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材料到谋篇布局,然后立意成篇,最后修改推敲,无一不凸显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试题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摒弃陈规陋习,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张扬个性,展露人格。所以,主体意识不仅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作文水平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培养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并使其逐步提高。
一、唤起个体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有人曾经对某中学初一到初三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作文心理调查,结果让人吃惊,只有15%的同学对作文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如何把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呢?我们认为,不能再给学生灌输什么章法指导方面的东西了,而应该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充分展示自我,用自己的笔端流泻自己活泼的个性,用自己的“情”来作文,写自己的真情,写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提高。综观世界,许多国家学生的作文教学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那就是“向生活靠拢”。例如:日本的语文教学中就提倡“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教学观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这样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崇尚真实,敢于敞开心扉袒露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也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
2.提倡写“放胆作文”
学生如果每天写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这样持之以恒地写下去,他们就会达成这样的共识:凡是用真心去写,就会觉得很畅快。人在倾诉后总觉得有一种快感,这是人之常情。而“放胆作文”就能在不经意间满足自我表达,在揣摩中提炼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也感觉“放胆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途径。正所谓“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自己的笔触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焦点话题”“百姓生活”“热点透视”等都成了写作的素材。通过观察生活,用心感悟其理。使学生由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作文编造者,发展成为体验生活的有心人、表达真情实感的能手。习作中进行真实的个性表达,表达自己的得失悲欢,学会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绪,把握写作的素材,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规范个体的“主体”行为,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1.专题讨论方面
初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上的断乳期”。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作文的作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不同年级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对象,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学生的很多示范作文,完全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真情表达,表现出取材的新颖性和思维的严密性,例如:《故都秋的遐想——思维的想象力》《曹冲称象——思维的创新性》《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我们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引导,贴船下篙、对症下药,为步入写作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探究交流方面
老师和学生对作文评判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认为差别在于:一方面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要积极消除这种差异,不能拘泥于老师品评作文的老路,应该放下架子,去体验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侃写作”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办法,交流可以面谈也可以笔谈。面谈常常是三五人为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话题作为谈话内容,指定人为中心发言人,教师作指导。选择的话题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是大家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探究交流中各抒己见,然后把不同的观点会聚到一起,从而使学生有所领悟,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三、激发个体的“主体”潜能,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
1.总体发展目标区
对每个学生来说,除应完成的作文训练计划以外,还要再制定一个“总体发展目标区”。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通过“剪报”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一事一议”,其中的素材来自各个方面,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地完成。或者通过“读写诗词”十分钟来训练,使学生领悟到诗歌美的意境。对八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剪报”的形式,让学生来品评作品,通过对其结构和语言等多环节的欣赏,再通过朗读“名人名言”十分钟,来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其思维敏捷、缜密。对九年级学生通过“剪报”形式,觅得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鉴赏,其他的诗歌、散文、摄影、漫画均可入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与时代同步,用敏锐的观察力参与到写作中来。
2.个人发展目标区
我们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制定一个“个人发展目标区”。可以通过“课题小组”的途径来实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让所有成员共同策划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课题,例如:“诗歌散文小组”“古今小说小组”“茅盾文学小组”“演讲与口才小组”等。这些课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去搜索课外资料,组织讨论交流来完成。定期召开交流会,让每小组列出自己研究阅读的书目,把课题组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拿来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学生也会主动地向课外拓展,使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一、唤起个体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有人曾经对某中学初一到初三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作文心理调查,结果让人吃惊,只有15%的同学对作文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如何把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呢?我们认为,不能再给学生灌输什么章法指导方面的东西了,而应该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充分展示自我,用自己的笔端流泻自己活泼的个性,用自己的“情”来作文,写自己的真情,写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提高。综观世界,许多国家学生的作文教学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那就是“向生活靠拢”。例如:日本的语文教学中就提倡“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教学观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这样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崇尚真实,敢于敞开心扉袒露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也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
2.提倡写“放胆作文”
学生如果每天写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这样持之以恒地写下去,他们就会达成这样的共识:凡是用真心去写,就会觉得很畅快。人在倾诉后总觉得有一种快感,这是人之常情。而“放胆作文”就能在不经意间满足自我表达,在揣摩中提炼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也感觉“放胆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途径。正所谓“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自己的笔触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焦点话题”“百姓生活”“热点透视”等都成了写作的素材。通过观察生活,用心感悟其理。使学生由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作文编造者,发展成为体验生活的有心人、表达真情实感的能手。习作中进行真实的个性表达,表达自己的得失悲欢,学会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绪,把握写作的素材,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规范个体的“主体”行为,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1.专题讨论方面
初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上的断乳期”。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作文的作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不同年级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对象,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学生的很多示范作文,完全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真情表达,表现出取材的新颖性和思维的严密性,例如:《故都秋的遐想——思维的想象力》《曹冲称象——思维的创新性》《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我们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引导,贴船下篙、对症下药,为步入写作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探究交流方面
老师和学生对作文评判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认为差别在于:一方面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要积极消除这种差异,不能拘泥于老师品评作文的老路,应该放下架子,去体验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侃写作”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办法,交流可以面谈也可以笔谈。面谈常常是三五人为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话题作为谈话内容,指定人为中心发言人,教师作指导。选择的话题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是大家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探究交流中各抒己见,然后把不同的观点会聚到一起,从而使学生有所领悟,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三、激发个体的“主体”潜能,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
1.总体发展目标区
对每个学生来说,除应完成的作文训练计划以外,还要再制定一个“总体发展目标区”。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通过“剪报”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一事一议”,其中的素材来自各个方面,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地完成。或者通过“读写诗词”十分钟来训练,使学生领悟到诗歌美的意境。对八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剪报”的形式,让学生来品评作品,通过对其结构和语言等多环节的欣赏,再通过朗读“名人名言”十分钟,来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其思维敏捷、缜密。对九年级学生通过“剪报”形式,觅得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鉴赏,其他的诗歌、散文、摄影、漫画均可入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与时代同步,用敏锐的观察力参与到写作中来。
2.个人发展目标区
我们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制定一个“个人发展目标区”。可以通过“课题小组”的途径来实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让所有成员共同策划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课题,例如:“诗歌散文小组”“古今小说小组”“茅盾文学小组”“演讲与口才小组”等。这些课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去搜索课外资料,组织讨论交流来完成。定期召开交流会,让每小组列出自己研究阅读的书目,把课题组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拿来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学生也会主动地向课外拓展,使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