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综合活动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3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京基教)中分别提出“高中教育阶段应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扩展学习空间和视野”;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内容,期中“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基本活动经验,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体验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了解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直观经验,加深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和生态与发展问题的感悟。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校在2016年秋季开学伊始,结合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依托“春晖行动”设置“小学段”课程,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地理学科组设计并开展了此次“定向越野”活动,本文介绍了活动的相关目的、流程等,并概括总结相应的意义与不足,可为当下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定向越野简介
  定向越野又叫定向运动,是指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目标)点,以最短时间完成比赛的一种有规则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军事地形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运用[1]。
  二、活动目的
  1.通过遥感影像图和指北针的应用进行地理事物方位判读和位置特征描述,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判读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行地理野外观测与野外实践的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探究精神、体验地理科学实践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三、活动流程
  1.参赛人员:延庆区第一中学2016级高一学生20名。
  2.工具准备:水磨村遥感卫星图,指北针,纸卡,点标章,号码布以及相关应急药品等。
  3.场地选择:定向越野通常要求参赛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断克服地表阻力,在复杂的地形(如在草地、树林中间、村落、小丘、小径等环境)中进行快慢间歇跑、不规律变速跑、加速跑等混合跑法,距离通常为5-15千米,据此本次定向越野场地选择为基本满足上述要求的延庆区北张庄村。
  4.比赛规则:
  (1)参赛人员根据抽签情况平均分为5组,每组4人,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在比赛前5分钟在起始处领取相应的比赛用具,准备比赛。
  (2)根据遥感图,每组队员自己做方案,定方位,前往5个定点,每到一点需找到提前等候的老师在每队纸卡上加盖点标章后方可前往下一点,通过全部5个点后回到出发点并停止计时。
  (3)待所有参赛组队完成后,统计计时情况,公布比赛名次,用时最少者为第一名,以此类推。
  四、结果与分析
  分析以上表中的数据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定向越野感到拓展了地理学习的空间和视野,地理学习更加富有趣味,同时锻炼了体质,磨砺了意志。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将比赛成绩看得很重要,而定向越野本身所兼具的知识与愉悦并举的特点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各项技能获得方面表现较为平均,期中对指北针和地图的使用与判读技术掌握较为熟练的人数最多,占到了85%,这项技术相对简单,同时也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基础因素,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学有75%,关于越野跑技术的掌握也有超过60%的人数;但同时也发现,仍有5%的学生不会使用指北针和地图,5%的学生没有应用到理论知识,7%的学生沒有学会越野跑的技术。
  究其原因,指北针和地图等知识在文化课学习中均有渗透,并有反复训练,因此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得较为得心应手;此外,学生对越野基地的地形、地貌的判读也较为准确,对线路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这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对越野跑技术分析不到位,没有咨询专业的越野技术人员,是导致学生在越野跑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的原因;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找不到点标时,表现出焦虑的不良情绪,找到点标后,内心活动很快有所转变,这与活动准备阶段考虑定向越野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欠妥有关。
  五、总结
  1.理论意义
  定向越野引入我国大陆虽已有20余年历史,但通过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开展定向越野活动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理论到实践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科素养对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新形势下目前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支撑下,通过对地理学科素养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方式,方法的梳理和讨论,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为学生在生命中学会理智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创造生命价值,真正拥有健康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
  地理学科作为与人地关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且是培养未来世界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看,通过在特定的区域开展地理越野活动,可以做到:
  (1)挖掘和优化潜在地理课程,提高地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水平,开辟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新途径;
  (2)将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际联系思维与多学科融会贯通学习方法提供帮助,最终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具体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升中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塑造,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号召,为培养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提供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嘉.贵州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J].2008(3)1:6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90-01  很多人觉的,焦虑是不健康的,有人用一辈子来同焦虑做斗争。但从心里学角度看,焦虑和乐观都是心里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焦虑有三个好处:第一,适度焦虑的人因事先不会太乐观,所以,不论发生什么结果,都不会太意外。而乐观的人把一切想的太好,一旦出差错就会很愤怒,结果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
期刊
作为文档分析系统的预处理步骤,二值化分割文字与背景,这个过程在例如字符识别等要求提取的文字精确且视觉质量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大多数二值化算法以无监督的方式构建在低级特征上,因此无法充分利用输入域知识,会大大限制前景文本与背景噪声的区分。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开始采用深度学习模型解决二值化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针对于此,本文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低质量文档图像二值化算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
  (1)介绍了十二种二值化算法,其中包含六种经典传统算法与六种基于
【摘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逐渐完善,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探讨与苗圃街道社区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创新德育教育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南财工院和苗圃街道社区德育建设目标是一致性,都是为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做好学校和社区道德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双方都极为重视,活动效果明显。  【关键词】学校 社区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从讲台走向了教室后排的角色转变,让我在一堂堂的真实案例中,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着课堂的本质,领悟教育的真谛。用简单的话来说,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在最少时间内掌握知识内容、懂得灵活应用、收获情感体验。  【关键词】有效课堂 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0-02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市里面的一场跟岗培训。在跟岗学校
期刊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稳定运行能力直接影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我国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变压器仍然是充油型变压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散热的一种介质,其绝缘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可靠性,而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又与油中溶解的特征气体浓度直接相关。因此,通过对油中溶解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可以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诊断,这可以为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提供便。光声光谱法在线监测系统检测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在电力系统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力行业逐渐进入高电压、大电网时代,对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的可靠性要求也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配电网最优切换免疫模型和算法研究”(5030 7015)等相关课题资助。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直接针对用户的环节,对用户供电质量(包括可靠性)有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约80%的停电事故缘于配电系统故障,因此,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结构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现了中压配电网模糊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中,线路和变压器的故障率及故障排除时间等基础参数对可靠性
【摘要】本文笔者参加学校的差异性教学课改,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的教学实际,以及访谈本校参与差异性教学课程改革年段的学生,从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高中地理差异性教学实践研究。  【關键词】高中地理 差异性教学 微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77-01  差异性教学实质是“因材施教”,是符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02-01  高中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课改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教学方式与课程理念的要求相一致,使教学焕发出活力,尤其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必须落到实处。最近在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背景  高中历史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4-02  【问题缘起】  在备课中对比教材发现,北师大版教材从孩子的提取信息和发现问题是逐步提升的,让我关注起孩子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很多孩子会出现审题错误,不读题现象,都受数学阅读能力的影响,如下1-3年级同是加减法知识,但对于学生审题要求是逐渐提升的,并且需要孩子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如何提
期刊
【摘要】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2011年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建设性进行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在编排上非常注重知识的板块整合与连贯,注重学生学龄段的特点,注重给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在满足各类地区的教学要求的同时,也给部分地区的必要的教学整合提供了方便,阐述如下。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 整合编排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