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园的户外自主游戏中,就户外自主美术区游戏场景对大班幼儿创作立体造型系列活动的观察发现,确实存在提供材料不当会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现实情况。幼儿美术教育通过在户外自主游戏体验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园户外自主游戏中,针对大班幼儿,观察到材料调适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真实情景,探索有利于幼儿活动开展、指导策略及适宜环境空间的设置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游戏材料、调适、经验、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要刺激孩子的艺术创作欲望,充分利用园本资源,挖掘具有自然美的户外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一片能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创作空间尤为重要。
一、当前户外自主美术区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题艺术环境氛围
在这个主题系列游戏的开展初期,孩子们对《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渴望自己也能动手创建城堡,故事里面出现的高高的树洞、三条腿的桌子……他们都很想去塑造。聊天中,可可跟同伴说:“如果我也能去爱丽丝梦游的仙境就好了。”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悄然产生,老师马上给予支持。于是,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到了户外去“选址”创作,经过一番讨论与观察,孩子们最终确定把大榕树下这片草地作为“仙境”的入口,可单单有场地可不行,大榕树下、石子路旁、草地上都几乎没有任何的艺术作品,也没有可以供幼儿创作的任何材料,一开始,这里的环境显得格外的单调。
(二)缺乏游戏材料与相关经验
在研究“爱丽丝的梦幻乐园”立体造型系列活动中,孩子设计了很多建筑物的效果图,他们分组讨论,利用家园配合准备材料,刚开始造型时,孩子们就遇到了各种难题,如:固定拼树枝框架时,他们用双面胶和透明胶粘,可一松手就散开了,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尝试,由于工具材料的相对单一,没能支持孩子的创作活动,孩子似乎失去了活动初衷的热情。
大班户外自主美术区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老师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室内外联动,将活动迁移,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工具,提供幼儿自由创作的艺术空间,给孩子更多的美术创作时间,通过材料的摆放、氛围的营造,这些元素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乐趣无穷。
2.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材料就是“无形”的教师,观察可见,在提供辅助工具材料方面,无论是品类和数量都是不足的,因而限制了幼儿的创作。如在创作城堡造型时,孩子们自主地在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和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产生问题,为解决问题,孩子会有新的需求和新的活动计划,老师应向幼儿提供适宜的工具和材料,支持孩子的活动。
二、大班户外自主美术区游戏材料调适策略
(一)低结构材料,丰富创作经验
大自然的各种自然物、生活中的各种废旧品等“低结构”材料,都是孩子户外自主美术体验活动的必需品。老师在生活中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物品,并安排了多个存放物品的空间,经常和孩子对材料分类,在这个过程中,不但环保意识增强,还能在分类过程中熟悉材料,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如有一次,可可用竹篮子、乒乓球、松果、绒布条做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大眼鸟”,她把“大眼鸟”的头插到草丛中的荔枝树干时,大家都被她的作品惊艳到了,纷纷仿效,孩子们从家里把奶粉罐、贝壳、可乐瓶等材料都拿回来尝试,做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小动物等小手工,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
(二)亲子探寻,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生活在多元化的环境里,从家里、社区到幼儿园,这里面有很多可挖掘利用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立体造型户外自主游戏,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户外自主美术体验的了解,家长了解到孩子参与艺术活动的价值,为推进游戏的发展,发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如:鸣鸣爸爸看到孩子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发展和进步,他利用本土特有的乡村资源,和孩子走进老家的木工坊制作木头桌子、木头椅子,并分享拍摄了鸣鸣和家人一起制作的过程视频和照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拓展了对自然材料的可创造性方面的认知,熟练使用工具,有目的的完成作品。回到班上,老师适时和鸣鸣进行对话,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作品的想法不断调整,迸发出新的创意,不断完善作品,家园共育进一步激发幼儿开展下一步活动的兴趣。
(三)调整材料,丰富使用经验
在一次户外自主游戏结束过后,有孩子提出想放一些装饰门铃、门牌在“城堡”上面,于是在游戏前,老师在工具箱里悄悄地投放了很多现成的门牌和门铃。结果孩子们把铃铛一放就完事了,活动并没带来更多的探索发现,由于老师提供的门牌很“高结构”,有固定的形状和装饰,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能较快掌握材料的使用规则,孩子对这些材料没有迸发出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针对这一现象,老师适时介入了孩子的活动,和孩子讨论:“还能用什么材料设计一个特别的门牌?”孩子们马上说了很多想法,他们说可以利用前段时间收集的木板、瓦片、木棍、贝壳……这些“低结构”材料在孩子眼里确定了要变成“门牌”的任务,有了任务,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有的在上面涂色,有的粘贴树叶树枝装饰,通过随意组合,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投放新材料后,老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反应,通过他们的动作以及与同伴间的交谈,分析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故事来判断材料投放材料的时机是否恰当,然后再作调整,同时也可以创设更多的氛围环境,推动游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指向幼儿审美经验发展的美工区材料投放与指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美)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陈妃燕,彭楚云,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李春.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 赤子,2019,000(015):104.
关键词:游戏材料、调适、经验、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要刺激孩子的艺术创作欲望,充分利用园本资源,挖掘具有自然美的户外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一片能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创作空间尤为重要。
一、当前户外自主美术区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题艺术环境氛围
在这个主题系列游戏的开展初期,孩子们对《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渴望自己也能动手创建城堡,故事里面出现的高高的树洞、三条腿的桌子……他们都很想去塑造。聊天中,可可跟同伴说:“如果我也能去爱丽丝梦游的仙境就好了。”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悄然产生,老师马上给予支持。于是,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到了户外去“选址”创作,经过一番讨论与观察,孩子们最终确定把大榕树下这片草地作为“仙境”的入口,可单单有场地可不行,大榕树下、石子路旁、草地上都几乎没有任何的艺术作品,也没有可以供幼儿创作的任何材料,一开始,这里的环境显得格外的单调。
(二)缺乏游戏材料与相关经验
在研究“爱丽丝的梦幻乐园”立体造型系列活动中,孩子设计了很多建筑物的效果图,他们分组讨论,利用家园配合准备材料,刚开始造型时,孩子们就遇到了各种难题,如:固定拼树枝框架时,他们用双面胶和透明胶粘,可一松手就散开了,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尝试,由于工具材料的相对单一,没能支持孩子的创作活动,孩子似乎失去了活动初衷的热情。
大班户外自主美术区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老师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室内外联动,将活动迁移,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工具,提供幼儿自由创作的艺术空间,给孩子更多的美术创作时间,通过材料的摆放、氛围的营造,这些元素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乐趣无穷。
2.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材料就是“无形”的教师,观察可见,在提供辅助工具材料方面,无论是品类和数量都是不足的,因而限制了幼儿的创作。如在创作城堡造型时,孩子们自主地在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和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产生问题,为解决问题,孩子会有新的需求和新的活动计划,老师应向幼儿提供适宜的工具和材料,支持孩子的活动。
二、大班户外自主美术区游戏材料调适策略
(一)低结构材料,丰富创作经验
大自然的各种自然物、生活中的各种废旧品等“低结构”材料,都是孩子户外自主美术体验活动的必需品。老师在生活中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物品,并安排了多个存放物品的空间,经常和孩子对材料分类,在这个过程中,不但环保意识增强,还能在分类过程中熟悉材料,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如有一次,可可用竹篮子、乒乓球、松果、绒布条做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大眼鸟”,她把“大眼鸟”的头插到草丛中的荔枝树干时,大家都被她的作品惊艳到了,纷纷仿效,孩子们从家里把奶粉罐、贝壳、可乐瓶等材料都拿回来尝试,做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小动物等小手工,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
(二)亲子探寻,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生活在多元化的环境里,从家里、社区到幼儿园,这里面有很多可挖掘利用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立体造型户外自主游戏,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户外自主美术体验的了解,家长了解到孩子参与艺术活动的价值,为推进游戏的发展,发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如:鸣鸣爸爸看到孩子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发展和进步,他利用本土特有的乡村资源,和孩子走进老家的木工坊制作木头桌子、木头椅子,并分享拍摄了鸣鸣和家人一起制作的过程视频和照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拓展了对自然材料的可创造性方面的认知,熟练使用工具,有目的的完成作品。回到班上,老师适时和鸣鸣进行对话,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作品的想法不断调整,迸发出新的创意,不断完善作品,家园共育进一步激发幼儿开展下一步活动的兴趣。
(三)调整材料,丰富使用经验
在一次户外自主游戏结束过后,有孩子提出想放一些装饰门铃、门牌在“城堡”上面,于是在游戏前,老师在工具箱里悄悄地投放了很多现成的门牌和门铃。结果孩子们把铃铛一放就完事了,活动并没带来更多的探索发现,由于老师提供的门牌很“高结构”,有固定的形状和装饰,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能较快掌握材料的使用规则,孩子对这些材料没有迸发出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针对这一现象,老师适时介入了孩子的活动,和孩子讨论:“还能用什么材料设计一个特别的门牌?”孩子们马上说了很多想法,他们说可以利用前段时间收集的木板、瓦片、木棍、贝壳……这些“低结构”材料在孩子眼里确定了要变成“门牌”的任务,有了任务,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有的在上面涂色,有的粘贴树叶树枝装饰,通过随意组合,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投放新材料后,老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反应,通过他们的动作以及与同伴间的交谈,分析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故事来判断材料投放材料的时机是否恰当,然后再作调整,同时也可以创设更多的氛围环境,推动游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指向幼儿审美经验发展的美工区材料投放与指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美)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陈妃燕,彭楚云,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李春.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 赤子,2019,000(0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