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教学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内容。学习语文课程中的质量不仅关乎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重要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古诗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古诗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合理地融入到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之形式美
古诗词读起来比较押韵,非常具有音乐韵律感。在古代,古诗词是用于歌唱的,因此,在创作中对于诗词的音阶都有明确规范,使朗读中具有节奏美感。在朗读古诗词时,就会有顺畅感,语句连贯性很强,听起来抑扬顿挫。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创作的意境中,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起来。学生通过想象将诗歌内容在脑海中呈现,就会对诗歌的内容深入体会。所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之形式美。
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创作的诗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苏轼创作这首诗歌时的情感变化,就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通过感受古诗的韵律,体会古诗词的形式美,进而了解苏轼当时的心理变化,进而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在含义。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古诗的意境
古诗文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充满艺术美感的。为了将古诗文的美突出,就要将古诗文的意境塑造出来,其中包括客观环境,还要将主观情意融入其中。在古诗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意境,对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包括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等等,都要融入意境中,通过塑造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内涵深入把握。
比如在对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教学中,关于“沉醉不知归路”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这个诗句能够引申出怎样的含义。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予以简单引导,还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让学生准确理解诗人的少年情怀。教师通过营造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意境,特别是“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情境,让学生感到诗文所带来的乐趣,由此可以将传统文学之美向学生传递。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内容之美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古诗文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对诗人的创作感情也可以深入体会。
比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幾时有》中,用明月表达自己的情感。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特别是仕途之路非常崎岖。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以明月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幸福,从中也暗含着世间多变而自己无可奈何的低落心情。语文教师讲这首诗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引导到诗文的意境中,以更好地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传统文化水平,还可以使学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可以让学生阅读《诗经》的同时,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诸如《诗经》中收集多少篇诗歌、诗歌所描述的内容、诗歌的类别等,让学生采用间接的方式了解《诗经》内容。教师在讲解《诗经》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述,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诗歌的难度。当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被激发后,就可以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还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充分感受《诗经》的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古诗文的传承。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塑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之美,进而对古诗文产生兴趣,了解传统文化。当讲解故事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张晶.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文学教育,2017(5).
[3]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4]温玉娟.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分析[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5).
作者简介:贾鹏,1969年生,山东省单县龙王庙镇,本科,职称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古诗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古诗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合理地融入到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之形式美
古诗词读起来比较押韵,非常具有音乐韵律感。在古代,古诗词是用于歌唱的,因此,在创作中对于诗词的音阶都有明确规范,使朗读中具有节奏美感。在朗读古诗词时,就会有顺畅感,语句连贯性很强,听起来抑扬顿挫。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创作的意境中,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起来。学生通过想象将诗歌内容在脑海中呈现,就会对诗歌的内容深入体会。所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之形式美。
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创作的诗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苏轼创作这首诗歌时的情感变化,就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通过感受古诗的韵律,体会古诗词的形式美,进而了解苏轼当时的心理变化,进而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在含义。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古诗的意境
古诗文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充满艺术美感的。为了将古诗文的美突出,就要将古诗文的意境塑造出来,其中包括客观环境,还要将主观情意融入其中。在古诗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意境,对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包括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等等,都要融入意境中,通过塑造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内涵深入把握。
比如在对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教学中,关于“沉醉不知归路”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这个诗句能够引申出怎样的含义。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予以简单引导,还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让学生准确理解诗人的少年情怀。教师通过营造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意境,特别是“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情境,让学生感到诗文所带来的乐趣,由此可以将传统文学之美向学生传递。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内容之美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古诗文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对诗人的创作感情也可以深入体会。
比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幾时有》中,用明月表达自己的情感。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特别是仕途之路非常崎岖。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以明月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幸福,从中也暗含着世间多变而自己无可奈何的低落心情。语文教师讲这首诗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引导到诗文的意境中,以更好地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传统文化水平,还可以使学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可以让学生阅读《诗经》的同时,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诸如《诗经》中收集多少篇诗歌、诗歌所描述的内容、诗歌的类别等,让学生采用间接的方式了解《诗经》内容。教师在讲解《诗经》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述,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诗歌的难度。当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被激发后,就可以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还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充分感受《诗经》的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古诗文的传承。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塑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之美,进而对古诗文产生兴趣,了解传统文化。当讲解故事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张晶.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文学教育,2017(5).
[3]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4]温玉娟.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分析[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5).
作者简介:贾鹏,1969年生,山东省单县龙王庙镇,本科,职称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