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与学应用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这意味着社会上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都在逐渐加深,尤其是当今的教育行业,各类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相关网络平台的出现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传统作文教学状况
   传统课堂上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完则动笔。这一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教师的教,学生的写。但是实际上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很多学生不能领会教师所传达的如何精巧构思结构、如何使语言更吸引人等。教师一般会花大量时间批阅作文,学生并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自己此次写作的不足之处。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在下一次作文课堂上展示优秀的作文,批评写得差的作文,单纯的横向比较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需要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二、网络平台上的“教”
   相对于传统作文的“教”,基于网络平台作文的“教”则更加高效。教师精心准备的一节作文课可以录播的形式上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重复听课,咀嚼消化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点。对于教师的批阅而言,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节省不少在作文本上一字一句寫作文评语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平台可以建立更加标准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语言。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可以及时收到自己的作业评价报告,在课堂之外也可以和教师交流自己的作文。
   三、网络平台上的“学”
   当今时代,网络对于学生有着非同凡响的吸引力,而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作文的“学”也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将“学”“练”“思”融合在一起。首先是“学”。相较于传统作文课的“学”,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的“学”就显得更加丰富,除了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平台上还会有大量的美文、好文推送,学生可以在看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其次是“练”。跟传统的作文课堂相比,学生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练习写作,可以获取更多的网上资源,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写作世界的大门。最后是“思”。网络平台在写作上的运用,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纵向思考自己的写作,不同于一个个作文本上评语的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一篇篇作文的提交就相当于自己的一个文档库,里面有教师的点评及自己在写作之路的成长足迹。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应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实现妙笔生花。
其他文献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或逐段讲解,或死守套路,或以练代学,或被多媒体束缚,使语文课没有情感,没有灵气,没有一点“语文味”。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能吸引我们的孩子呢?   一、强化语言意识,彰显学科魅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课程,应引导学生对语言去阅读、去品味鉴赏,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强化语言意识,让学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为了使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必须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采用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小结: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1.利用课文的插图,创设
期刊
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互动循环系统。其中确有辛酸、悲苦,但个中乐趣也只有教师自己能够体会,那是先苦后甜的味道,像浓醇咖啡之中的厚实,像一品香茗之中的清新。   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16班的一个女生找我谈心:她“为情所困”。虽然听起来好笑,但教师却不能因为这种情愫的不成熟和不合时宜,就不尊重或践踏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她的诉说中,我得知这种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期刊
同学们,刚才获奖的117名同学获得了你们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那些虽未获奖,但自开学以来尽心尽力、孜孜以求、在做人与求学路上勤奋而执着地前行的同学们。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这一刻,也享受到你们的荣光,此时我要大声地说:感谢你们,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   掌声响起时,荣耀即归过往;掌声落下后,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期中考试,仅仅是我们要面对的无数次考试中的一次,接下来更重要的期末考
期刊
“语文的诗意”是营造出诗歌般美好的意境,呈现出和谐的审美心理状态。这种语文教学的境界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境界,是一种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浪漫精神的境界,是弥散于师生间全部生活时空的诗意般的语文生活世界,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寻求精神家园,以求得人格成长和生命发展的境界。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富有诗意的心灵感动中进行。   一、创设诗意的情境,培养学生的
期刊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自身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有机组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亲近古诗文,在古诗文的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辛豪迈,屈李浪漫,建安风骨,易安婉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珍宝。我们应在诵读的过程中领略古今相通的永恒的情感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期刊
在指导学生进行“彩虹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影视剧的热情远大于对小说、散文的兴趣。但学生对剧本的阅读和写作,又缺少像小说、散文那样系统的知识训练,这一点表现在他们对课本剧改编写作时,东拼西凑,任意演绎。   如何提高学生对剧本阅读和写作能力呢?   一、透彻理解剧本结构   一般情况下,剧本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种模式形态。   一是开放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故事的原委一一表现在舞台上,如我国的一
期刊
在初中教学中,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近几年来,我们尝试学习和借鉴以导学案导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并符合创新人才的要求,成就了理想中的高效课堂。   一、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   教
期刊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特点   全国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所选的文本多为小说,并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篇幅在1500字左右,注重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试题的思考,涉及考生对全文的把握,需要考生认真把握和思考,不能生搬硬套。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语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讓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