画面层次的美感,体现人们对于美感的不同表达方法。
  以自然风光为拍摄主题,以安塞尔·亚当斯为代表,他的黑白摄影作品中,多以记录自然风光为载体,表现光影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黑白灰形式,在作品上呈现细腻的光影质感变化。亚当斯在记录自然风光的同时,正是将追求极致的美感发挥到极致,照片中没有任何人文事物,只有纯粹的自然风光,通过区域曝光法,在技术层面实现丰富的层次,通过消色的色调变化,将纯白到漆黑在照片中不断递进。
  以《月亮和半圆山》为例(见图1),画面以经典构图三分法,将黑白灰比例与照片中景物进行分割,通过细腻的层次变化,呈现出摄影师对于自然风光的审美感受与表达方式的独特语境。
  在《月升》作品中(见图2),则以两分法将天空与地面进行分割,画面整体以暗调为主,对比以极强的白色云层,和阴暗天空中唯一皎洁的明月,使得整幅摄影作品在运用高反差对比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时至今日,风光摄影师依然在截取大自然的各种片段进行展示呈现,如英国摄影师瑞秋·塔里巴特在2018年左右发表的系列作品(见图3),以狂风巨浪瞬间作为呈现对象,将瞬间即永恒的主题在风光摄影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组照以海浪翻涌的瞬间为拍摄对象,虽然未全部运用黑白消色形式,但以大海、海浪为主体,本身颜色变化性较小,观者对整组作品的视觉关注主要集中在海浪跃起的瞬间,正如拍摄者自身阐述“犹如雕塑一般”,凝固的瞬间中呈现出自然的惊心动魄美感,且在画面呈现上,始终如一的运用基础构图美感法则进行拍摄,通过共识的审美标准,延续风光摄影的永恒魅力。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传统经典风光的摄影方式,将拍摄内容进行讲解与解析,但并非适合所有学校的实践练习;尤其在缺乏自然風光景观的城市,更需要将风光景观与地域结合,进行更为紧密的实践环节,通过地域关联,将摄影实践更好地展开与拓展。
  2 与地域关联性的主题选择
  在以传统自然景物为主题之外,风光摄影还包括人文景观的拍摄,如城市风光、建筑风光、工业农业风光、文化遗产等拍摄内容。风光摄影与地域关联即从城市角度出发,对地貌、建筑、工农业、文化等领域进行挖掘拓展,丰富拍摄种类,并将摄影教学与实践运用其中。
  根据笔者自身所处环境出发,浙江省范围内进行风光摄影地域范围可选甚广,但在今年疫情发生后,多地采取了限制跨地域活动,尤其在摄影学科上,不能进行跨地采风,会使教学与实践环节产生脱节现象,学生也容易出现报怨拍无可拍的情况,在此条件下,根据可活动区域进行筛选拍摄内容变得格外慎重与关键。
  风光摄影在创作过程中,可根据其特性,传递知、观、表、现四方面内容。虽然在传统风光摄影意义上,知、观、表、现多意味着对于自然风光、景象的选取,但同样可应用到所处地域的拍摄环境之中。(1)由所处环境知其时:时代所赋予新的地貌特征,时间所遗留下的各种人文景观,四时变化对于地域风貌的变化影响等,都可以作为进行拍摄记录的主要内容。(2)由整个地域环境与形势观其势:地域发展前景、城市特色、发展趋势,应该选取的拍摄内容与需要舍弃的雷同部分等,如城市、乡村的具体特征与特色,是拍摄与观察的主体部分,而与其他城市、乡村地域特征雷同的发展部分,则可以适当省略。观察地域、所处环境的气势、特色,从而通过风光摄影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更好的为所处地区、环境进行宣传。(3)挖掘地域本质特征属性表气质:以金华地区为例,“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主体特征,运用风光摄影的拍摄原理,完全可以在此地貌基础上进行创作,通过拍摄自然风光的山川江河表达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本质特色,同时也可以根据婺文化特质,选取婺剧、古城、文化等特色内容进行人文景观的创意表达。(4)通过不同层面的表达现其伟:不仅是山川等自然风貌的伟大壮丽,同时也是人文、历史的宏伟、壮观。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地区可作为风光景观、人文景观拍摄的内容诸多,鉴于笔者选取题材以地域风貌为主,结合风光摄影主题,选取以古代塔为拍摄对象,进行了几方面实践探索,以便开展教学。研究过程中以塔为拍摄主体呈现地区风貌与人文,选取题材皆以万佛塔为中心,围绕其进行不同风格样式创作。
  3 以金华·万佛塔为拍摄主题
  以金华·万佛塔为拍摄主题,首先从查阅资料开始,了解万佛塔历史,经历朝代与变迁,同时观摩诸多历史资料与绘本,研究如何进行影像创作。在进行实地拍摄过程中发现,结合万佛塔景区可进行多种创作实践,能够更加灵活丰富地指导学生进行拍摄与创作。
  3.1 以传统风光摄影拍摄手法
  传统风光摄影教学注重构图形式主要以构图形式考验学生对相机构图、光影、色彩等细节运用的情况。万佛塔四周地势较为平缓,且毗邻诸多临江公园景区,在拍摄实践上,可选题材范围广泛,方便对于学生进行实地指导拍摄。(见图4)   拍摄角度与方式可选择两分法表现天与地环境间,佛塔矗立之地的具象情况,也可以选择不同侧面,表现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拍摄时间以太阳与地面夹角较小时为宜,易于表现塔形建筑与地表风貌的全景呈现,同时能够获得更多光影呈现效果。
  拍摄构图法则上,可遵循中央对称形式表达塔身建筑主体,也可以运用黄金分割法将佛塔与周边环境进行统一拍摄,表现整体环境的和谐美感。
  结合万佛塔与古子城、八咏楼等建筑进行呼应,在城市人文风光的拍摄环节,可以在同一地点进行多主体拍摄。利用全景拍摄等表现手段,也可以多角度、多视点呈现出万佛塔在不同侧面选取下,能够拍摄出的不同风格样式,以便更好地将实践环节展开,通过让学生在不同角度选取拍摄内容,丰富创作空间。
  3.2 古典工艺形式进行再创作。
  3.2.1 以古典工艺手法拍摄再加工
  在拍摄历史年代感的建筑与地貌时,可选取的拍摄方式除了在画面内讲究的传统构图与拍摄方式之外,还可选取运用不同画幅相机、拍摄工艺进行创作。主要以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为实践方式,同时可选择不同工艺印像法进行创作。比如以蓝晒、蛋白等工艺进行创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摄影创作环节中对于光比、构图等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丰富拍摄创作手段,通过不同印像工艺,渗透摄影术丰富创作空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环节结合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手段,更好地进行教学突破(见图5)。
  学生在学习摄影过程中,由于理论内容枯燥难懂,很难达到主动了解学习,唯有经过图像、实地实践等诸多手段进行督促,让学生了解到摄影创作的趣味点,才能更好地将实践教学展开。古典工艺创作形式虽然有其不便之处,但今天的科技手段,已经能够达成更高效、更便捷地运用手中的摄影器材进行创作并不断翻印。古典工艺不再局限于大型器材,独立洗印等诸多困难重重的创作方式,也可以走进学生学习实践环节,通过数码器材拍摄,进行后期调节,通过不同印像法特征,进行参数调校,进而通过翻印,获得更多展现形式。在此环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更加贴近拍摄主题所呈现的年代与历史感。
  3.2.2 以多元创作手法拍摄呈现
  鉴于当今时代特性,多元化的各领域发展,促使摄影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尝试。影像的发展趋势变得更加多元与复杂,不能局限于传统创作模式下的风光摄影创作,在时代发展的当下,更应该进行多种创作手法结合,将影像创作的多重可能性發挥到极致。
  在风光摄影与人文地域性相联系下,静态摄影创作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纪实与风光创作形式,可结合当下人文观察视点,采用多种语序表达方式并存的模式,进行影像创作探索。以拼贴等创作形式呈现多视角的表达,可以在影像融合的过程中,探索历史与时间、人文、社会的因素对于影像的诸多影响,同时通过图像的传递信息功能,观察到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与观点,更为贴近当代年轻人的创作表达(见图6)。
  不同观察视点的体现,不仅具象地围绕同一主体的不同侧面角度进行呈现,同时也在不同表达语境下,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不同阐述方式。以拼贴示例作为蓝本,其中融合不同观察视角,并非在简单重复大卫·霍克尼于上世纪呈现的拼贴作品一般,围绕同一拍摄主体,进行全方位、全角度的侧面描写,同时也通过不同叠加形式,呈现观察主体的思考角度与融合方式,结合建筑景观的实际布局,以更多的看点进行分解与组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较容易局限于所提供的具体某一方案中,而无法主动尝试自身创新实践,多囿于现有拍摄的形式。虽然职业院校有其局限性,即对技术的熟练掌握而非理论的深入研究,但摄影创作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需要根据不同时代的大众需求,不断推进创作的发展可能。
  3.2.3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结合时下较为常用的影像展出方式,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的展出形式,将拍摄的静态影像、延时创作等多种形式拍摄的作品,通过沉浸体验空间与多媒体发布平台进行分享与展示,拓展静态影像创作的可能性,也为未来的摄影发展谋求更多途径与窗口。
  4 结语
  风光摄影与地域关联性,在结合本地特色与人文、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创作的空间极为广阔,且参考与可创作主体诸多。但由于今年的疫情影响,导致在实践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定不可抗力的因素,上半年由于疫情活动范围问题,大量时间停驻在网上查阅资料与内容整理工作;在创作实践环节,受限于学校开学等因素,导致整个实地考察时长被大大缩短且缩小了范围。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停滞,仅能通过教师团队行动进行有限的拍摄实践创作,从而存在诸多不足情况。但此番种种考验,均是对改良教师教学方式的有益帮助,更是对疫情常态化后对于摄影教学实践转变的尝试。虽然实践采风环节被压缩,但并不影响整个课题研究的进行,同时鉴于实地考察存在的风险性,将实践重点集中在可控范围后,获得了更高效率的实践结果。
  最终选取以万佛塔作为人文历史景观进行风光摄影与人文摄影的综合体,集合周边环境诸多有利的地势地貌,进行多种创作尝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考空间,创作的发散思维,更多创新创作,有待后续教学实践开展后进行不断的完善。
其他文献
摘 要:话剧《柳青》描述了柳青在皇甫村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真实地记录了他为信仰奋斗终生的精神风骨,投射出他独立人格的个性魅力。本文通过三种形式的戏剧冲突对话剧《柳青》中曲折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矛盾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话剧;《柳青》;戏剧冲突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在话剧《柳青》中,柳青有着作家、共产党员、农民“三重身份”,为了创作反映农村
期刊
摘 要:虽然摄影艺术有较为明显的西方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中国落地生根,稳步发展,摄影艺术的民族化,是它在中国成长的一项必要保障,同时也是满足我国审美规律以及艺术发展要求的必然前提。如何看待中国摄影发展之路,始终是摄影人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并涌现了不少的成果。在此,文章对中国摄影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简要概括了以郎静山为代表的中国画意摄影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并进一步探
期刊
摘 要:古典摄影技术对世界摄影史上早期过渡阶段的艺术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古典摄影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对于弥补古典摄影技术历史的记录空白有着显著意义。但由于我国古典摄影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学习资料,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为了丰富古典摄影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人员应当运用古典摄影技术创造出多元化的形象表达。为此,文章将对古典摄影的价值及在当代语境下的探索展开讨论
期刊
摘 要:这是一部女性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两个少女的成长史。少女对于电影来说,总有无穷无尽的魔力。从洛丽塔到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从芳芳到布雷亞镜头下的少女形象,总是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文章试图从女性叙事解读《七月与安生》的镜头运用。  关键词:女性主题;叙事;镜头;色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1 女性主题  少女的选择总是牵动着观众的心:她们年轻美好,让人向往,大胆无
期刊
摘 要: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而品牌活动能够全面塑造媒体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从而拓展媒体生存发展空间,实现传统媒体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传统媒体可从深化“四全媒体”建设进程,全面把握跨界融合趋势;多元升级重塑商业模式,聚焦品牌战略效果评测;完善媒体品牌创新机制,强化多元人才支撑体系;兼顾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坚守媒体担当和社会责任等角度入手,深入贯通品牌活动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报刊杂志等形式,一部联接互联网的手机就可以让每个人足不出户而尽览天下事。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独具互动性、广泛性、应用性以及实效性的优势,充分发挥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与传统新闻渠道相比,新媒体传播以其随机性、开放性、高速度、灵活性、互动性以及匿名性等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给许多传统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融合并适应媒体行业快速的发展,是两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针对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两者相融合传播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影响;探析  中
期刊
年來了
期刊
水路
期刊
摘 要:戏曲程式并非只是技术,所有的戏曲程式都是“以形传神”的产物,只有技术技巧,没有精神内容的程式表演如同一个空架子,没有灵魂,并不是完整的程式,不会引起观众深刻的艺术共鸣,观者可能会为演唱技术喝彩,但不会被人物的精神所感染,入眼而不动心。京剧的“程式”是表演艺术中最精美的艺术语汇,它规范、严谨、精致、唯美,是艺术之形最富智慧的创作,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高级的戏曲表演不是单纯的展示程式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