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要使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建筑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关键词: 建筑制图 现代教学技术 “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容包含“现代教育媒体、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并不排斥传统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近几年我在建筑制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深刻地体会到:要使现代教学技术在建筑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建筑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一定的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挂图、录像等,不论放出多么动感的镜头,都不能达到上述效果。再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师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木模托在手上,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木模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观察比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教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的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印象深,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直接运用多媒体课分析得出结果,强迫学生生吞活剥地接受理论,学生也许会由于动画的闪烁引起大脑皮层的一时兴奋,但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过早使用则欲速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只能成为装饰。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建筑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曾做过试验:对同一内容“坡屋顶房屋”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坡屋顶房屋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我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生不清楚坡屋顶内部构造形式,少画几条虚线,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交线、相交点的位置。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房屋整体构造,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施工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我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了解施工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究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大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通过录像给出各个相交线和相交点的实物画面及屋面坡度,墙体的施工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施工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完整的图。师生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坡屋顶房屋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实心坡屋顶房屋模型和空心坡屋面房屋模型外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两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实践证明,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建筑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师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地运用CAI分析组合体,教师就会成为CAI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建筑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总之,现代化教学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认识现代化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挖掘出它的最大功效,将会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原则,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舒琛.建筑制图与构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第1版.
[2]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王慧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建筑制图 现代教学技术 “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容包含“现代教育媒体、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并不排斥传统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近几年我在建筑制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深刻地体会到:要使现代教学技术在建筑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建筑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一定的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挂图、录像等,不论放出多么动感的镜头,都不能达到上述效果。再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师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木模托在手上,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木模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观察比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教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的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印象深,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直接运用多媒体课分析得出结果,强迫学生生吞活剥地接受理论,学生也许会由于动画的闪烁引起大脑皮层的一时兴奋,但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过早使用则欲速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只能成为装饰。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建筑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曾做过试验:对同一内容“坡屋顶房屋”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坡屋顶房屋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我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生不清楚坡屋顶内部构造形式,少画几条虚线,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交线、相交点的位置。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房屋整体构造,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施工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我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了解施工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究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大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通过录像给出各个相交线和相交点的实物画面及屋面坡度,墙体的施工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施工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完整的图。师生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坡屋顶房屋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实心坡屋顶房屋模型和空心坡屋面房屋模型外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两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实践证明,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建筑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师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地运用CAI分析组合体,教师就会成为CAI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建筑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总之,现代化教学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认识现代化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挖掘出它的最大功效,将会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原则,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舒琛.建筑制图与构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第1版.
[2]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王慧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