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更要“以人为本”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应“以人为本”,教师要注意言行,尊重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研,给“差生”机会。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 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我国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国家强调行政管理要贯彻执行“以人为本”方针,各企业也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教育作为“百年树人”的事业,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更要时时处处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一、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国传统教育以“贯输”“说教”为主,要死记硬背的多,强调灵活运用的少;要学生听话的多,尊重学生个性的少。要进行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和主体,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爱护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让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育是由人建构的活动,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共构的双边活动。教育这一社会活动从它诞生开始,就与“人”形成了血脉相连、永远割舍不断的联系。学生都是怀着想使自己有所发展的渴望与憧憬进入教育活动的。教育只有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基本教育需求,教育活动才得以展开。失去了人性的支撑和关怀,它就失去了富有生命特征的本真意义,就沦为奴役人、残害人的工具,因此,基于人道主义的尊重和关心,理解和关爱是教育活动富有生命意义、体现生命活动的基础。尊重人和关心人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
  (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培养人、造就人是其根本的使命。教育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知识、技能、品德、人格、能力,都是以“人”为目的的工具性要素,人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及终身发展才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
  走出目前部分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单一的优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的目标误区,以人整体发展为着眼点进行目标定位,有利于真正实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以人为本”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遵循学生各个年龄段行为科学规律,加强对学生这一主体的科学研究
  学生与职员不同,是一片待开垦的土壤。学生首先是人,既然是人,他们就有“人”的一切。无论是生理的、心理的,也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他们都一应俱有。既然是人,他们就有人的动机、需要、兴趣、志向,就有基本的人性,基本的人权,基本的人的差异。因此,教育要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个性,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基本差异实施教育。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学生更易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二)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在学校管理上,要改变“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原则。在管理思想上,真正把学生发展当成目的,而不是工具。若学校只见“成绩”不见人,以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学校的“名声”,是严重背离“以人为本”思想把学生作工具、作谋私利手段的表现。学校要注重依据“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设备购置,注重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师生的身体健康,努力建设适宜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的“人居环境”,增强管理的人性化,提高管理的柔性。
  学校在对教师教育效果评价上,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用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评价不断反思自己,促进认知发展和自我建构。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键在教师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在教育人的事业中担当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小学生,教师的话其效力不亚于“圣旨”。学生崇拜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一生都有深刻影响。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而老师关怀、彭励的话语,会使学生重拾信心。
  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师在教材编写上,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实现由“教材”向“学材”的战略转变,努力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的人性化教材,并给学生预留发展和拓展的空间。在课程教学上,教师要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教学新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应发挥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和服务作用,尽可能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四)给学生机会,尊重爱护学生
  学校、教师甚至家长都喜欢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俱佳的学生,但作为受教育者,有些学生不可避免会有缺点,会犯错误。对所谓“差生”进行教育,也是学校应有的职责。部分学校为省去麻烦,学生犯错后即开除,把学生推向社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前不久,我国出台规定,中小学取消开除制度,这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学生不论成绩、表现好坏都是平等的,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小学选才与企业选才不同,不能择优培养。学生犯错时,给学生一个机会,体现了教育的职责。
  事实证明,有的成绩差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也能成才,有的表现不好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后可以重新做人。例如,某职业学校有一学生,报到后班主任即获悉该生高中时曾参与打架,常身怀凶器,但班主任没有把这些事提出来批评警告,反而经常安排这位学生帮忙迎新,并不断夸奖其助人精神,每次看到这位学生都问问情况,开开玩笑,让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尊重,非常遵守纪律,后来这名学生还竞选上班长。他在工作计划中写道:“以前我的老师看了我就头痛,见面不是批评,就是绕道而行,而现在的班主任对我总是笑容满面,让我感到做人的尊严。我真的很想做一个好学生!——像我这样的学生都能变成一个好学生,我就不信班上还有管不好的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我真的很想做一个好学生”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教育多听听这心声吧,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要,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袁贵仁,《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双低油菜是低芥酸与低硫甙油菜的简称,指的是所生产的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加工后的饼(粕)中硫甙含量低,更加符合人体健康及动物营养的需要,已成为当今世界油菜产业发展的方向
观察分析国内外畜禽产品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发展以下八种养殖业前景较好: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大学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且总结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接着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 理念革新 音乐氛围  音乐是最高、最自由、最人性化的艺术。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曾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
《华严经》宗教思想与华严宗哲学思想,对于方东美文化哲学的塑成具有明确直接的关系。方东美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通过古今中西的文化比较对《华严经》思想、华严宗哲学展开
目前理论界大多认为产业主体是企业.本文认为,产业主体是指作用和影响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及产业发展的人格化的组织或个人.因而产业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和消费者.
企业管理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发生着演化。这种演化是基于时间轴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而从空间上看体现出企业管理模式的传递。基于已有的国内外文
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及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