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新时代改革实践教学必须坚持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开发运用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河南工业大学在改革中初步探索了以“课程化”为导向,以立德树人规律为依据,以实践教学网络化为手段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将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学生获得感的增强不懈努力。
[关 键 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60-02
一、新时代、新要求、新技术给实践教学注入新内涵新理念新手段
(一)坚持战略思维,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谋划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的作用,就要有战略思维。要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谋划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展现理论的深度和科学理论的真理光芒,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鲜活的历史经验中展现情感的温度和理想信念的伟力。通过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拓展、深化理论教学,不断促进理论知识向能力、素养和理想信念的内化和升华,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辩证思维,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出发系统构建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针对实践教学各自为政,散化、弱化的问题,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从本科思想政
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有学分的设置为从整体和全局高度系统构建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全新视角,有利于各高校以课程建设的视角按照实践教学规律的要求整体谋划,辩证施策,从而促进管理规范高效,内容的多元整合,教师指导有的放矢,学生学有所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辅助教学,构建多样化、交互式、情景化的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互动和实践主体的融入体验
首先,丰富的社交和教学互动平台为破解指导监控缺位、实践教学分散的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微信教学群、QQ教学群和蓝墨云班课、学习通、慕课等社交和教学互动平台使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实现即时多点交互式交流指导,师生既可以一对一精准及时解疑释惑,也可以一对多通过信息公告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进行集中统一高效指导监控,还可以更集中直观地展示分享实践过程的困惑、收获和成果。从而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教师指导监控缺位,师生比低,教师分身乏术,学生实践自发、分散、低效等困境,在师生的多元互动中深化认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其次,整合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促进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可以集中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提供了条件,也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最后,利用新技术促进情景化、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展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的初步探索
(一)以“课程化”为导向建设系统完整、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根本特征是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的发挥不仅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属性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系统的结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各课程的内容和理论特征有所不同,但却通过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共同作用,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理素养和政治理论素养这一共同育人目标服务。为彻底改变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呈现分散化、随意化、形式化的痼疾,我校在深入学习研讨18新方案的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以“课程化”为导向建设系统完整、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方案。一是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分别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論”三门课中各拿出8个课时,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拿出12个学时,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必修课,计2个学分。二是统筹规划,制定系统完整、具体可行的教学大纲。由学校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院长亲自牵头,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共同参与,抽调各课程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在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手段以及各阶段和各模块相互关联和功能细分的基础上制定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三是明确以网络化为改革探索方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实践教学规律、有利于教学管理,有助于师生互动,能够高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二)以立德树人规律为依据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模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立德树人的特殊规律性,即由感性到理性,由知识到能力,由知、会到信、行,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既要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整体目标,又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理论教学的侧重点,为此,我们设计了“走近英雄”“感知历史”“研讨经典”“创新中国”四个与四门理论课教学相呼应的,系统完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教育环节。设置了“网上展览厅”“红色经典”“魅力中国”“厚重河南”“理论魅力”“思政直播间”“思政实验室”等专题模 块。在统筹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平台、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分段教学、连续积分、综合考评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既解决了分散化、随意性的突出问题,又能够使教师指导和自我教育紧密配合,同时也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理论研讨和实践感悟的合力作用,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感知理论的真理性魅力和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向思维方法、政治素养、理想信念的转化。
(三)以网络化为手段实现全员覆盖、全程指导、高效督导、科学考评
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中,我校着力发挥新技术手段在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网络化为手段着力构建全员覆盖、沟通顺畅、资源共享、内外结合、监控到位、评价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因为现实的资金和技术原因,本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尚在筹建阶段,2018级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蓝墨云班课的教学管理平台,建立各教学模块的资源库,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各模块建设,在“网上展馆”“厚重河南”中结合线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通过网络链接形式为学生打造极富河南历史文化特色的丰富资源库;在“红色经典”“魅力中国”中精选了一大批集价值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库;在“理论魅力”中提供了一系列学生容易把握、篇幅较小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导读资源库;“思政直播间”中集合近年学校举办的道德讲堂的精彩现场录像库,“思政实验室”则通过案例形式给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创造了角色参与的机会,主动创造活动空间。设计学习指导和任务发布平台,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学生实践过程记录平台,教学反馈与评价平台,教务管理平台。
三、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的初步探索总结和优化深化思路
(一)改革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试用,基本实现了课程化管理和分段化教学相结合,目标和多样化形式相统一,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和教师全程指导的目标。在课程教学反馈调查中,92.3%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形式新颖;91.2%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践学习有规可循,要求具体,评价全面;88.4%的学生选择了在有困惑的时候能较快得到指导教师回应。教师也深切感受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感的增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思政试验室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主要采用桌面式模拟仿真方式,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还不能发挥情景仿真、沉浸体验的作用,65%的学生反馈情景设置比较简单,方式单一,融入体验一般;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不熟悉,学生对不同指导教师的评价反馈差异较大;此外,各教学模块的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整合。
(二)优化深化思路
一是整合各种资源,争取早日建成本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校在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专门成立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和网络教育中心专家组成的懂思想政治教育且软件技术过硬的团队开发团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平台设计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思政实验室硬件建設和改革研究工作的推进。三是加强教师的技术和业务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手段指导、监控、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四是广泛收集分析平台使用的反馈意见,为进一步深化网络化教学改革提供源头活水。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必须及时总结提升一线教师对平台建设、使用的切身感受和创新性方法,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关注点,为优化改进教学平台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刘婧,张红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J].北京教育(德育),2008(1).
[2]张立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机制设计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杨红英.关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9(8).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60-02
一、新时代、新要求、新技术给实践教学注入新内涵新理念新手段
(一)坚持战略思维,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谋划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的作用,就要有战略思维。要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谋划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展现理论的深度和科学理论的真理光芒,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鲜活的历史经验中展现情感的温度和理想信念的伟力。通过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拓展、深化理论教学,不断促进理论知识向能力、素养和理想信念的内化和升华,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辩证思维,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出发系统构建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针对实践教学各自为政,散化、弱化的问题,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从本科思想政
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有学分的设置为从整体和全局高度系统构建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全新视角,有利于各高校以课程建设的视角按照实践教学规律的要求整体谋划,辩证施策,从而促进管理规范高效,内容的多元整合,教师指导有的放矢,学生学有所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辅助教学,构建多样化、交互式、情景化的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互动和实践主体的融入体验
首先,丰富的社交和教学互动平台为破解指导监控缺位、实践教学分散的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微信教学群、QQ教学群和蓝墨云班课、学习通、慕课等社交和教学互动平台使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实现即时多点交互式交流指导,师生既可以一对一精准及时解疑释惑,也可以一对多通过信息公告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进行集中统一高效指导监控,还可以更集中直观地展示分享实践过程的困惑、收获和成果。从而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教师指导监控缺位,师生比低,教师分身乏术,学生实践自发、分散、低效等困境,在师生的多元互动中深化认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其次,整合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促进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可以集中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提供了条件,也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最后,利用新技术促进情景化、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展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的初步探索
(一)以“课程化”为导向建设系统完整、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根本特征是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的发挥不仅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属性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系统的结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各课程的内容和理论特征有所不同,但却通过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共同作用,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理素养和政治理论素养这一共同育人目标服务。为彻底改变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呈现分散化、随意化、形式化的痼疾,我校在深入学习研讨18新方案的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以“课程化”为导向建设系统完整、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方案。一是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分别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論”三门课中各拿出8个课时,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拿出12个学时,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必修课,计2个学分。二是统筹规划,制定系统完整、具体可行的教学大纲。由学校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院长亲自牵头,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共同参与,抽调各课程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在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手段以及各阶段和各模块相互关联和功能细分的基础上制定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三是明确以网络化为改革探索方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实践教学规律、有利于教学管理,有助于师生互动,能够高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二)以立德树人规律为依据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模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立德树人的特殊规律性,即由感性到理性,由知识到能力,由知、会到信、行,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既要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整体目标,又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理论教学的侧重点,为此,我们设计了“走近英雄”“感知历史”“研讨经典”“创新中国”四个与四门理论课教学相呼应的,系统完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教育环节。设置了“网上展览厅”“红色经典”“魅力中国”“厚重河南”“理论魅力”“思政直播间”“思政实验室”等专题模 块。在统筹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平台、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分段教学、连续积分、综合考评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既解决了分散化、随意性的突出问题,又能够使教师指导和自我教育紧密配合,同时也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理论研讨和实践感悟的合力作用,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感知理论的真理性魅力和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向思维方法、政治素养、理想信念的转化。
(三)以网络化为手段实现全员覆盖、全程指导、高效督导、科学考评
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中,我校着力发挥新技术手段在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网络化为手段着力构建全员覆盖、沟通顺畅、资源共享、内外结合、监控到位、评价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因为现实的资金和技术原因,本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尚在筹建阶段,2018级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蓝墨云班课的教学管理平台,建立各教学模块的资源库,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各模块建设,在“网上展馆”“厚重河南”中结合线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通过网络链接形式为学生打造极富河南历史文化特色的丰富资源库;在“红色经典”“魅力中国”中精选了一大批集价值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库;在“理论魅力”中提供了一系列学生容易把握、篇幅较小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导读资源库;“思政直播间”中集合近年学校举办的道德讲堂的精彩现场录像库,“思政实验室”则通过案例形式给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创造了角色参与的机会,主动创造活动空间。设计学习指导和任务发布平台,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学生实践过程记录平台,教学反馈与评价平台,教务管理平台。
三、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的初步探索总结和优化深化思路
(一)改革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试用,基本实现了课程化管理和分段化教学相结合,目标和多样化形式相统一,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和教师全程指导的目标。在课程教学反馈调查中,92.3%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形式新颖;91.2%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践学习有规可循,要求具体,评价全面;88.4%的学生选择了在有困惑的时候能较快得到指导教师回应。教师也深切感受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感的增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思政试验室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主要采用桌面式模拟仿真方式,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还不能发挥情景仿真、沉浸体验的作用,65%的学生反馈情景设置比较简单,方式单一,融入体验一般;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不熟悉,学生对不同指导教师的评价反馈差异较大;此外,各教学模块的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整合。
(二)优化深化思路
一是整合各种资源,争取早日建成本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校在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专门成立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和网络教育中心专家组成的懂思想政治教育且软件技术过硬的团队开发团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平台设计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思政实验室硬件建設和改革研究工作的推进。三是加强教师的技术和业务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手段指导、监控、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四是广泛收集分析平台使用的反馈意见,为进一步深化网络化教学改革提供源头活水。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必须及时总结提升一线教师对平台建设、使用的切身感受和创新性方法,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关注点,为优化改进教学平台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刘婧,张红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J].北京教育(德育),2008(1).
[2]张立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机制设计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杨红英.关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9(8).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