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2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筛查评分,对符合抑郁诊断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早期给予心理及康复治疗,并将其各项指标与常规组进行比较。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HAMD评分的减小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治疗时间段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MBI量表评分和QLI评分增加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采用心理及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及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1](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和不良心境的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延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且增加了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PS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一般采用抗抑郁治疗PSD[2],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并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和减少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及自理能力。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SD患者64例,均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hon depression scale,HAMD)测定。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52~78岁,平均63.8±8.5岁;病程5~21天,平均16.8±6.2天;其中脑梗死42例,脑出血22例;轻中度抑郁46例,重度抑郁18例。人选患者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方法:按照序贯法将6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首先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其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予肠溶阿司匹林、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给予甘露醇及其他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躯体状况及经济状况,两组患者选择不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心理治疗[3]的具体措施是:①向患者解释病情,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安慰患者,使其情绪保持稳定,学会控制情绪,适应环境;②鼓励支持患者,告知患者成功的典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向患者家属进行卒中健康教育,教他们学会护理及心理治疗的常识,增强家属的耐心和理解,使患者体会到家人及医务人员的关爱,形成积极向上的愉快的心情;④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康复治疗[4]内容包括体位控制、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翻身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身体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弛缓期以肢体良好姿势摆放、被动关节活动、促进肌力及肌张力恢复、翻身训练、起坐训练、主动及被动结合等训练为主,痉挛期以抗痉挛、诱发分离运动、克服异常模式、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为主。同时对家属进行指导,以配合康复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分别于住院及门诊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子治疗前、治疗后1、3月行HAMD、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分。HAMD为17项版本,<8分判定为无抑郁。总分越低,病情越轻,总分越高,病情越重。MBI评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功能缺陷越轻。QLI评分正常9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HAMD评分:两组患者在心理及康复治疗前、后进行HAMD量表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AMD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且治疗组HAMD评分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BI评分:心理及康复治疗后1、3月,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B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得延长而增加,且治疗组MBI评分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QLI评分:在心理及康复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各治疗时间段的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L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逐渐升高,且治疗组QLI评分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9%,其中在40%~50%居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PS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现在存在两种学说[5]。一为卒中的神经解剖学或神经递质学方面的改变。使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含量下降而引起内源性抑郁;二为反应性抑郁学说,脑卒中患者遗留肢体功能及语言障碍等残疾,引起心因性反应,促使PSD的发生。脑卒中作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应激源,导致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应激反应,使患者心理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情感脆弱;突然瘫痪使自理能力丧失,被动依赖增强,缺乏安全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和不适应;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降低,社会交往减少,或长时间卧床,社会和家人的关注减少,孤独寂寞感增强,自身价值受挫等,使心理、生理失衡导致抑郁。针对以上原因,本研究组患者在早期给予心理及康复治疗,使患者处于支持性因素较多的环境中,治疗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患者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前景的认知等方面明显好于治疗前和常规组。因此可见家庭成员及亲友的关心与支持,良好的家庭经济背景,生活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等,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而且对患者的康复有深远影响。国内外研究报告认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偏瘫早期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后期出现的痉挛,打破异常的痉挛模式,并使處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激活,达到神经功能重组,同时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通过反复的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卧床而产生的失用性肌萎缩、肩手综合征、足下垂、足内翻等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且能促进功能重建,有利于随意协调运动的恢复。我们对PSD患者进行早期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治疗时间段的MBI评分和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MBI评分和QLI评分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抑郁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MBI、QL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表明早期心理、康复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采用心理及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缩短了康复期,减少了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43-46.
2 朱本亮,袁勇,王虎,等.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12):1278-1279.
3 皇甫丽.欧海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置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68.
4 于可生.偏瘫康复医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l:68-70.
5 孙凯.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吉林医学,2009,30(1):83-84.
表1 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P<0.05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表2 两组患者MBI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P<0.05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表3 两组患者QLI量表评分比较(X±S,分)
*P<0.05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及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1](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和不良心境的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延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且增加了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PS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一般采用抗抑郁治疗PSD[2],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并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和减少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及自理能力。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SD患者64例,均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hon depression scale,HAMD)测定。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52~78岁,平均63.8±8.5岁;病程5~21天,平均16.8±6.2天;其中脑梗死42例,脑出血22例;轻中度抑郁46例,重度抑郁18例。人选患者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方法:按照序贯法将6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首先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其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予肠溶阿司匹林、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给予甘露醇及其他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躯体状况及经济状况,两组患者选择不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心理治疗[3]的具体措施是:①向患者解释病情,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安慰患者,使其情绪保持稳定,学会控制情绪,适应环境;②鼓励支持患者,告知患者成功的典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向患者家属进行卒中健康教育,教他们学会护理及心理治疗的常识,增强家属的耐心和理解,使患者体会到家人及医务人员的关爱,形成积极向上的愉快的心情;④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康复治疗[4]内容包括体位控制、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翻身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身体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弛缓期以肢体良好姿势摆放、被动关节活动、促进肌力及肌张力恢复、翻身训练、起坐训练、主动及被动结合等训练为主,痉挛期以抗痉挛、诱发分离运动、克服异常模式、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为主。同时对家属进行指导,以配合康复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分别于住院及门诊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子治疗前、治疗后1、3月行HAMD、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分。HAMD为17项版本,<8分判定为无抑郁。总分越低,病情越轻,总分越高,病情越重。MBI评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功能缺陷越轻。QLI评分正常9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HAMD评分:两组患者在心理及康复治疗前、后进行HAMD量表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AMD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且治疗组HAMD评分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BI评分:心理及康复治疗后1、3月,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B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得延长而增加,且治疗组MBI评分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QLI评分:在心理及康复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各治疗时间段的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L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逐渐升高,且治疗组QLI评分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9%,其中在40%~50%居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PS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现在存在两种学说[5]。一为卒中的神经解剖学或神经递质学方面的改变。使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含量下降而引起内源性抑郁;二为反应性抑郁学说,脑卒中患者遗留肢体功能及语言障碍等残疾,引起心因性反应,促使PSD的发生。脑卒中作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应激源,导致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应激反应,使患者心理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情感脆弱;突然瘫痪使自理能力丧失,被动依赖增强,缺乏安全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和不适应;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降低,社会交往减少,或长时间卧床,社会和家人的关注减少,孤独寂寞感增强,自身价值受挫等,使心理、生理失衡导致抑郁。针对以上原因,本研究组患者在早期给予心理及康复治疗,使患者处于支持性因素较多的环境中,治疗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患者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前景的认知等方面明显好于治疗前和常规组。因此可见家庭成员及亲友的关心与支持,良好的家庭经济背景,生活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等,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而且对患者的康复有深远影响。国内外研究报告认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偏瘫早期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后期出现的痉挛,打破异常的痉挛模式,并使處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激活,达到神经功能重组,同时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通过反复的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卧床而产生的失用性肌萎缩、肩手综合征、足下垂、足内翻等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且能促进功能重建,有利于随意协调运动的恢复。我们对PSD患者进行早期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治疗时间段的MBI评分和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MBI评分和QLI评分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抑郁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MBI、QL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表明早期心理、康复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采用心理及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缩短了康复期,减少了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43-46.
2 朱本亮,袁勇,王虎,等.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12):1278-1279.
3 皇甫丽.欧海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置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68.
4 于可生.偏瘫康复医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l:68-70.
5 孙凯.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吉林医学,2009,30(1):83-84.
表1 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P<0.05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表2 两组患者MBI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P<0.05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表3 两组患者QLI量表评分比较(X±S,分)
*P<0.05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