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经理人职能性质定位的逻辑分析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行从市场竞争中选拔职业经理人,是新时期国企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为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开启了一个重要动力源。现代企业经理人是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经理人与企业家有着本质不同,二者存在着若干重大区别。从集合的概念看,现代企业经理人包括以总经理为首脑的执行资本增值职能的公司管理层的各成员。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市场经济下的人类进步和发展依赖于一大批职业化的企业经营者。一国的经济发展依靠企业,而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有赖于企业家群体和职业经理阶层的涌现和崛起。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才能带领微观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适应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不断地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职业经理人;公司制;企业家精神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9-0012-05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破除国有企业经理人行政任命制。实行从市场竞争中选拔职业经理人,是新时期国企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为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和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启了一个重要动力源。对现代企业经理人的职能性质进行定位,了解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对企业经理人的有关论述及其实践意义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关于企业经理人的专门的论述,但在《资本论》第1卷和第3卷中涉及“经理”一词就达20多次,将这些归纳一下会发现,马克思对经理人的身份及其代理资本所有者执行管理和监督职能所做的论述,既提纲挈领,又生动而深刻。一方面,他把经理人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将其视为“人格化的资本”的代理人,“执行着一切应由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自己担任的现实职能。”另一方面,他把经理人放在现实的经济关系中,对其在资本追求利润的运动中所承担的职能与扮演角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做了生动而又精准到位的描述。
  第一,经理人是资本所有者委托打理企业的代理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分析剩余价值生产时指出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当他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时,“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的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得剩余价值。”“他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作为资本的承担者执行职能。”他生产某种商品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他唯一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即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所得到的价值余额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并且“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这样,他的目的“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分析股份公司兴起时指出。在股份公司“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这个资本管理人,即“不能用借贷也不能用别的方式占有资本的单纯经理。执行着一切应由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自己担任的现实职能”,而“资本的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也就是说,经理人成为了替资本所有者执行资本增值的代理人。
  第二,经理人是代理所有者进行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指挥权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考察资本主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时指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挥权。人格化的资本即资本家,监督工人有规则地并以应有的强度工作。”在接着论述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涉及劳动协作时则进一步指出,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并且“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要的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条件。现在,在生產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就像在战场上不能缺少将军的命令一样。”“起初资本指挥劳动只是表现为……在资本家支配下劳动。”但随着大规模协作的发展,一旦资本达到开始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最低限额时,这种管理形式就发生了变化。资本家便“把直接和经常监督单个工人和工人小组的职能交给特种的雇佣工人。正如军队需要军官……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共同工作的大量工人也需要工业上的军官(经理)……在劳动的过程中以资本的名义进行指挥。”也就是说,工人必须服从这个代理所有者进行商品生产和企业管理的指挥权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分析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趋势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的指挥劳动比比皆是。因此,这种指挥劳动就无须资本家亲自担任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演进到公司制企业的出现时,“‘我们工业制度的灵魂’不是产业资本家,而是产业经理。”经理人已成为管理股份公司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指挥权威。
  第三,经理人是务实进取、善于管理、精明强干的企业经营者。马克思认为,与信用事业一起发展起来的股份企业,使管理劳动作为一种职能越来越同自有资本或借入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便产生了一个以经营资产和管理企业为职业的特殊社会阶层——经理人阶层。这些经理人作为代理资本家或股东打理资产的代理人,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指挥者。
  经理人是一个懂管理而讲求实际的人。他深知,只有追求并实现资产者的投资效益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获得人生价值的成功。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改进生产工艺,引进新技术,对管理制度实施变革与创新,按比例地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为了节省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要像人格化的资本即资本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注视着不让有一分钟不劳动而白白浪费掉……他不允许不合理地消费原料和劳动资料”;他要“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用得合乎目的”。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不仅要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商品生产。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到尽可能大的销售产品的市场地盘和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总之,经理人就是“一个没有财产但精明强干、稳重可靠、经营有方的人”。   马克思对经理人的分析告诉我们,由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所决定。作为代理资产所有人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经理人,不能违背“资本逐利”的意志,必须尊重投资人的资本权益,去不断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利润最大化。当现代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把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人后,作为替委托人经营管理资产的经理人,为了实现所有权资本追求利润的诉求,他要全力地做好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尽心竭力地组织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了“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他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还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指明方向。为此,他要不断地扩大生产的规模,不断地向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去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理人还应具有从供给侧创造出新需求的智慧和开拓能力,能利用新的技术发明、新的工艺方法等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新产品。经理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过程中,才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进而获得个人的收入最大化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关于企业经理人的论述还启示我们,现代企业经理人作为资产所有者选聘和委托管理和运营公司资产的代理人,是怀有管理技能和具有能动性、主动性、负有责任使命的企业经营者。作为现代企业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的指挥权威,在实践中,必须精通业务、求真务实、精明强干、经营有方、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在开拓创新中进取。因此。他要在履行资本增值职能的管理岗位上充分发挥并展示出其出色的管理才干、卓越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的本领,以及进行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智慧才能。只有这样,经理人才会赢得股东和员工的信任和尊重,引领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进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经理人制度的形成标志着传统企业制度的现代转型
  在公司制企业产生之前,企业制度通行的是独资经营的业主制或合伙制,是老板管理企业,管理者就是老板。即使是合伙关系,资本所有者仍是自己经营管理企业,其股权也还是为少数人或家族所掌握。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机器大工业化,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经营的多样化,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复杂化和科学化,对企业经营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那种由资本所有者自己掌管企业的做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演进,股权进一步分散化,股东也不可能都去经营企业。基于此,资本所有人或股东便选聘具有管理技能的人代理自己经营管理企业。这样,经理人就以专业经营管理者的身份登上了经济舞台。
  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在具体考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发展及经理资本主义的形成时认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兴起使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的关系具有了新的变化与内涵。他在该书的“前言:看得见的手”中指出,“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这样,不仅由此产生了经理人,而且也带来了管理的层级制。“当多单位工商企业在规模和经营多样化方面发展到一定水平,其经理变得更加职业化时。企业的管理就会和它的所有权分开。”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经营业务更加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支薪经理这一职业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和职业化”。钱德勒还认为,在所有权与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越来越多元化和分散化,股东越来越不具备参与高阶层管理的知识、经验和影响力,变成了只是领取股息收入的所有权资本。钱德勒给现代企业下的定义是:“这种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之为现代企业。”在现代企业中,支薪经理人员既管理企业的平常经营活动,也在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决策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职业经理人在经营管理权的享有上,已从单纯地代理所有者进行企业的管理指挥走向了对经营管理权的“控制”,并形成一种趋势。这一点,也被美国法学家伯利和经济学家米恩斯观察到,并为美国经济学家R.拉纳进一步证实。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在他们二人共同合著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1929年的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些大公司中,占公司总数44%和占公司财产58%的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被并不持有公司股权的经理人所控制。由此得出结论,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大多数大型公司中,控制者已不再是那些拥有主要股权的人”,即所有者不再拥有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权,而是大多转变為单纯地享有投资收益的股东,经理人则开始获得经营控制权,支配着企业的运转。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R·拉纳分析了美国1963年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大200家非金融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变化的新情况,并同1929年的数据分析结论相对照。对比后的结果是,由经理人“控制”公司的家数和资产比例已从1929年的44%和58%分别上升到1963年的84.5%和85%。这表明,在美国大约经历了35年的时间。不是凭借所有权资本而是凭借经营本领和管理能力的经理人,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取得了权力支配地位。
  经理人的产生及经理阶层的形成,标志着以经理控制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取代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一体化的传统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经理人是凭借其管理能力而获得报酬的人。担当并胜任经理职务的人必须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不具备此能力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经理人的。从一定意义上看。经理人的产生取决于是否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即使在经理人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能否形成合理的经理人生成机制的关键也在于经理人管理能力的培养与造就。而经理人获得管理能力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干中学”;另一种是教育培训。所谓“干中学”就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或者通过更具体的分工熟能生巧而逐步积累形成经营管理能力。这种途径在经理人产生之初占据主要地位,在现在经营管理中仍然拥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管理的需求增多,各种个别管理的共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对具体管理知识抽象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般管理知识。社会上兴起了一种专门从事研究、传授这种知识的职业——管理教育和培训。“不同企业从事相同活动的经理人员通常都要接受相同类型的训练,就读于相同类型的学校。他们阅读相同的书籍,参加相同的学会。”管理教育和培训成为了一个孵化现代企业经理人的一个摇篮,大大促进了经理人的职业化步伐。因此,将两种途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培育和造就经理人管理能力。事实证明,仅仅依靠一种途径往往难以培养和造就出优秀的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市场最具活力与前景的阶层,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和增强企业竞争活力的能动因素。但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有着本质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1)二者创新活动的内涵不同。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的创新活动,但二者进行创业活动的内涵不同。职业经理人所进行的创新活动更多的是一种企业(公司)内创新。所谓的公司内创新是指“为了获得创新性的成果而得到组织授权和资源保证的创新活动”;而创业家或企业家所进行的创新活动更多的是把企业“打造”成功或在市场竞争中把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变强的自主创业。(2)二者承担的经营风险不同。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经理人和企业家都要承担资本价值、时间、事业承诺或服务的风险,但职业经理人承担的经营与决策的风险比企业家的责任风险要小。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都要承担风险并受损;但一旦企业发生破产,因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的投资人,他只承担退出风险,而不承担投资风险。而企业家是资产的所有者或大股东,其所要承担的风险就不仅仅是退出风险。还有个人投资的巨大损失,甚至是全部资产化为乌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有些经理人持有公司的股份,但其所持有的股份大多为公司对其进行股权激励所得,且持有的股份数量往往不是很大,当企业发生破产,其所受的价值损失无法与企业家或其他大股东的资产损失相比。(3)二者在工作岗位的流动性上存在巨大差异。职业经理人是由公司董事会从人才市场上选拔出来,并经股东大会表决同意的管理企业资产的代理人,这就不仅存在着股东对经理人的选择和信任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职业经理人个人未来选择的问题,即经理人会根据其他公司给予同业者的报酬、在岗位上的适合度以及个人的志向和兴趣等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去留。因此,职业经理人是易于流动的。而企业家往往是以所有者或大股东身份经营管理企业的。很多人都是企业的开创者,或是伴随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与企业有着不解之缘。因此,除非身体原因或年龄问题,企业家不会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4)二者的产生或地位获取的途径与方式是不同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理人一般是公司从市场上选拔出来,并经公司股东表决同意后聘任的。在我国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企公司中,经理人除极少数是通过市场选聘产生之外。一般都是通过国资委选拔并经组织部门批准后行政任命产生的。而企业家是在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的,从他以所有者或大股东身份创建企业时,他天然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人。当他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判断力,率领自己的团队,经过努力拼搏,并在敢于创新、善于经营中把企业由小带大、由弱做强后,就成为了社会公认的企业家。
  三、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培育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上述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所进行的对比。既能澄清当前社会上一些人把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也有利于我们认知现代企业经理人的职能性质,进而让我们对现代企业经理人职能性质的合理定位上能够做出更加符合逻辑的判断和深化。
  从集合的概念看。现代企业经理人包括以总经理为首脑的执行资本增值职能的公司管理层的各成员。在管理层的成员构成中除公司总经理外,还有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人,他们进入公司的管理层,不是因为他们是企业的投资人或股东身份,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管理技能和才干,以契約方式确定与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高级雇员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尽管某些经理人拥有部分股权,但经理人的持有股份往往是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对其进行股权激励或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结果,而不是他们主动投资行为使然。从揭示“法人”概念及“公司治理”内涵的价值依据上看。CEO、总经理等现代企业经理人的最主要、最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第一,从产权的关系上看,他们不是公司财产所有人或大股东,而是作为替资产所有者或股东经营管理企业的代理人,但不是某一个股东的代理人,而是全体股东集合的代理人。即“公司法人之代理人”。第二,从收入的来源看,他们的收入获得不是或主要不是源自资本利得或领取股息红利,而是主要来自年薪工资和奖励基金(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第三,从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的视角上看,他们不是经营和运作属于自己资产的经营者或大股东,而是具有管理企业、运营资产才能的特殊的人力资源,即为实现所有权资本的利润追求而执行资本增值的人。
  经理人的产生,是企业制度演进与发展的结果,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企业的兴起与进一步发展,资本所有者越来越退居“经营与管理”这个大舞台幕后,企业的商品生产与经营和资产管理与运作,越来越仰仗资产所有者的委托代理人——经理人来完成。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以管理技能为职业的经理人,早已形成了一个社会阶层。现代企业经理人的出现及经理阶层的形成,不仅标志着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一体化式的传统企业制度走向了“经理享有管理控制权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也表明了走向职业化的经理人作为一个普遍而具有影响力的角色,已成为现代市场的最活跃参与者,对当代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否认,是经理人执着的创造追求,促成了产品、技术、工艺等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是经理人对市场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使潜在的社会需求不断显化,让新的价值发现层出不穷。经理人的创造性经济活动不仅带来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与进步,而且也带来人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更新,让人类生活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迁。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有着事业追求的经理人,把过去只是少数权贵和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由昂贵变得便宜,使之变成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的商品;经理人的创造性经济活动,促成了把科学家的研究与发明、工程师的技术开发与创造转化为可供人们消费的产品,并通过市场使其内在的价值得到实现,进而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电脑应用的普及、手机使用的多功能化、超级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服务等等,都是与现代企业经理人的创造性经济活动分不开的。在我国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今天,需要一大批具有敬业精神、管理才干和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为此,迫切需要培育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断合理地增加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的比例。当前,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应率先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畅通现有的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实际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推行职业经理人的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实施经理人的退出机制。
  (责任编辑 陈孝兵)
其他文献
摘要: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合同,但这种不规范合同却能够正常运行而极少发生违约。这是因为,合同不只是一个法律文本,也是一种社会契约,以法律为后盾的规范合同并不是土地流转秩序的唯一来源,正式司法体系也不是保障合同正常运行的唯一机制,法律文本之外的社会规范及其运行机制在土地流转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法律中心论的立场对不规范合同进行指责和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应该深入
期刊
摘要: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赢得国内战争的过程中,对党的领导作用有了创新性认识。他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未有消亡的趋势,而且由于当时严酷的阶级斗争形势,党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他提出了“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就不能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还提出了党领导红军和领导国内战争的思想。这是列宁从苏俄当时的条件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领导作用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是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中产阶级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相关程度以及中产阶级的主客观指标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以发现:人们主观认同的中产阶级与定义中产阶级的客观指标显著相关,但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阶层评价有偏低的趋势。即,在客观上满足了中产阶级的条件,却没有将自己归为中产阶级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中产阶级的主客观特征对其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但并非所有特征都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
期刊
2015年1月24-25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三峡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三峡城市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新闻媒体的500多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围绕“中国三峡城市合作与发展”主题展开研讨,提出了很多精彩纷呈的观点。  一、长江经济带与三峡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研究员首先从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上游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地域范围
期刊
摘要:鄂东传统童谣是鄂东民众在符合鄂东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长期流传于鄂东儿童间的一种口头短歌。它在鄂东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和流传,历经时间的汰洗和文化的沉淀,具有浓郁淳厚的乡土美、天机活泼的稚趣美、大胆幽默的谐趣美、率真质朴的情感美。  关键词:鄂东传统童谣;乡土美;稚趣美;谐趣美;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爆发了一场持续了大约半个多世纪的“古今之争”。迄今为止,学界大多把“古今之争”仅仅视为文学艺术原则或广义的学问原则之争。实际上,“古今之争”更关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优劣,是古今政制原则的优劣之争。通过解析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这部“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发现“古今之争”是西方现代文明史上的一次古今政制之争。  关键词:古今之争;斯威夫特;《格利佛游记》;现
期刊
摘要:作为老解放区,山东省自1946年即开始土地改革,至1949年全省已有72%的地区进行过土改。新中国成立后,土改从1950年冬在新收复区进行,到1951年3月全省土地改革完成。土改结束后一集体化高潮前,中共对山东乡村地权交易的政策经历了从鼓励一限制一全面禁止的急剧转变。期间,农民的地权占有和使用状况、土地经营方式的规模、主体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词:山东;土地政策演变;生产要素流动  中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方债务的累积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经济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配套跟进等需要巨额投资需求,巨大的资金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地方债务的快速膨胀。地方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风险隐患却逐渐显现,特别是表外融资、信托、BT回购、PE、P2P等新的地方债务融资模式引起地方债务风险隐性化及风险的集聚,我国政府债务
期刊
摘要:科学高效的房地产政策对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居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密集的宏观调控,但房价整体呈现“越调越涨”的态势,调控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忽视任何一方的反应都有可能使政策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因此,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银行和购房者等博弈主体的意
期刊
摘要:东京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士人以艺术为媒介进行交游的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的交游和雅集活动,苏轼、范镇、王诜、黄庭坚等不同身份、家世背景的人在东京不同方位的住宅、庭园、寺观等文化空间里经常饮酒、诗画酬唱、相互品评,形成一个相对松散和稳固的交游圈.实现彼此的身份和文化认同,表现出“崇雅黜俗”的审美趣味,共同营造富有时空特色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审美区隔传达了当时新兴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