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路时,弓着腰,勾着手,似小鸡啄米,一顿又一顿;害羞时,像抓痒痒,挠挠后脑勺,天真活泼;动怒时,龇着牙,红着脸,频频抓脸。孙悟空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不用脑海深想也能搜索出这些经典动作。
迄今为止,能把演孙悟空演得如此深入人心的,大抵只有六小龄童。好比你品了一口上等的女儿红,再去喝其他酒酿,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李白登上黄鹤楼后,雅兴大发,欲赋诗一首,但看了崔颢的诗后,只能发出“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的感慨。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约莫是这样的光景,他的孙悟空形象成为他人无法逾越的巅峰。
章氏猴戏第四代继承人
从北京到武汉,过安检时,安保看了看六小龄童的身份证,再对照真人,觉得不对劲,“这证件是假的吧,你不是叫六小龄童吗?”六小龄童笑了笑没有马上作答,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了无数遍。
六小龄童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但他的原名章金莱却鲜为人知。六小龄童这个艺名,不过是其家族寄予厚望的一个缩影罢了。
翻开章家的历史,从曾祖父“活猴章”(章廷椿)到祖父“赛活猴”(章益生),再到其父“南猴王”(章宗义),“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唱响百年、延续四代,是国内外公认的“猴王世家”。
1959年,六小龄童出生于上海,大家所知道的,他是蒙古族后人,祖籍浙江绍兴。但大家不知道,他仅仅是家中11个亲生兄弟姐妹的其中一员。
父亲六龄童起初并没有打算让六小龄童继承衣钵,甚至没有打算让他去学演戏。而童年的六小龄童也并没有表现出演戏的天赋。他身材纤弱,性格内向,时刻不离母亲左右,也很少走出家门。
六小龄童初学猴戏的艺术启蒙老师不是父亲,而是他早逝的二哥小六龄童。在病危住院期间,二哥只要精神好一点,就会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那充满神奇的天上人间,把懵懂的六小龄童带入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世界里。“当二哥搜肠刮肚把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全部告诉我之后,再也讲不出新内容了,他就每天给我一毛钱,让弟弟到医院拐角去租小人书看。”
小六龄童在弥留之际,对当时仅有七岁的弟弟六小龄童说:“我就要死了。”
“死是什么意思?”
“死就是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那要怎么样才能再见到你?”
“如果你演成了孙悟空,你就能见到我了……”
这便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数十年后,六小龄童仍然清楚记得哥哥去世的日子是1966年4月13日,而他的生日是4月12日。去世前一天,哥哥还在为他过7岁的生日,第二天却与之永别了。
作为“南猴王”,章宗义希望自己所喜爱的中国猴戏得到延续。但是,儿子小六龄童已经去世了。有一段时间,他总是把目光久久地放在他第11个儿子——章金莱身上。六小龄童记得自己12岁那年,他跟着被批斗的父亲拉木头去锯板厂锯板。在等待的间隙,父亲就找个偏僻的地方,一招一式地教他练功。父亲还从锯板厂拣了细木条当作金箍棒,手把手地教他舞棒。就在这行进的三轮车上,章家父子开辟了流动的课堂。
成名之后,曾有人问六小龄童,“你的父亲教你练功是不是很严厉?”“你父亲会像很多师傅那样打徒弟吗?”在六小龄童眼里,仁慈的“南猴王”是个“外婆师傅”。他笑着解释:“父亲对我很是溺爱。每次拿大顶,说要顶半小时,我刚顶十分钟,父亲看我流汗了,就心疼地说‘好了好了’。”
其实六小龄童真正学艺,拜的是上海戏剧学校的薛德春先生。有一次,不到早晨5点六小龄童就去了人民广场等师傅教他。在等待的过程中,他突然想起前两天练的单前扑。此前做这个动作都是在老师保护下做的,这回为什么不自己单独试试看,难道上台演戏也要老师保护不成?想到做到,他就开练了,结果还是功力不够,用力过猛,头砸到地上,前额摔出一个很大的口子,当即晕倒。
老师来了,看到他头破血流的样子,大为吃惊,急忙问明白情况,知道他是为了练功才受的伤,这才长叹了一口气,把六小龄童送到了医院,缝了8针。他边指着头上的红帽子,边说:“自此我的脑门中间永远留下一条伤疤。后来便留了个偏分头,有时则戴个帽子,有意将伤疤遮住。”
如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了四代,猴戏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六小龄童说,猴戏艺术不单姓章,中国有很多猴戏艺术大师,流派也多。在影视文化逐渐发展的今天,最重要的是尊重猴戏艺术,而不要将其看成纯娱乐的东西。
十七年演绎一个角色
或许是因为哥哥小六龄童的离世,六小龄童才有机会接过猴戏文化的接力棒,并因此结缘《西游记》,出演孙悟空。但至今,他说,我情愿哥哥还在,也不演美猴王。一句煽情的话,引来粉丝们落泪无数。
从1982年到1999年的17年,六小龄童专注于完成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因此成为中国影视界第一位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的人。
在多年塑造孙悟空过程中,六小龄童不断研读《西游记》原著,并把自己的心得写成《六小龄童品西游》、《孙悟空读西游》等书。书中以孙悟空的发展变化———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佛的神圣性为主线,对《西游记》原著逐章品读,其间融入他长年塑造“美猴王”的经历和感悟,目的是为了普及名著《西游记》,也是为了弘扬“西游文化”。
在接拍《新燕子李三》之前,作为西游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六小龄童有4年没有拍戏,而是去了100所大学和200所小学弘扬西游文化。“一个民族没有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弘扬是可悲的,有了文化还去践踏,是可耻的。”
六小龄童说,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最终功德圆满,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奋斗”。但孙悟空的坚持和奋斗,何尝不是六小龄童的另一个化身?
成名后的一段时间,六小龄童演过周恩来,演过太上老君,饰过医生、父亲和记者,但因为其“大师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其他演员频频笑场,上映后,观众对其角色反应也平平,后来他索性只演孙悟空。“我演不了刘老根,也演不了李云龙。但我能往精里做,只演一个孙悟空。”六小龄童回忆当年的拼搏,“用17年的时间,来沉淀一部戏,是值得的。”
如今,六小龄童已54岁,当年机灵活泼的顽猴已不再年轻。有一次,他坐地铁,两名女孩在其身后讨论他是不是孙悟空扮演者,并打赌输者请客吃饭。出站后,六小龄童告诉她们,他确实是六小龄童本人。姑娘惊讶地问:“你怎么这么老了!”这句话像刺一样扎在了六小龄童的心里。
后来这两个女孩在他的官网写了留言,说“我们不许你老,你在我们心中永远年轻。”六小龄童万分感动。
此后每每在公众场合,他总是穿着标志性的红色衬衫,红色运动鞋,连袜子也是红色的。他说,红色是国色,让人显得年轻,在戏曲文化中代表正义。这也便解开了他偏爱红色的谜团。
而在此之前,他曾数次“被死亡”。在辟谣的同时,他引用网友的话揶揄道:“孙悟空长生不老,死不了。”
忙碌的“猴哥”,如今也憧憬和谋划着另外一件大事,那便是筹拍电影版《西游记》,他将和美国导演卡梅隆合作,将西方先进的特技和中国元素结合,为观众打造一个全新的“美猴王”。
迄今为止,能把演孙悟空演得如此深入人心的,大抵只有六小龄童。好比你品了一口上等的女儿红,再去喝其他酒酿,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李白登上黄鹤楼后,雅兴大发,欲赋诗一首,但看了崔颢的诗后,只能发出“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的感慨。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约莫是这样的光景,他的孙悟空形象成为他人无法逾越的巅峰。
章氏猴戏第四代继承人
从北京到武汉,过安检时,安保看了看六小龄童的身份证,再对照真人,觉得不对劲,“这证件是假的吧,你不是叫六小龄童吗?”六小龄童笑了笑没有马上作答,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了无数遍。
六小龄童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但他的原名章金莱却鲜为人知。六小龄童这个艺名,不过是其家族寄予厚望的一个缩影罢了。
翻开章家的历史,从曾祖父“活猴章”(章廷椿)到祖父“赛活猴”(章益生),再到其父“南猴王”(章宗义),“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唱响百年、延续四代,是国内外公认的“猴王世家”。
1959年,六小龄童出生于上海,大家所知道的,他是蒙古族后人,祖籍浙江绍兴。但大家不知道,他仅仅是家中11个亲生兄弟姐妹的其中一员。
父亲六龄童起初并没有打算让六小龄童继承衣钵,甚至没有打算让他去学演戏。而童年的六小龄童也并没有表现出演戏的天赋。他身材纤弱,性格内向,时刻不离母亲左右,也很少走出家门。
六小龄童初学猴戏的艺术启蒙老师不是父亲,而是他早逝的二哥小六龄童。在病危住院期间,二哥只要精神好一点,就会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那充满神奇的天上人间,把懵懂的六小龄童带入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世界里。“当二哥搜肠刮肚把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全部告诉我之后,再也讲不出新内容了,他就每天给我一毛钱,让弟弟到医院拐角去租小人书看。”
小六龄童在弥留之际,对当时仅有七岁的弟弟六小龄童说:“我就要死了。”
“死是什么意思?”
“死就是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那要怎么样才能再见到你?”
“如果你演成了孙悟空,你就能见到我了……”
这便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数十年后,六小龄童仍然清楚记得哥哥去世的日子是1966年4月13日,而他的生日是4月12日。去世前一天,哥哥还在为他过7岁的生日,第二天却与之永别了。
作为“南猴王”,章宗义希望自己所喜爱的中国猴戏得到延续。但是,儿子小六龄童已经去世了。有一段时间,他总是把目光久久地放在他第11个儿子——章金莱身上。六小龄童记得自己12岁那年,他跟着被批斗的父亲拉木头去锯板厂锯板。在等待的间隙,父亲就找个偏僻的地方,一招一式地教他练功。父亲还从锯板厂拣了细木条当作金箍棒,手把手地教他舞棒。就在这行进的三轮车上,章家父子开辟了流动的课堂。
成名之后,曾有人问六小龄童,“你的父亲教你练功是不是很严厉?”“你父亲会像很多师傅那样打徒弟吗?”在六小龄童眼里,仁慈的“南猴王”是个“外婆师傅”。他笑着解释:“父亲对我很是溺爱。每次拿大顶,说要顶半小时,我刚顶十分钟,父亲看我流汗了,就心疼地说‘好了好了’。”
其实六小龄童真正学艺,拜的是上海戏剧学校的薛德春先生。有一次,不到早晨5点六小龄童就去了人民广场等师傅教他。在等待的过程中,他突然想起前两天练的单前扑。此前做这个动作都是在老师保护下做的,这回为什么不自己单独试试看,难道上台演戏也要老师保护不成?想到做到,他就开练了,结果还是功力不够,用力过猛,头砸到地上,前额摔出一个很大的口子,当即晕倒。
老师来了,看到他头破血流的样子,大为吃惊,急忙问明白情况,知道他是为了练功才受的伤,这才长叹了一口气,把六小龄童送到了医院,缝了8针。他边指着头上的红帽子,边说:“自此我的脑门中间永远留下一条伤疤。后来便留了个偏分头,有时则戴个帽子,有意将伤疤遮住。”
如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了四代,猴戏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六小龄童说,猴戏艺术不单姓章,中国有很多猴戏艺术大师,流派也多。在影视文化逐渐发展的今天,最重要的是尊重猴戏艺术,而不要将其看成纯娱乐的东西。
十七年演绎一个角色
或许是因为哥哥小六龄童的离世,六小龄童才有机会接过猴戏文化的接力棒,并因此结缘《西游记》,出演孙悟空。但至今,他说,我情愿哥哥还在,也不演美猴王。一句煽情的话,引来粉丝们落泪无数。
从1982年到1999年的17年,六小龄童专注于完成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因此成为中国影视界第一位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的人。
在多年塑造孙悟空过程中,六小龄童不断研读《西游记》原著,并把自己的心得写成《六小龄童品西游》、《孙悟空读西游》等书。书中以孙悟空的发展变化———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佛的神圣性为主线,对《西游记》原著逐章品读,其间融入他长年塑造“美猴王”的经历和感悟,目的是为了普及名著《西游记》,也是为了弘扬“西游文化”。
在接拍《新燕子李三》之前,作为西游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六小龄童有4年没有拍戏,而是去了100所大学和200所小学弘扬西游文化。“一个民族没有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弘扬是可悲的,有了文化还去践踏,是可耻的。”
六小龄童说,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最终功德圆满,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奋斗”。但孙悟空的坚持和奋斗,何尝不是六小龄童的另一个化身?
成名后的一段时间,六小龄童演过周恩来,演过太上老君,饰过医生、父亲和记者,但因为其“大师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其他演员频频笑场,上映后,观众对其角色反应也平平,后来他索性只演孙悟空。“我演不了刘老根,也演不了李云龙。但我能往精里做,只演一个孙悟空。”六小龄童回忆当年的拼搏,“用17年的时间,来沉淀一部戏,是值得的。”
如今,六小龄童已54岁,当年机灵活泼的顽猴已不再年轻。有一次,他坐地铁,两名女孩在其身后讨论他是不是孙悟空扮演者,并打赌输者请客吃饭。出站后,六小龄童告诉她们,他确实是六小龄童本人。姑娘惊讶地问:“你怎么这么老了!”这句话像刺一样扎在了六小龄童的心里。
后来这两个女孩在他的官网写了留言,说“我们不许你老,你在我们心中永远年轻。”六小龄童万分感动。
此后每每在公众场合,他总是穿着标志性的红色衬衫,红色运动鞋,连袜子也是红色的。他说,红色是国色,让人显得年轻,在戏曲文化中代表正义。这也便解开了他偏爱红色的谜团。
而在此之前,他曾数次“被死亡”。在辟谣的同时,他引用网友的话揶揄道:“孙悟空长生不老,死不了。”
忙碌的“猴哥”,如今也憧憬和谋划着另外一件大事,那便是筹拍电影版《西游记》,他将和美国导演卡梅隆合作,将西方先进的特技和中国元素结合,为观众打造一个全新的“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