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立足本地特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本校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所凸显的作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真正要把校本教研理念和实践在学校扎根,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为此,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下面是调研后的一此思考。
  
  1 缘起
  
   上学期笔者在对全市小学的调研中,把学校的教研活动情况做了专门的调查研究,从了解的情况,部分学校还沿袭着传统的教研方式,教研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效率低下,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从笔者摘录的某小学数学教研组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表就可以看出端倪。
   ××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2 对传统教研活动的反思
  
   仔细分析上面的活动安排,与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有本质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2.1 缺乏“研”的灵魂——问题。什么是研究?一般来说,研究是指对某种现象或问题加以调查、审查、讨论及思考,然后分析和综合所得的结论或结果。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和灵魂,离开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教学研究活动就无从谈起。从上面的活动安排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校安排了16次活动,其中有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还有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但看不出学校教学教研组在这个学期内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怎么来解决问题的。因此,这样的教研活动也仅仅是活动而已,基本没有研究的内涵。
  2.2 缺乏“研”的动力——教师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比较注重教材教法的研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落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过分强调竞争,相互封闭,并缺少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所以教师没有参加积极性。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应付学校考核。
  2.3 缺乏“研”的严谨——研究的系统性。研究活动在问题确定以后,就会围绕问题开始系统的研究行动,目标非常明确,行为指向清楚,过程比较严谨。而纵观传统的教研活动,目的性不强目标含糊不清,活动比较随意而且零散。从上面的活动安排我们可以看到,理论学习的内容是零散的,教学研讨是没有主题的,整个学期的活动是不成系统的。
  2.4 缺乏“研”的跟进——问题的解决。教学研究活动与人类的其他研究活动一样,一般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进行试验、反思——修改计划”的实践性循环是典型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看到,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因为没有问题,所以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真正的实验和反思。更谈不上解决了什么问题。因为没有一线教师真正需要解决的、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他们也不可能进入到这样的研究状态。
  
  3 有效校本教研策略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的校本策略,这已为大家所共识。除此之外,我认为以下方面也非常关键。
  3.1 问题驱动——校本教研的起点。从研究的角度讲,没有问题,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小学数学学科角度讲,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进,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随之而来。虽然很多课程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作了引导,教育部门对各个层的教师也进行了大量培训,但教学中很多实际问题不是通过这些途径就能解决的,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
   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是校本教研的良好开端。 对如何提出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提出建议,请一线教师提出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并由教师们集体研究,共同梳理,集体攻关,在每个层次上组织经验交流、研讨,不断将研究推向深入。就小学数学来讲,问题的提出必须要遵循几个原则:①现实性原则,即问题一定要来自教学实际;②可行性原则,即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像从来没有研究经验的,可以从很具体的教学问题开始,如教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如果以教研组为单位研究,研究的问题可以宏观一点儿,如数学教学中一些共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果从学校层面上来研究,则可以研究某些方向性的问题,如学校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特色等;③必须要有研究价值,要能真正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不搞重复研究。
  3.2 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的平台。有人把校本教研概括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道出了校本教研的目的、研究范围和途径。校本教研以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平台,这是由校本教研的本质决定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某些理论方面比不上专家学者,可他们具有专家学者所不能比拟的具有教学实际经验的优势。校本教研就是要利用这个优势、 放大这个优势。Bukingham在他的《教师的研究》(Research for Teacher)一书中阐释了这样的观点: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个人工作以生命和尊严。我理解Bukingham 所说的教师的研究机会,应该就是立足于教学、以课例为主的研究。
   课例研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研究手段。课堂观察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对学校的调研中,我发现教师们对课堂观察的目的、要求和基本方法都不是很清楚。主要表现为:只关注教学细节,不关注研究问题本身;只关注教师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只关注教学流程,不会收集整理数据;课后只有简单评课,就是论事,没有数据分析,跟进研究;在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中,课例分析往往是经验判断多、演绎思辨多,实证数据和归纳式结论相对较少。
   研究表明,课例研究要深入开展,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非常重要,而这些外来力量可以带来关于学生、学科和教学的不同观察视角和研究观点,是课例研究深入进行的有利条件。外来力量还应当包括各级教研员、校外专家教师、某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等。总之,外来力量可以打破研讨活动中的旧平衡,为课例研究带来新的活力。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开展课例研究时,很少请一些专家或名师参加,这里有意识的问题,也有学校经费、教研体制等问题,少数学校即使邀请专家参加,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长期坚持。
  3.3 进入研究状态——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开展了一场“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目的是反对外来的研究成果或观念对于教师的控制,试图改变教师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或纯粹依赖习惯、经验的状况。实际上,教师开展研究,应该成为教师解放自己、张扬自身主体性的职业生活方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少能有教师真正进入这种研究状态。平时参加教研活动是因为学校制度的规定,而不是真正进行研究活动。
   所谓“进入研究状态”,我想就是一切活动都要有目的地围绕解决问题进行。下面以“上研讨课”和“听课”为例,来区分什么是进入研究状态和没有进入研究状态。
  表1:以“上研讨课”为例。
  
  
  表2:以“听课”为例。
  
  
   在学校,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无研究内涵活动,上面的例子很多。如果没有进入研究状态,一切形式的活动都不是真的校本研究,当然也不会取得研究成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职业学校学生教育方法的一个新探索——提前导向教育法。介绍了该教育方法的含义、特点、可行性研究以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 提前导向教育法 职业学校学生 教育方法探讨     在职业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才,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使命。通过本人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并对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认为提前导向教育法是职业学生教
期刊
长期以来受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会计教学中过分偏重于理论讲授,而相对忽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是教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导学式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1 理论依据     导学式案例教学方法是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的方法。改变长期以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教育活动。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或主要学科教学及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1 体育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1.1
期刊
1 问题提出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高效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目标,是我们教学改革中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条件的不断改进,证实了教学手段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且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广大教师积极主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培养独立、主动、创新型人才搭建了平台。鉴于此,我将
期刊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一个“读”字入手,紧扣一个接一个的“悟”字来展开教学。这一个“读”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尝试着“三读一迁移”的教学方法,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1 读为“读通”     要想弄懂一篇文章的意思,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一篇文章的情感,其首要条件是把文章读通。试想,如果连读都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又怎能谈得上体会和领悟其中的
期刊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初中数学应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去认识数学领域中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下面我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和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更好地驾驭课堂,实施创造性教学,值得作一番探讨。    1 教学机智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机智是教师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高度责任感和智慧水平的结晶,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新的世纪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职专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
期刊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发展,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