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阵子看央视《对话》节目,嘉宾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主要谈及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相关事宜。即从2006年起,复旦大学在每年固定的高考形式外,学校开始实行定额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采取口试、面谈、实验操作等形式,即一年两次考试两次招生,每年自主招生人数为300人左右。这里我想就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复旦大学能破除几十年的统一笔试的高考体制,采取面试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核录取,这无疑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革新,也是对我国传统高考录取形式发起的一种挑战。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年面试中的部分考题:
1. 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
2. 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3. 你对“安乐死”有何看法?为何我们要禁止“安乐死”?
4. 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5. 你一生中有否受到挫折?它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6. 讲讲你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包括想要从事的行业和你的追求目标。
7. 不少媒体披露过医生收红包的事件,对于医德问题,你有何看法?
8. 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
9. 如何用“文化指数”来衡量国家的实力?
10. 谈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11. 面对企业的金钱诱惑,你会放弃科研吗?
12. 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有何感想?
13. 你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4. 你对雷锋怎么看?
15. 你是否知道矛盾论?请运用矛盾论解题。
16. 中国迟迟没有新闻立法,为什么?
17. 你怎么与父母沟通,尤其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
18. 创新对社会有何作用?
19. 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有何看法?
多么有意思又颇具意义的考题!通过这些考题,不难看出,问题的内容多样且与时代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不仅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尽可能地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察,从知道父母的生日与否到对医德的看法到责任感的具备再到矛盾论的认识、创新的作用,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关键的还在于,通过学生对语言和文字、肢体语言等的表达,能够看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尤为重要。与渴望明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相比,专家和评委们更期待看清楚的是,这些学生究竟具备了哪些能力?他们能否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情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碰到每个问题都不一定能对答如流,评委专家的本意也并非是期望他们出的每一道题学生都能清楚知道正确答案,其实,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都应是评委们考核的重中之重。
复旦大学能够突破陈规,采取灵活多样的面试题型,敢于向权威的高考制度发起挑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胆识和魄力,确实是值得称赞的。当然,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高考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如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文理科的侧重考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致了一考定终身、高分低能等问题的产生。复旦大学采取的这类自主命题、自主面试录取的方式则可以大大避免类似问题。当然,复旦大学的这种举措仍处于初步的施行阶段,也存在着很多可待商榷和改革之处,如只有上海本土的优秀考生具备考试资格,其他地区的学生均不满足报考基本条件。试问,若只允许本埠学生报考,那么,教育平等的原则将如何体现?再比如,所谓面试,勿庸质疑需要一定量的专家和评委对考生进行考核评分的问题,那么,这里同样涉及一个关乎教育是否公平的问题,怎样能保证这些专家和评委做到绝对的公平、期间不掺杂自己对考生的任何主观因素呢?若不公平,有没有监督这些专家和评委的组织?另外,由于自主招生为近2年来产生的“新生事物”,现在就说这类自主招生制度一定能从根本上真正改变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还言之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制度,的确给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高考制度进行单一笔试录取模式的基础上,敢于进行大胆的科学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相对轻松且又颇有价值和意义的面试题目对考生进行录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与改革。
也许,这次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改革还不足以称为我国高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但至少复旦大学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魄,敢于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到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考核内容和录取标准,实行一年两次考试两次招生。这作为我国近代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改革事件将会彪炳史册!至于这种自主招生日后将如何完善,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拭目以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愿龚自珍先生的理想能够在今日的高考制度中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石 炯
复旦大学能破除几十年的统一笔试的高考体制,采取面试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核录取,这无疑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革新,也是对我国传统高考录取形式发起的一种挑战。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年面试中的部分考题:
1. 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
2. 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3. 你对“安乐死”有何看法?为何我们要禁止“安乐死”?
4. 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5. 你一生中有否受到挫折?它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6. 讲讲你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包括想要从事的行业和你的追求目标。
7. 不少媒体披露过医生收红包的事件,对于医德问题,你有何看法?
8. 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
9. 如何用“文化指数”来衡量国家的实力?
10. 谈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11. 面对企业的金钱诱惑,你会放弃科研吗?
12. 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有何感想?
13. 你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4. 你对雷锋怎么看?
15. 你是否知道矛盾论?请运用矛盾论解题。
16. 中国迟迟没有新闻立法,为什么?
17. 你怎么与父母沟通,尤其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
18. 创新对社会有何作用?
19. 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有何看法?
多么有意思又颇具意义的考题!通过这些考题,不难看出,问题的内容多样且与时代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不仅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尽可能地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察,从知道父母的生日与否到对医德的看法到责任感的具备再到矛盾论的认识、创新的作用,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关键的还在于,通过学生对语言和文字、肢体语言等的表达,能够看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尤为重要。与渴望明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相比,专家和评委们更期待看清楚的是,这些学生究竟具备了哪些能力?他们能否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情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碰到每个问题都不一定能对答如流,评委专家的本意也并非是期望他们出的每一道题学生都能清楚知道正确答案,其实,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都应是评委们考核的重中之重。
复旦大学能够突破陈规,采取灵活多样的面试题型,敢于向权威的高考制度发起挑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胆识和魄力,确实是值得称赞的。当然,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高考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如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文理科的侧重考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致了一考定终身、高分低能等问题的产生。复旦大学采取的这类自主命题、自主面试录取的方式则可以大大避免类似问题。当然,复旦大学的这种举措仍处于初步的施行阶段,也存在着很多可待商榷和改革之处,如只有上海本土的优秀考生具备考试资格,其他地区的学生均不满足报考基本条件。试问,若只允许本埠学生报考,那么,教育平等的原则将如何体现?再比如,所谓面试,勿庸质疑需要一定量的专家和评委对考生进行考核评分的问题,那么,这里同样涉及一个关乎教育是否公平的问题,怎样能保证这些专家和评委做到绝对的公平、期间不掺杂自己对考生的任何主观因素呢?若不公平,有没有监督这些专家和评委的组织?另外,由于自主招生为近2年来产生的“新生事物”,现在就说这类自主招生制度一定能从根本上真正改变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还言之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制度,的确给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高考制度进行单一笔试录取模式的基础上,敢于进行大胆的科学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相对轻松且又颇有价值和意义的面试题目对考生进行录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与改革。
也许,这次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改革还不足以称为我国高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但至少复旦大学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魄,敢于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到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考核内容和录取标准,实行一年两次考试两次招生。这作为我国近代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改革事件将会彪炳史册!至于这种自主招生日后将如何完善,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拭目以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愿龚自珍先生的理想能够在今日的高考制度中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石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