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yuyu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3-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下面是自己的肤浅见解:
  1 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1.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2.1 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2 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2.3 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3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
  4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5 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2011)02-0038-01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不断激励;提高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但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3-01  过去我常常在想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固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说:“天天都不是最好,甚至天天都有遗憾,但天天都这样反思,琢磨,甚至把这一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回想一下,坚持不懈,我便能不断地接近'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0-02  作者简介:陈敏(1979.9.15—)女,1999年六月毕业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当年7月任教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二小学至今。爱好文学,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区级语文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  【摘要】相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无疑是他们阅读领域的一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9-01  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章千百年的流传其实是一个人为选择的过程,污泥沉底不见天日,砂石俱下渐被埋没,只有文质兼美的金玉之作才得天下人青睐,代代相传。就如词中皇帝李煜、南北朝文坛宗师庾信这样的大腕也逃不过这个道理,其前期作品文辞不可谓不佳,广为人知者有几?但等他俩一成囚徒,一为游子后,一切就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7-01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曾说过:由于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还大的技术革命”。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图象、视听处理技术都集成在一起,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19-01  1 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3-02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智障学生认知能力差,因此我们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入手做到生活化,尝试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陶冶情操,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智障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1-02  【摘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我看来,教材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例子,而且是作文教学最好的例子,是作文“入格”训练的蓝本。名家名篇荟萃其中,应当引导学生好好地去读、去品、去悟、去析。读、品、悟、析要着重围绕以下几方面着手:文章如何开头;文章如何选材;文章如何过渡;文章如何结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8-02  【摘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  【关键词】地图;教学作用;地图符号;地图语言;培养读图能力  地图被称为“百科全书”,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因为地图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从中我们还能分析出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5-01  本节课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论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做一做来研究论证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从课堂练习反馈情况看,顺利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