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它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消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时应走渐进式道路,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以把负而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利率自由化;金融监管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发展中国家就朝着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迈出了步伐。金融自由化指的是用市场机制来取代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预和管制的过程,包括国内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价格自由化。(2)业务自由化。(3)市场自由化。(4)资本流动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它对所有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还贷者,既形成了压力又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以提高收益、对金融体系的较少管制,能使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客观性,资金价格的变化能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的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形成了更为有效合理的价格信号体系。
(2)提高了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益。金融自由化使得银行业经营的限制性措施逐步取消,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规模、业务活动范围更为广阔,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经营手段,就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受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为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可能。
(3)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导向机制,大量的资金涌入了缺乏资金、但资本收益率高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不仅弥补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且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技术知识的转移、市场开发和外贸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弊端在于:
(1)利率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似乎从来没有完全一致地保证过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也没有保证过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长期持久地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2)资本自由流动与金融危机
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国际资本在发展中国家流入和流出,刺激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时也给市场经济体制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金融风险甚至巨大隐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资本流入具有使可贷放的货币供应
量增加的危险。若一国没有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那么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可迅速增加一国货币供应量,促使国内利率下降,支出扩大和投资膨胀,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一旦外部条件发生逆转,则会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从而促使一国货币供应量迅速下降和实体经济衰退,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②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流动性的增强和交易技术的电子化,使得大量资金能在全球实现瞬间交易,过剩的短期资本涌入同一市场追逐投机利润,在一些新兴股票证券市场国家,出现短期内资本相对集中的趋势,正在成长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对内外的经济变动缺乏足够的承受力。
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导致资本项目顺差过大,形成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上升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而不利于产品的国际竞争。若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富有弹性,则会减少出口创汇收入,然而,一旦外国资本大量流出,则会导致本币迅速贬值,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增加出口换汇成本。若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则会导致外汇的减少,从而恶化一国的国际收支。
金融自由化在全球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问题已不是要不要金融自由化,而在于是否重视金融自由化的渐进性,因为金融自由化只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一,金融自由化必须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前提条件。只有在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中,在国内市场秩序、法制信用等方面在内的大环境有所好转的背景下推行金融自由化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能避免金融体系不稳定状况的出现。
第二,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此次的部分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缘于在国内金融体系不稳定,宏观调控手段无力的情况下,急于开放了资本市场,导致国内银行和企业的过度借贷;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府引导,资金被大量投入到房产业和证券业等高风险领域,因而出现了大量泡沫,并最终因膨胀过度而破灭。国际游资也正是利用了开放的金融市场,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展开了全方位攻击,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第三,金融自由化离不开金融监管。如前所述,金融监管和金融自由化事实上并不相互排斥,金融自由化必须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不受监管的金融自由是一种放任自由、只会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一旦发生这种危机,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而重走管制的老路。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监管的适度原则是促进金融自由化健康发展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下,金融自由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欧美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金融监管,这无疑是对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两者辩证关系的一个佐证。可以说,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也是金融监管的范围、结构和力度调整的过程,只有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相协调,才有望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总之,我们应客观地对待金融自由化,绝不能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就认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二者之间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走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道路,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放松了金融监管,选择了过于激进、超前的金融自由化之路。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利率自由化;金融监管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发展中国家就朝着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迈出了步伐。金融自由化指的是用市场机制来取代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预和管制的过程,包括国内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价格自由化。(2)业务自由化。(3)市场自由化。(4)资本流动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它对所有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还贷者,既形成了压力又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以提高收益、对金融体系的较少管制,能使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客观性,资金价格的变化能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的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形成了更为有效合理的价格信号体系。
(2)提高了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益。金融自由化使得银行业经营的限制性措施逐步取消,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规模、业务活动范围更为广阔,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经营手段,就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受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为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可能。
(3)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导向机制,大量的资金涌入了缺乏资金、但资本收益率高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不仅弥补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且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技术知识的转移、市场开发和外贸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弊端在于:
(1)利率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似乎从来没有完全一致地保证过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也没有保证过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长期持久地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2)资本自由流动与金融危机
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国际资本在发展中国家流入和流出,刺激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时也给市场经济体制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金融风险甚至巨大隐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资本流入具有使可贷放的货币供应
量增加的危险。若一国没有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那么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可迅速增加一国货币供应量,促使国内利率下降,支出扩大和投资膨胀,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一旦外部条件发生逆转,则会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从而促使一国货币供应量迅速下降和实体经济衰退,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②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流动性的增强和交易技术的电子化,使得大量资金能在全球实现瞬间交易,过剩的短期资本涌入同一市场追逐投机利润,在一些新兴股票证券市场国家,出现短期内资本相对集中的趋势,正在成长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对内外的经济变动缺乏足够的承受力。
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导致资本项目顺差过大,形成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上升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而不利于产品的国际竞争。若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富有弹性,则会减少出口创汇收入,然而,一旦外国资本大量流出,则会导致本币迅速贬值,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增加出口换汇成本。若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则会导致外汇的减少,从而恶化一国的国际收支。
金融自由化在全球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问题已不是要不要金融自由化,而在于是否重视金融自由化的渐进性,因为金融自由化只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一,金融自由化必须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前提条件。只有在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中,在国内市场秩序、法制信用等方面在内的大环境有所好转的背景下推行金融自由化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能避免金融体系不稳定状况的出现。
第二,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此次的部分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缘于在国内金融体系不稳定,宏观调控手段无力的情况下,急于开放了资本市场,导致国内银行和企业的过度借贷;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府引导,资金被大量投入到房产业和证券业等高风险领域,因而出现了大量泡沫,并最终因膨胀过度而破灭。国际游资也正是利用了开放的金融市场,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展开了全方位攻击,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第三,金融自由化离不开金融监管。如前所述,金融监管和金融自由化事实上并不相互排斥,金融自由化必须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不受监管的金融自由是一种放任自由、只会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一旦发生这种危机,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而重走管制的老路。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监管的适度原则是促进金融自由化健康发展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下,金融自由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欧美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金融监管,这无疑是对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两者辩证关系的一个佐证。可以说,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也是金融监管的范围、结构和力度调整的过程,只有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相协调,才有望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总之,我们应客观地对待金融自由化,绝不能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就认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二者之间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走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道路,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放松了金融监管,选择了过于激进、超前的金融自由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