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给出的命题,是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追寻的梦想,那就是:怎样做一名好思政教师?如何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
一、坚定政治立场,追寻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提出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态度,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做学生的思想表率。教师的理想信念既有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怀,以努力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要求”,首要的是“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当前最主要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思政课教师要先学、先懂、先讲、先用。要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要读懂字句,弄清含义,在理论上深刻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讲授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内容体系。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治国的新理念;通过学习,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落实在自己教育理想信念和教育教学行动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不忘教育初心,立德铸魂育人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更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必须将这种特殊的、重要的任务落实到师德修炼中,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容易被忽视,思政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教学”而忽略了怎样更好地“育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重传授知识、轻品德培养”的现象。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不忘教育初心,既教书又育人,肩负好立德树人重任,铸魂育人。
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明确立什么德,育怎样的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这里的大德、公德、私德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对“立德”内涵进行了总体规定。所以,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也要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把集中国梦信仰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中国精神情感等核心德性的元素注入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灵魂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创新思政课堂,增强课程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上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政课教师要立足课堂,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课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把思政课上成有感染力、吸引力和有亲和力的课程。
1. 关注时政热点,增强思政课时效性
要上好思政课,必须要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和政策,关注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把课堂和社会联系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强国”平台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新闻报道、精彩视频都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思政课教师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可以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观看新闻、关注社会的好习惯,通过课前5分钟时政播报、每周一次时政点评等形式,培养学生关心和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2. 精选教学素材,讲好中国故事
情境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挑选适合教学内容的素材,讲述真故事、展示真情境、表露真感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挖掘中华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精神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的自信。
通过分享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人物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当前,不少学生觉得思政课“理论多活动少、背诵多探究少”,缺乏趣味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增添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生活化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例如,针对七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可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视听资料、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更多的体会和感受;针对八年级的法律常识教学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展示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养成法治的思维习惯;针对九年级的国情国策教学内容,可采用问题探究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初步形成思辨的能力。
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的思政课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不仅是修炼师德,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成为教育理论的革新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在开展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树立科研的意识,明确教研科研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才能形成更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要勤动脑多思考,及时总结反思;其次,要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多阅读专业著作和文章,在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专業学识;最后,要及时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
一、坚定政治立场,追寻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提出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态度,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做学生的思想表率。教师的理想信念既有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怀,以努力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要求”,首要的是“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当前最主要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思政课教师要先学、先懂、先讲、先用。要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要读懂字句,弄清含义,在理论上深刻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讲授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内容体系。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治国的新理念;通过学习,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落实在自己教育理想信念和教育教学行动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不忘教育初心,立德铸魂育人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更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必须将这种特殊的、重要的任务落实到师德修炼中,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容易被忽视,思政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教学”而忽略了怎样更好地“育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重传授知识、轻品德培养”的现象。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不忘教育初心,既教书又育人,肩负好立德树人重任,铸魂育人。
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明确立什么德,育怎样的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这里的大德、公德、私德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对“立德”内涵进行了总体规定。所以,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也要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把集中国梦信仰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共识、中国精神情感等核心德性的元素注入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灵魂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创新思政课堂,增强课程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上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政课教师要立足课堂,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课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把思政课上成有感染力、吸引力和有亲和力的课程。
1. 关注时政热点,增强思政课时效性
要上好思政课,必须要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和政策,关注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把课堂和社会联系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强国”平台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新闻报道、精彩视频都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思政课教师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可以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观看新闻、关注社会的好习惯,通过课前5分钟时政播报、每周一次时政点评等形式,培养学生关心和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2. 精选教学素材,讲好中国故事
情境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挑选适合教学内容的素材,讲述真故事、展示真情境、表露真感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挖掘中华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精神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的自信。
通过分享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人物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当前,不少学生觉得思政课“理论多活动少、背诵多探究少”,缺乏趣味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增添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生活化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例如,针对七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可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视听资料、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更多的体会和感受;针对八年级的法律常识教学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展示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养成法治的思维习惯;针对九年级的国情国策教学内容,可采用问题探究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初步形成思辨的能力。
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的思政课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不仅是修炼师德,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成为教育理论的革新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在开展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树立科研的意识,明确教研科研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才能形成更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要勤动脑多思考,及时总结反思;其次,要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多阅读专业著作和文章,在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专業学识;最后,要及时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