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并且采取认知性心理护理措施对其实施护理。结果: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焦虑等不良情况也得到明显好转,临床疗效显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入院三天内、出院前七天内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认知性心理护理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89-01
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定义是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等之后,在一年内确诊为分裂症,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还没有痊愈时,出现持续超过两周的以抑郁为主的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出现在精神分裂症的后期,也就是残留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因此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具有很高的自杀率。本文为了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70例,对其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23岁。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有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严格测评:首次测评在入院后三天内,再次测评在出院前七天内。
1.2 选择和排除标准
选择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不积极配合检查的患者。
1.3 方法
要让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有偏见,从而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多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认知。将患者积极纳入社区活动当中,使其逐渐消除心理障碍,融入群体之中。
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的精神症状在之前的治疗中,已经得到有效缓解,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比较自卑,思想上有很大的压力以及负担,造成病人情绪上很低落,很容易有自杀的想法。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把防止患者自杀放在首位,特别注意夜间、凌晨、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同时要将患者安排在采光较好的病房区,必要时安排专人进行护理,在病房内避免存留可自伤、自杀的物品,最大程度上防止自杀。
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方便进行后续护理。对待患者要亲切、热情、耐心,禁止歧视患者,避免将患者发病期言行当做笑料传播。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如有异常行为,须及时采取有关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患者独自一人在病房内,或者进行单独活动。护理人员可陪同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调节患者的情绪,让患者逐渐振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学会使用护理技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常处于孤独状态,不愿意和人交流,也不愿意进行各种活动。所以,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看电视、下棋、唱歌、打乒乓球等,让患者在活动当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树立生活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分散心理压力的方法,让患者自行调节,减少病情复发因素,多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精神病的治疗时间比较长,治疗中会服用多种抗精神病类药物,因此很多患者都容易疲倦,担心出院后难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针对此问题,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鼓励患者对参加各种活动,也可以进行适当劳动,逐渐培养患者的社会适应力。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认知教育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习疾病的基本知识,并且进行有效预防。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避免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
2 结果
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焦虑等不良情况也得到明显好转,临床疗效显著。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两次测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下:
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之比较:
入院三天内:焦虑2.3±0.3;体重下降1.3±0.4;认知障碍1.9±0.4;日夜变化0.6±0.2;阻滞2.5±0.8;睡眠障碍1.7±0.3;绝望感0.8±0.2。
出院前七天:焦虑1.6±0.7;体重下降0;认知障碍1.2±0.6;日夜变化0.3±0.4;阻滞1.7±0.5;睡眠障碍0.6±0.3;绝望感0.4±0.2。
P值均<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等之后,在一年内确诊为分裂症,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还没有痊愈时,出现持续超过两周的以抑郁为主的临床症状,其产生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因素等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社会对此疾病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从而产生一系列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焦虑等情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凤云.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6(11):156-157.
[2]宋小爱,李虹娟.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6(8):145-146.
[3]公艳.探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的康复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5(5):54-55.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认知性心理护理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89-01
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定义是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等之后,在一年内确诊为分裂症,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还没有痊愈时,出现持续超过两周的以抑郁为主的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出现在精神分裂症的后期,也就是残留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因此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具有很高的自杀率。本文为了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70例,对其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23岁。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有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严格测评:首次测评在入院后三天内,再次测评在出院前七天内。
1.2 选择和排除标准
选择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不积极配合检查的患者。
1.3 方法
要让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有偏见,从而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多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认知。将患者积极纳入社区活动当中,使其逐渐消除心理障碍,融入群体之中。
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的精神症状在之前的治疗中,已经得到有效缓解,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比较自卑,思想上有很大的压力以及负担,造成病人情绪上很低落,很容易有自杀的想法。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把防止患者自杀放在首位,特别注意夜间、凌晨、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同时要将患者安排在采光较好的病房区,必要时安排专人进行护理,在病房内避免存留可自伤、自杀的物品,最大程度上防止自杀。
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方便进行后续护理。对待患者要亲切、热情、耐心,禁止歧视患者,避免将患者发病期言行当做笑料传播。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如有异常行为,须及时采取有关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患者独自一人在病房内,或者进行单独活动。护理人员可陪同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调节患者的情绪,让患者逐渐振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学会使用护理技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常处于孤独状态,不愿意和人交流,也不愿意进行各种活动。所以,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看电视、下棋、唱歌、打乒乓球等,让患者在活动当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树立生活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分散心理压力的方法,让患者自行调节,减少病情复发因素,多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精神病的治疗时间比较长,治疗中会服用多种抗精神病类药物,因此很多患者都容易疲倦,担心出院后难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针对此问题,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鼓励患者对参加各种活动,也可以进行适当劳动,逐渐培养患者的社会适应力。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认知教育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习疾病的基本知识,并且进行有效预防。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避免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
2 结果
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焦虑等不良情况也得到明显好转,临床疗效显著。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两次测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下:
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之比较:
入院三天内:焦虑2.3±0.3;体重下降1.3±0.4;认知障碍1.9±0.4;日夜变化0.6±0.2;阻滞2.5±0.8;睡眠障碍1.7±0.3;绝望感0.8±0.2。
出院前七天:焦虑1.6±0.7;体重下降0;认知障碍1.2±0.6;日夜变化0.3±0.4;阻滞1.7±0.5;睡眠障碍0.6±0.3;绝望感0.4±0.2。
P值均<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等之后,在一年内确诊为分裂症,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还没有痊愈时,出现持续超过两周的以抑郁为主的临床症状,其产生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因素等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社会对此疾病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从而产生一系列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焦虑等情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凤云.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6(11):156-157.
[2]宋小爱,李虹娟.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6(8):145-146.
[3]公艳.探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的康复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5(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