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來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鼓励质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与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时,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有那么神奇吗?”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要有质疑的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想的火花,是创新的起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如教学《黄继光》一文的结尾部分时,黄继光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重,甚至有的学生还掉眼泪。此情此景,我把握时机,及时提问:“同学们,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或雕塑黄继光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雕塑他的半身像,目光炯炯有神,注视前方,盼望胜利的到来。”有的说:“我想画黄继光的头像,旁边是万丈光芒,说明黄继光的精神永放光芒。”还有的说:“他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像,我最喜欢。”……为了使学生对黄继光的英雄品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实践,加快创新能力形成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语文教学改革应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求真、求实。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幫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我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自主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架桥铺路。
四、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与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辅体,应该起引导作用。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和提高感悟上人手。要让学生感到阅读课文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使他们认为阅读是在感受一种美。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没有发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艺术思想的结晶。最后,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一、鼓励质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与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时,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有那么神奇吗?”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要有质疑的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想的火花,是创新的起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如教学《黄继光》一文的结尾部分时,黄继光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重,甚至有的学生还掉眼泪。此情此景,我把握时机,及时提问:“同学们,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或雕塑黄继光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雕塑他的半身像,目光炯炯有神,注视前方,盼望胜利的到来。”有的说:“我想画黄继光的头像,旁边是万丈光芒,说明黄继光的精神永放光芒。”还有的说:“他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像,我最喜欢。”……为了使学生对黄继光的英雄品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实践,加快创新能力形成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语文教学改革应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求真、求实。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幫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我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自主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架桥铺路。
四、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与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辅体,应该起引导作用。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和提高感悟上人手。要让学生感到阅读课文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使他们认为阅读是在感受一种美。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没有发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艺术思想的结晶。最后,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