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中奋勇前行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世界经济上空的沉沉黑云,滚滚翻卷,不断蔓延。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去年11月,中国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是调整振兴产业和加强科技支撑的一揽子计划,是改革创新和实现新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是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保障的一揽子计划。半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不但使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应对危机。促进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践也清楚地表明:这场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面临着外需不足导致出口不振的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属来之不易。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
  
  扩内需、促外需,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
  
  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赛跑,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和促进外需,努力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内容。
  人们注意到,这半年多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了33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74项议题。其中,31次会议、51项议题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直接相关。
  面对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全面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政策的着力点。自去年第四季度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中央加大了政府公共投资力度。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57亿元,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截至4月30日,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已累计安排下达5189亿元,执行进度为57%。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以投资促消费是这一揽子计划的重要支点。从拿出巨额财政补贴鼓励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到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从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到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一份份“真金白银”的财政支出,一项项力度空前的举措部署,成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利器。
  为支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250亿元补贴资金。财政部数据表明,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十分踊跃,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出现逐月翻番态势。截至4月底,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突破760万台件。近日,国家又出台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中央财政用于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增加到50亿元,同时安排20亿元用于家电“以旧换新”。
  受政府出台的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汽车振兴规划等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在第一季度全国汽车销售268万辆基础上,4月份国产汽车销售继续攀高,销量超过115万辆,同比增长25%。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保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海关总署今年5月1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虽然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前四个月同比下降20%以上,但继3月份进出口实现环比增长后,4月份我国进出口环比再现增长,外贸呈现企稳迹象。
  我国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因此一年可减负1200亿元。据测算,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说,通过着力调整内需和外需结构,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解近忧,谋远虑,在一揽子计划推动下,今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显现出积极变化:
  ——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6.1%,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持续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前四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扩大投资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显现;
  ——中央投资带动效应显现,去年第四季度1D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全部开工,今年新增2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已下达80%以上;
  ——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前四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发电量、用电量降幅缩小;
  ——前四个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消费潜力进一步发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5%,扭转了持续一年多的下降局面……
  “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我国政府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应对危机政策措施出台的速度、频率和力度,世所罕见。从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迹象看,形势比预料的好。事实证明,中央为应对经济困难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是及时、正确和有效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经济仍处于困难时期。要落实好中央各项措施,把好的苗头稳定住。”
  
  调结构、重创新,培育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危”中寻“机”,努力抢抓机遇为今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这半年来,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一揽子计划的主攻方向。
  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投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资金约为37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的资金约为210。亿元,两项合计占到了总投资近15%。
  “这次中央扩大投资的方向非常明确,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建设,在积极拉动即期内需的同时,努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没有用于‘两高一资’和扩大产能的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说。
  这一揽子计划中,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令人瞩目。面对外部空前严峻的压力,中国的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工业增长乏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的40天内,国务院连续召开六次常务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十项规划涉及范围之广、政策力度之大、决策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调整”和“振兴”并重是十项 产业规划的突出特点。据初步统计,十项产业规划的关键词中,“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出现九次,“推进产业重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出现六次,“淘汰落后产能”出现四次……
  “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一个中长期结合的规划,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要为应对当前的危机发挥作用,同时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说。
  受益于投资、消费拉动和调整振兴规划,一些主要产业开始出现积极变化。比如,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稳步上涨。在石化协会重点跟踪的168种产品中,3月份平均价格比上月上升的有81种。
  在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效果继续显现。今年第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
  协调区域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优先决策的重点领域之一。过去半年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振兴重要举措的推出,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地带,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也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部署: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投入1000亿元,加快一批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强重点产业振兴的科技支撑,强化科技人力资源建设;今年安排200亿元财政贴息,带动4000亿元贷款,专项投入企业技术改造。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又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样是深化改革的契机。半年来,国家加大改革力度,以继续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机遇,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确保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半年来,酝酿多年的成品油税费改革开始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国家还取消和停征了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今年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包括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服务业体制改革,加快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举措,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提振市场信心和扩大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显示出国家力促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
  这半年来,不断出台的调控、改革举措,勾勒出中国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内涵上不断提升和扩展,更加注重短期保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方式转变的结合,推动中国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经济减速使得百姓生活压力增加,就业、上学、购房、看病等问题更加突出。面对经济困难的局面,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只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进一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过去半年,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努力编织起一张可靠的社会保障网络,成为政府保增长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强化保障、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了7285亿元的民生支出,其中,安排就业资金增长66.7%;保障性安居工程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近四成;教育支出增长23.9%。
  半年来,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一个个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开始启动,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得到改造,一项项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加快。低收入群体的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
  困难,前所未有;保障与改善民生政策出台的密度,同样前所未有。
  强化社保体系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近几个月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今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政策已兑现到企业退休人员;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将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今年还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面达到10%的县区。
  农民工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工人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面对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就业和生活上带来的困难,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民工培训l,吸收更多农民工就业;建立包括工伤、医疗、养老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及转移接续制度正在制定。这些将大大改善广大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加快完善保障体系,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规划,今后三年,各级财政将新增投入8500亿元,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五项改革。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等在内,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到今年4月底,基本建成约6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半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提速。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84亿元,2009年增加到493亿元,增长1.7倍。三年内,约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将提前得到解决。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企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困难,国家千方百计保障和扩大就业,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就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工作发出通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杠杆,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再就业。经过努力,当前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今年前四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5万,扭转了去年第四季度持续下滑的态势。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今年,国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抓紧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政府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安排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合计1230.8亿元。其中90%已于今年第一季度下拨完毕,力度之大为历年之最……
  半年来,大量的民生投入、一系列民生政策正在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到4月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6%。
  一些海外媒体评价说,保增长和重保障、惠民生挂钩,本质上是中国实施经济转型战略的前奏。如若成功,中国必将迎来另一个充满潜能的发展机遇期。
  “让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会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动力。这会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希望所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指出。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蔓延,尚未见底,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和潜在风险还很多。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前进道路还会有曲折,困难很多。我们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全面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在挑战中奋勇前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其他文献
在喜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这次盛会,各国政要贵宾云集,21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16个论坛交相辉映,155家媒体共1347名中外记者到会报道,2万多名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商品成交额15.97亿美元,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6个,广西签约金额38.77亿美元。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
期刊
编译/丘文敏    繁荣出现裂痕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是一座闪闪发亮的阿拉伯新兴都市,它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一场给全球经济带来折磨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迪拜的地平线上依然屹立着无数的起重机,据测,迪拜境内拥有全世界20%的起重机,而且这里的报纸充满着宏伟新建筑的促销广告。9月2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齐聚在亚特兰蒂斯酒店的开业仪式上,耗资15亿美元的亚特兰蒂斯酒店是一座外观呈粉红色的度假大酒店
期刊
10月16日下午,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召集各省参展企业代表,召开了一场外贸形势分析座谈会。山东新港集团、广东美的集团、重庆美心集团、辽宁忠旺集团等十几家企业作为代表谈了各自企业目前的情况。  此次会议上,各省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目前出口企业主要面临的困惑。第一,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原材料、汇率、运输成本等都在变动,报价没有底气,也不敢签长单;第二,出口退税的下调,使很多出口产品在成本上面没有优势。  
期刊
日前,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国际组织担保项下应收账款买断、保兑、转开保函业务。  不久前,广东省某出口企业签署了出口至厄瓜多尔的上百万美元订单,结算方式为90天信用证,但由于对方进口商为新结识的客户,且前期该出口企业业务从未涉足过上述地区,因此对于地区风险、金融政策、收汇保障、汇率波动等存在重重顾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得知后视其需求有针对性地推介国际组织担保项下应收账款买断业务,为该企
期刊
境内外企业参展数量比上届增加19%展览总面积比上届增加31%    10月15日,广交会新展馆A、B、C三区同时开门迎宾,标志着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正式开幕。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共有22341家境内外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3620家,增幅为19%。展览总面积111.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26.4万平方米,增幅为31%。展出面积、参展企业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第104届广交会由一
期刊
东源县原是河源市郊区,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为广东省面积第二大县。下辖21个乡镇,总人口52万。地处广东省中部,是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距广州、深圳、香港均不足200公里,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珠三角城际轻轨将延伸至河源,并在东源设总站,届时东源将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惠河、粤赣、河梅和即将兴建的汕昆高速公路与205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纵贯全境。县内有年吞吐量300万吨的
期刊
据悉,在《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民营油企正计划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起诉中石油和中石化。为解决油源问题,已有石油公司与俄罗斯一家公司签订了50万吨购油合同,但由于原油进口也由两大石油公司“包办”,民营油企困境重重。    像中石油、中石化对石油产品经营的垄断,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垄断,即该种垄断缘于行政权力给予相关企业以特别经营权与利益保护所形成的。经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毕竟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所形成
期刊
10月24日,广交会第二期开馆第一天,人气比一期更旺。记者在A馆陶瓷、厨餐展区看到,来往的采购商络绎不绝,询价、选样、下单,一派繁忙。在2.2区的广东美祺实业有限公司展位处,别致的厨房用具、陶瓷产品等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采购商。记者细数了一下,20分钟内进来洽谈下单的客商不下60人。  下午两点左右,该公司董事长方镇生告诉记者,因为前来采购的客商特别多,他们大家都还没有时间吃午饭,只好先备一些点心充
期刊
编译/曾乐琛    任职:坎坷之路    去年8月,正当美国不负责任的次级抵押贷款触发了一场信贷危机的时候,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Nobel)的首席执行官汉斯·维杰斯(Hans Wijers)正在跟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的老板约翰·麦克亚当(John McAdam)握手,签署一项僵持了数月的收购协议。阿克苏诺贝尔是一家专业的欧洲化工公司,之前公司提出的两份收购报价都被帝国化工断然拒
期刊
目前,欧盟已经是中国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但主要是针对长江三角洲而言,广东和欧盟的经贸关系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作者是专业学者,对中欧经贸关系有深入的研究,文章的刊出希望能对处于艰难时期的广东外经贸发展有所启示。    现状: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自1985年中欧双方签署《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以来,中欧在经贸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356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