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鉴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的任意发挥之上,班主任老师应加强引导,促进德育效果的实现。本文从审美角度对班级文化加以分析。
关键词 班级 文化 中职
班级文化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体现了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也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方向性引导。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适当地加入美的元素,会对整个班级文化的形成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一、美的必要性
中職学生虽不是人生的失败者,但无疑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缺乏人生目标、自控能力差、做事情缺乏原则、特别是无论生活、学习都重感性认识等。所以,环境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着更多的影响,比如在整洁的教室里一旦出现两三处垃圾,很快,大家都会成为垃圾的制造者而非卫生的保持者。如果当班主任问及谁扔了垃圾时,大家便会忘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甚至他们会认为反正卫生已经这么脏了,多一些又何妨,就算被老师发现也是一脸的无所谓。鉴于他们的此类特点,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更应突出“正面”引导,唤起学生对正确观念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发生内心地产生羞耻感,才能帮助学生自觉地行动起来。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入美的元素,会使中职生通过感觉器官渗透理性因素,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什么是美
真善美一直是我们人类孜追求的境界,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是真与善的结合与升化,一般通过文学、艺术等文化手段加以体现。著名哲学家康德早已在他的三部曲里有过详细的论述,他根据先验综合方法提出了审美判断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将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也就是说人能够将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家则在康德基础上,将个体感觉扩大化,并做为产生美的依据。
基于以上理论,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美的指导与引领,通过美的班级氛围充分与学生的自我感觉相融合。
但是,一些班级总有这样的现象:或是花里胡哨,拉一些金花、悬挂些飘带,或是加入一些非主流时尚元素。这些并不奇怪和难以理解,因为十五六岁的孩子本身就处于一个极其多元化判断时期,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审美标准,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同类群体因素的影响。曾经有一个班级里就出现了即便在成人世界也曾流行一时的骷髅头形象,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美的意义,只觉得好玩的、新鲜的、“流行的”或是刺激的、“大众化的”、“耀眼的”便是美的。
所以,美不仅仅在于形式和外观,它一定是包含了一定的价值取向的艺术表现。在我们人类社会里,除了眼球看到的五光十色、色彩斑爛之外,美的表现无处不在:自强不息是种拼搏之美,挥泪流汗是种勤劳之美、悦纳万物是种胸怀之美、蓬蓬勃勃是种生命之美……做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有意地将这些“美”的元素引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培养并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观念。
三、美的元素选择
中职学校因专业设置、学生生源等实际状况而导致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等影响下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选择怎样的元素加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使班级“看起来更美”便需要班主任老师充分掌握本班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清一色的都是女孩子,走进她们的班级,总觉得走进了童话世界,浪漫与幻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部分孩子在校表现一般都相对较好,而且思想单纯,缺乏对职业和社会现实的理性认识,因此,针对这类班级,班主任老师就要刻意地减少班级浪漫氛围,多融入一些促进她们进行理性思考的内容,比如“刚性”的物体等,可以让图画少一些,文字多一些。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男生来说,他们不仅表现在与女生的性别差异之上,同时也有着自身特殊的表现,这些学生长期地沉浸与人机对话之中,他们的关注目光更多的在虚幻世界,而与现实生活却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所以缺乏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甚至是对家庭、生命的有效尊重。对于这个群体,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则应该多使用一些柔和、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年级的不同,在元素的选择上可以不断地改变,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
四、对美的引导
对学生特点和把握和美的元素选择这些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都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切建立起来之后的价值引导工作,否则,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切成果都将形同虚设,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笔者曾经带过的一个计算机班级,充分利用了班级文化中存在的美的元素,长期对学生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班级中男生多的特点,班主任老师在班上放了一盆仿真花,仿真花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长时间保持鲜艳的色泽,也不会被这些毛手毛脚的男生给迅速夺去生命。刚开始,大家不以为然,觉得它的存在无非就是一个装饰。一个清晨的早读时间,阳光很好,通过宽大的玻璃刚好透射在那盆花上,被照得通体发亮,且分外鲜明。这时,班主任赶紧抓住这个时机,让大家把目光投射到花盆上,果真不出所料,同学们似乎发现这盆被自己忽略的假花竟然如此美丽,唏嘘赞叹着,在氛围的帮助下,老师顺势提问学生它美在何处,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回答,接着,便问如果这是一盆真花,现在会是什么情况。大家哄堂大笑,自然,都已经想到了它的命运。于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同学们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全神贯注地盯着这盆花至少看一分钟,且把它当做真花来爱护。而每隔一周或两周,老师都会随机提问学生,又从花里看到了什么。有的回答说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有的说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有的说看到了妈妈的脸庞等等。时间久了,这些学生就会将对花的感情扩至班里甚至校内、校外,毁坏公物的少了,对生命的尊重多了,打架的人少了,乐于帮助别人的多了。
美的班级氛围里,诞生了一群关注“美”的男孩子。
(作者单位: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
关键词 班级 文化 中职
班级文化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体现了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也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方向性引导。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适当地加入美的元素,会对整个班级文化的形成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一、美的必要性
中職学生虽不是人生的失败者,但无疑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缺乏人生目标、自控能力差、做事情缺乏原则、特别是无论生活、学习都重感性认识等。所以,环境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着更多的影响,比如在整洁的教室里一旦出现两三处垃圾,很快,大家都会成为垃圾的制造者而非卫生的保持者。如果当班主任问及谁扔了垃圾时,大家便会忘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甚至他们会认为反正卫生已经这么脏了,多一些又何妨,就算被老师发现也是一脸的无所谓。鉴于他们的此类特点,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更应突出“正面”引导,唤起学生对正确观念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发生内心地产生羞耻感,才能帮助学生自觉地行动起来。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入美的元素,会使中职生通过感觉器官渗透理性因素,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什么是美
真善美一直是我们人类孜追求的境界,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是真与善的结合与升化,一般通过文学、艺术等文化手段加以体现。著名哲学家康德早已在他的三部曲里有过详细的论述,他根据先验综合方法提出了审美判断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将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也就是说人能够将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家则在康德基础上,将个体感觉扩大化,并做为产生美的依据。
基于以上理论,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美的指导与引领,通过美的班级氛围充分与学生的自我感觉相融合。
但是,一些班级总有这样的现象:或是花里胡哨,拉一些金花、悬挂些飘带,或是加入一些非主流时尚元素。这些并不奇怪和难以理解,因为十五六岁的孩子本身就处于一个极其多元化判断时期,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审美标准,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同类群体因素的影响。曾经有一个班级里就出现了即便在成人世界也曾流行一时的骷髅头形象,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美的意义,只觉得好玩的、新鲜的、“流行的”或是刺激的、“大众化的”、“耀眼的”便是美的。
所以,美不仅仅在于形式和外观,它一定是包含了一定的价值取向的艺术表现。在我们人类社会里,除了眼球看到的五光十色、色彩斑爛之外,美的表现无处不在:自强不息是种拼搏之美,挥泪流汗是种勤劳之美、悦纳万物是种胸怀之美、蓬蓬勃勃是种生命之美……做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有意地将这些“美”的元素引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培养并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观念。
三、美的元素选择
中职学校因专业设置、学生生源等实际状况而导致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等影响下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选择怎样的元素加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使班级“看起来更美”便需要班主任老师充分掌握本班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清一色的都是女孩子,走进她们的班级,总觉得走进了童话世界,浪漫与幻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部分孩子在校表现一般都相对较好,而且思想单纯,缺乏对职业和社会现实的理性认识,因此,针对这类班级,班主任老师就要刻意地减少班级浪漫氛围,多融入一些促进她们进行理性思考的内容,比如“刚性”的物体等,可以让图画少一些,文字多一些。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男生来说,他们不仅表现在与女生的性别差异之上,同时也有着自身特殊的表现,这些学生长期地沉浸与人机对话之中,他们的关注目光更多的在虚幻世界,而与现实生活却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所以缺乏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甚至是对家庭、生命的有效尊重。对于这个群体,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则应该多使用一些柔和、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年级的不同,在元素的选择上可以不断地改变,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
四、对美的引导
对学生特点和把握和美的元素选择这些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都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切建立起来之后的价值引导工作,否则,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切成果都将形同虚设,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笔者曾经带过的一个计算机班级,充分利用了班级文化中存在的美的元素,长期对学生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班级中男生多的特点,班主任老师在班上放了一盆仿真花,仿真花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长时间保持鲜艳的色泽,也不会被这些毛手毛脚的男生给迅速夺去生命。刚开始,大家不以为然,觉得它的存在无非就是一个装饰。一个清晨的早读时间,阳光很好,通过宽大的玻璃刚好透射在那盆花上,被照得通体发亮,且分外鲜明。这时,班主任赶紧抓住这个时机,让大家把目光投射到花盆上,果真不出所料,同学们似乎发现这盆被自己忽略的假花竟然如此美丽,唏嘘赞叹着,在氛围的帮助下,老师顺势提问学生它美在何处,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回答,接着,便问如果这是一盆真花,现在会是什么情况。大家哄堂大笑,自然,都已经想到了它的命运。于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同学们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全神贯注地盯着这盆花至少看一分钟,且把它当做真花来爱护。而每隔一周或两周,老师都会随机提问学生,又从花里看到了什么。有的回答说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有的说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有的说看到了妈妈的脸庞等等。时间久了,这些学生就会将对花的感情扩至班里甚至校内、校外,毁坏公物的少了,对生命的尊重多了,打架的人少了,乐于帮助别人的多了。
美的班级氛围里,诞生了一群关注“美”的男孩子。
(作者单位: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