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畅想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kj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茶季,行走于云南的山水之间,可能是每一位迷恋普洱的茶友心中难舍的情怀,那里不仅有温和宜人的气候、绚丽明亮的高原美景,还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和幽幽的茶香。这个春天,我终于决定放下往日的繁复,走进这充满梦幻的彩云之南,只是此次我们走访的路线不同于往日,不看洱海的风起云涌,不访丽江的秀水山川,只是顺着记忆中的“老字号”,走进南糯山、布朗乡……看看古茶园的旧貌新颜。
  海拔在1700多米的南糯山距州府景洪市大约有20公里的距离,距勐海县城区也有20公里,是景洪和勐海的气候隔离带。这里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溪泉潺潺,动植物物种丰富,有许多典型的热带雨林奇观,属于天然的原始森林公园。掩隐在茂密森林里的是难以计数的古茶树,盘根错结、老态龙钟的古茶树承载着久远与沧桑,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的村民,远古的茶韵,使得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村民如茶般热情。顺着村寨里的石板路,你会看见许多古朴的牌匾,“元泰丰”、“同兴号”、“车顺号”……当这些熟悉的名讳——在眼前,亲切而又有些陌生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瑞贡天朝的金字招牌依旧,无需多言便把我们带回那往日繁华的滇茶时代。当年那雄壮的马帮便是在这里启程,把云茶带到了川藏边疆。尽管经过岁月的变迁。但这里还是保存了些许茶的记忆。
  恰逢春茶采摘、制作的季节,这时候走进寨子里,家家户户都飘着清新的茶香气,屋前房后大大的竹扁里都晾晒着新制的毛茶。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好客的哈尼族朋友都会热情地把你领进屋子,把火塘烧得旺旺的,泡一壶刚采下的茶。请你品一品。听闻我们是特意寻茶至此,热情的他们更是邀请我们在寨子里过夜,好待明日天气晴朗的时候,一同去茶园采茶。在和寨子里的村民聊天时,我们了解到,虽然今年的雨水对于云南而言似乎多了一些,但这并不妨碍茶树的生长,只是愁煞了等着采头春茶的哈尼族朋友们,难得的晴天,大家都急忙出动到山上采茶,生怕多待几日错过了时机,新芽就变成了“老叶”。
  走进森林也就走进了古茶林,走进村庄也就走进了茶乡,随处可见的古茶树。随时可见的茶事可以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这里茶经济的繁荣和采茶制茶规模的宏大。茶叶与生活在这里的哈伲族人民的生活、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把茶叶称为“诺博”(财富的意思)。所以村寨里的人对茶山、茶园、茶树都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候着茶山的一草一木,虔诚地向茶山祈祷风调雨顺,以感恩的心情,采下茶叶、制作茶叶……在茶园的小路上,随处可见他们世世代代留下的祈福标志,高耸的古茶树也如同村寨的长者一般,庇护着这群善良的村民。
  体验完了茶山村寨里的原生态茶生活,现代化的云茶厂则让我们对普洱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在制作工艺上,他们还是坚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序,但规范的流程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监控规定,使得这古老的茶有了新的滋味。
  此次的云南之行,留给我们的印象如云茶般令人回味。十天的行程对我们来说是最长的一次外出。但对去如此一个移步换景的处所显然又太过短暂,没能见到的美景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也许正因为如此,奇妙的彩云之南云才会成为我们永恒的魅惑。
其他文献
春夏祭礼    作者:老古  茶品:台湾高山乌龙茶  茶道:功夫茶泡发  茶具:白瓷若琛杯;陶制托盏;白瓷茶则;竹制茶荷;海棠花插花;竹帘为茶席底布。  茶席主题:春天的某日,天气微漾,高山茶的清冽韵致能够在这样的天气里更深长细腻地表现出来。茶器除品杯以甜白釉的品杯来感受纤回的香气和细腻的口感外,茶碗、杯托、花器多是暖色调的陶器,而蓝色席布上一枝北方早春的海棠更是微带清寒季节的鲜明意味。  茶品:
期刊
和普洱茶打交道已经五年有余,积累下了很多与普洱茶有关的记忆,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的那一群普洱茶客。  这一群普洱茶客虽不像金庸笔下的剑客个个身怀绝技,但对茶的理解却也个性十足,在普洱“江湖”中不可复制。他们对普洱茶的认识和喜爱也始于那段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的时期,他们在普洱茶的跌宕起伏中始终保有一颗真诚而平静的好茶之心,面对茶市里的剑拔弩张,他们对普洱荼有的只是一份悠然闲适的品茗之心。  “因为普洱
期刊
这是一件来自云南的艺术品,和茶有关。  有人称其为“醒茶罐”,用来盛放普洱茶。在云南,人们总是会用各式各样的器皿来盛放心爱的普洱茶。用心存放的普洱茶会在时光的发酵中慢慢陈化成如葡萄酒般的美妙饮品。  因此,在普洱茶遍地的云南,“醒茶罐”是常见之物。  这款“醒茶罐”采用黑陶制成,是云南特有之物,也很罕有。黑陶器物的封闭性好,可以让茶与外界的环境隔绝,同时也能吸收杂质,还原茶之本味。一件好的“醒茶罐
期刊
20年,足够改变一个人、改变一座城、改变一个产业。  对于福建茶,20年来的改变不只是一点点。从闽南乌龙的工艺创新,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安溪铁观音连锁茶店;从正山小种新工艺产品“金骏眉”的出现,到福建红茶的重放异彩;从闽北乌龙的升温并风靡市场,到“印象大红袍”的华丽上演,以及很多新品种的研发、大型茶企的涌现、传统文化的复苏……数不清,道不尽的改变让福建茶成为闽人引以为豪的特色产业之一。  然而,在细数
期刊
轻别离,重想念  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剑池留故事,月树即他方。  应世缘须别,栖心趣不忘。还将陆居士,晨发泛归航。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你我本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灵魂,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缘分是冥冥的上苍早就设定好的。正因不甘于流于世俗、泯然众人,在茶香诗情的牵引下,出生在不同年代、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相遇、相识、相交了,而且还是相见恨晚。和你以及一群像你这
期刊
上期和壶友们讨论了日式生铁壶的保养与使用,引起不少壶友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不少的壶友对于日式生铁壶的投资收藏知之甚少。本期“三人行”邀请三位壶友就“日式铁壶的投资与收藏”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探讨。  卦卦:老铁壶既可用来作煮水器养生,又可当作一件艺术品欣赏,亦或是当古董品收藏,三合一的特性让其备受青睐。上一期,我们和部分壶友讨论时就发现日式生铁壶(老壶)的身价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兴旺而水涨船高,甚至
期刊
在世博园,一个小小的特展馆因为有茶而走进人们的视线,来往的游客中大多是闻香寻茶而来。中国茶与中国茶艺是珍贵和美好的事物,每个寻茶的人都怀着虔诚的情感:  来自中国福鼎的白茶清香幽远,独具魅力,像蛊物般俘获着人心。走进特展馆的中外游客或驻足欣赏白毫银针的曼妙身姿,或静坐品尝白牡丹的清冽芬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白茶。    特色馆里的特色    上海世博园里有个一层小展厅,名为“特色商品展”,规
期刊
“茶席设计”是2000年以后才逐渐被使用的一个名词,泛指在一个特定的展览空间,创造出具有艺术特质,并藉由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可以实际应用于品茶的场所作品。因此,茶席设计除了涉及一件作品从场地与时间之中去营造自己的艺术意涵之外,这种互动还意味着一件作品对于场地与时间所能产生的重新诠释的功能。  茶席设计显然已是一门艺术,至少是一门“准艺术”。如何欣赏茶席设计是一项较难回答的问题。茶席设计的最大作用是
期刊
从第一件青花瓷在窑火中诞生之日起,色白花青的它就注定要领略世人惊羡的眼光。自唐滥觞,历两宋之沉寂,至元则臻于成熟,步入鼎盛。当它作为饮茶的器具时,其“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的特质,更是能把茶汤的色香味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被爱茶人视若掌珍。  青花瓷茶器以器身的青花纹饰见长,花草、鸟兽、虫鱼、人物、吉祥图案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形制上就稍显单一,多以常规器型为主。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近
期刊
现在茶界经常举办茶道表演与茶道比赛,有时说是茶艺表演或茶艺比赛,姑且视为同样的意思。事后常听到这样的评语:那只是为表演而表演。生活哪里是这样的?也常听到得奖的人在做心得报告时说:我平时不太喝茶的,妈妈要我参加这次的比赛,把我送到茶艺馆练习了一个礼拜,没想到居然得了第一名。  先说第一个现象。茶道表演必须以述说茶文化为主轴,如果只是借茶道之名而行歌舞表演之实,则应该称其为茶艺歌舞;再说第二个现象。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