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明确我国的主要矛盾到十九大召开之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对于我国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变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的肯定和认可,我国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和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推动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几次变化,分析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党和国家的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过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封建势力、国民党残余力量依然存在,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二次变化是在1953年到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党和国家提出了“三大改造”,促进工业、农业、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变化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这一主要矛盾在中共八大后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提出后才被加以认真贯彻。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2]
十九大上提出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对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所做出的判断。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世界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仅是对物质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更加关注精神文化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3]
我国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我国科技生产力不断创新和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形成体系,已经成为制造大国,并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水平。
第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劳动者收入的差距;同样,这种不平衡也体现在行业之间的差距上,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强调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的协调共同发展,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的事实。“我国仍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4]
第一,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们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動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这一新的提法更准确的说明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更好的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第二,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相呼应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发生显著变化的反映。在新时代必须不断地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M].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
[3]昝剑森,《科学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4]何自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J].西部论坛,2017年9月.
[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要干这100件大事[N].人民日报,2017-10-19.
[6]砥砺奋进,继往开来[N].人民日报,2017-10-18.
关键词: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几次变化,分析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党和国家的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过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封建势力、国民党残余力量依然存在,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二次变化是在1953年到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党和国家提出了“三大改造”,促进工业、农业、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变化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这一主要矛盾在中共八大后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提出后才被加以认真贯彻。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2]
十九大上提出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对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所做出的判断。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世界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仅是对物质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更加关注精神文化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3]
我国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我国科技生产力不断创新和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形成体系,已经成为制造大国,并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水平。
第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劳动者收入的差距;同样,这种不平衡也体现在行业之间的差距上,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强调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的协调共同发展,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的事实。“我国仍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4]
第一,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们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動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这一新的提法更准确的说明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更好的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第二,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相呼应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发生显著变化的反映。在新时代必须不断地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M].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
[3]昝剑森,《科学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4]何自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J].西部论坛,2017年9月.
[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要干这100件大事[N].人民日报,2017-10-19.
[6]砥砺奋进,继往开来[N].人民日报,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