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铸师魂 育新人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给出的命题,是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追寻的梦想,那就是:怎样做一名好思政教师?如何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
  一、坚定政治立场,追寻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提出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态度,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做学生的思想表率。教师的理想信念既有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怀,以努力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要求”,首要的是“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当前最主要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思政课教师要先学、先懂、先讲、先用。要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要读懂字句,弄清含义,在理论上深刻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讲授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内容体系。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治国的新理念;通过学习,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落实在自己教育理想信念和教育教学行动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不忘教育初心,立德铸魂育人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更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必须将这种特殊的、重要的任务落实到师德修炼中,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容易被忽视,思政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教学”而忽略了怎样更好地“育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重传授知识、轻品德培养”的现象。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不忘教育初心,既教书又育人,肩负好立德树人重任,铸魂育人。
  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明确立什么德,育怎样的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这里的大德、公德、私德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对“立德”内涵进行了总体规定。所以,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也要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把集中国梦信仰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中国精神情感等核心德性的元素注入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灵魂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创新思政课堂,增强课程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上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政课教师要立足课堂,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课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把思政课上成有感染力、吸引力和有亲和力的课程。
  1. 关注时政热点,增强思政课时效性
  要上好思政课,必须要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和政策,关注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把课堂和社会联系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强国”平台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新闻报道、精彩视频都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思政课教师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可以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观看新闻、关注社会的好习惯,通过课前5分钟时政播报、每周一次时政点评等形式,培养学生关心和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2. 精选教学素材,讲好中国故事
  情境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挑选适合教学内容的素材,讲述真故事、展示真情境、表露真感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挖掘中华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精神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的自信。
  通过分享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人物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当前,不少学生觉得思政课“理论多活动少、背诵多探究少”,缺乏趣味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增添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生活化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例如,针对七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可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视听资料、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更多的体会和感受;针对八年级的法律常识教学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展示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养成法治的思维习惯;针对九年级的国情国策教学内容,可采用问题探究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初步形成思辨的能力。
  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的思政课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不仅是修炼师德,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成为教育理论的革新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在开展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树立科研的意识,明确教研科研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才能形成更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要勤动脑多思考,及时总结反思;其次,要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多阅读专业著作和文章,在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专業学识;最后,要及时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江门良好教育生态的初步形成,源于其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党政重视,上下同心,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将教育作为区域民生大事、综合性系统工程来科学谋划,用实心、办实事,从而在宏观层面做到思路明晰、方向厘定、統筹规划,在中观层面实现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出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述重要文件精神,推动广东中小学劳动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校园是一步一景,处处弥漫着儒雅的气息。”  “学校举办的个人才艺比赛、合唱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都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  “‘新儒雅教育’的开展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  师生的感受最能直观地反映一所学校正在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中心小学实施“新儒雅教育”,积极构建新时代特色育人体系。
高中生已经褪去了小学、初中阶段的懵懂、稚嫩和单纯,思维慢慢走向成熟。不过,他们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规则遵循者,而是常常“研究”学校、老师的管理模式,然后钻漏洞、打擦边球;其次,高中学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在心理上需要找到一些情绪发泄的出口,解构、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成了高中生的日常。高中班主任被迫成了一个个“救火队员”,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善于使“巧劲”,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1月14日,2019年廣东省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研讨会暨2020年联合培养对接洽谈会在东莞召开。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东莞市政府、省内研究生培养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东省科学院及有关地市教育局、科技局的领导和代表共90余人出席。  作为全国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我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引导高校、地方政府科技创新和产业企业汇聚创新资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后,广东省委、省政府贯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出台《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充分表明广东已面向2035踏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必将在贯彻党和国家战略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指示批
学在普宁,是普寧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倡导的核心教育理念。它起于普宁市“教育创强”之举,成于普宁市“教育争先进”之时。普宁教育人力图通过“学在普宁”教育品牌的打造,提升普宁教育品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化发展。  “教育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普宁人口基数大、学生数量多,树立‘学在普宁’教育品牌,要求我们通过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内涵生长的发展思路推进普宁教育公民办齐头并进、软硬件协同提升、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2019年广东中小学德育工作年会暨德育干部高端培训班参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3月19日晚,德育干部高端培训班举办期间,省教育厅召开德育管理干部座談会,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负责人
第一章:我国教育方针的沿革    一、“五四”运动前后(1918—1924)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教育方针思想十分丰富,既阐明了教育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准确定性和科学定位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思维和方法论范式,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方略和发展前景设计了教劳结合、工读结合的理论基础和纲领性原则,尤其为建党初期教育纲领的制
“广东省教育厅与西藏林芝市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基地”项目(简称“校地共建”),旨在发挥广东省高校师范教育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推进广东教育特色援藏,推动受援地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打造教育援藏广东品牌的创新举措。2017年6月,此项目纳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签约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与林芝市政府在林芝市共同签署协议书,校地共建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广东的优秀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