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nder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伴随了人类关于审美的发展历史,是现如今生活品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音乐的教育也相较于传统教育体系有了弥足长进,特别是针对音乐人基本技能有了更加专业和针对性的教学,但相关于音乐的审美却迟迟得不到重视。所以进行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依仗专业学科的教育信息现代化,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基础进一步加强,成为现如今音乐教育改革经久不衰的核心论题。本文以介绍审美对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与意义相对做出分析,而后着重对现存薄弱的地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音乐教育改革指出一个大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改革
  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向来以陶冶情操为代名词,甚至其文化特色丝毫不亚于其他传统的文化沉淀,而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同时,虽然音乐技能的水准在稳步提升,但相对于音乐的审美与理解却在走下坡路,甚至于神曲层出不穷,将音乐从业者的审美拉入下限,所以加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成了体系深化的重中之重。
  1 音乐与审美的关联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相比较其他传统艺术,其本身针对听众感受有更加直观的体验。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艺术,因其具有一定非模仿、非特殊、非语义和非概念性,相对于历史地位则更加特殊,对于音乐教育也更具深远意义。故而音乐审美的体验是整个体系中的核心,相对于注重音乐的市场理性,更需要引领学生清楚音乐中深刻的意义。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势必会倾覆传统的教育体系,同时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针对提高德智体美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对于音乐的教育理念更加能够贯彻全过程,通过针对于教育持续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素养使其人格不断健全也奠定了相对稳定的基础。
  2 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音乐教育历经过一段非常曲折的历史,即便现如今我国提倡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却仍旧不够乐观。例如现如今的音乐课程仍旧是讲师个人理解为主,将针对某件或某曲音乐的个人观点强行灌输入学生的思维逻辑中,以此来理解诠释音乐概念的同时,却限制了学生自由的思维发展,转而变成了传统模块化的产物。以此来看,一方面大大消磨了音乐人才的积极性,更可怕将其本身针对于音乐的理解方式扭曲,导致音乐教育迟迟无法出现进步,更无从提起学生相对于音乐中审美的感受。
  3 针对将审美运用于音乐教育的理解与提议
  3.1 音乐教育方式的改革
  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与艺术接触的主要途径,但因为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都具备差异点,所以因材施教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都是重要命题。而讨论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自主的审美体验,首先在音乐教育中便要考虑两个问题。
  3.1.1 学生是否具有审美的欲望
  每个人针对音乐审美的需求不同,但针对当下教育体制主要以教材为主拟定进度的方式而言,会大大消磨学生对于非兴趣音乐的审美欲望。
  3.1.2 学生针对音乐作品的倾向
  根据音乐课程与学生的喜好倾向拟定音乐内容,这是能否让个人针对音乐审美有发展的前提,所以根据每个人针对音乐的倾向效果进行研究教育,其相对于审美的发展自然也能得到更深远的意义。
  3.1.3 学生的音乐审美资源的欠缺
  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概念,扩充音乐审美的资源塑造,以不同的音乐方式,多方面体察学生对于音乐审美意义的理解,拉近学生与音乐审美这一陌生名词的距离。
  3.1.4 教师自身音乐素质加强
  只有提高自身针对于音乐素养和理解,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与此同时以多种相关领域的技术手段加强审美教学,针对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当然,音乐教育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在考虑如何处理学生审美能力与需求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听从学生单方面的选择,否则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会出现不同程度阻碍,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而牵引出更多的教学难题,因此如何有选择的引导,在相对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的机会同时提高相应范围内审美体验,仍旧需要更加科学的教育体系。
  3.2 音乐审美内容的选择
  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健康的音乐资源,这些音乐内容要符合教育规范要求,同时又具有多元化特点。例如,可以在原有的音乐作品中添加现代通俗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等,丰富音樂内容和形式。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要充分运用资源共享优势,丰富音乐教育资源,在多范围内选择适合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必将会给音乐教育带来无限生机。
  在音乐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音乐的特性,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需求。例如流行音乐一直没有进入课堂,而事实上,流行音乐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一味地禁止,只会让他们更好奇,更喜欢。流行音乐也有较多类型,其中有一些也适合于学校的音乐教育,因此,可以有选择地吸收那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流行歌曲,同时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提升审美欣赏能力。
  3.3 如何将理论实践与审美结合
  音乐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审美的感悟与体验。如何使学生与音乐完美地融合起来,是音乐教育的难题所在。审美是学生感觉的体现。流行音乐之所以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与学生的内心很近,那些歌词是他们心中所想,那种音乐方式是他们喜爱的方式,因此,他们与流行音乐之间更亲近。相反,民族音乐则离学生很远,而将民族音乐引入音乐课堂就需要解二者之间的距离问题,如果仅从书本上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显然是不够的,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深入民间体验的条件,组织民间音乐活动,拉近学生与民间音乐的距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音乐审美还需要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音乐教学不能够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审美世界,亲身体验和感受审美。学生在最初接触音乐作品时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感受,但是经过自己动手尝试创作,就会从中发现许多可取之处,加强对音乐作品的体验。由此,音乐理论实践与审美相结合,不仅可以学习理论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审美体验,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直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的培养仍旧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发展有着弥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将培养音乐审美真正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仍旧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结合科学合理的方式与体系,才能够促进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只有了解学生的切身需求与倾向,才能改变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距离;只有教师强化自身素养,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思想,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力和审美度。
  参考文献
  [1]陈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2).
  [2]张晓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8):54-54.
  [3]曹云南.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北方音乐,2016,36(11):120-120.
其他文献
摘 要: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原本就是一种生命存在的表现形式,作为肢体的艺术,它直接、形象的表达形式和美妙、生动的艺术意境带给生命个体的愉悦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在国家大力提倡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将舞蹈普及推广到聋哑孩子们的身边,充分发挥这一艺术形式特有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行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无论是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还是汽车维修行业都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期,为了汽车维修行业中的人才数量增加,相关专业需要对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的力度增强,对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借助科学的教学理念来对汽车维修的教学体系进行扩充,市场导向对于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会存在重要影响,教师可以借助市场导向情况与理念,对汽车维修的教学活动进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干预对HIBD新生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海马区Beclin-1、LC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丰富环境治疗HIBD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prague-Dawle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很多先进的教育技术出现在了各高校的教学中,不仅为学生们提供着优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着各科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高校物理老师不仅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中,还对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完善,从而为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有利条件。本篇文章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物
摘 要:语文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备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师,总感觉语文课比较好上,学生容易听懂,加之现阶段各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流行语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这种情况在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更是明显。从2016年起,株洲市教育局开始组织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测,我校积极配合,特别是2017年,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成绩,为学生的
摘 要:对于舞台表演活动而言是离不开舞台音响技术的,舞台音响技术在舞台上的艺术功能及作用及其技术功能及作用都是很明显的,我们要重视对舞台音响技术的功能及作用的研究,要能够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革新音响技术,以促进其功能及作用的最大发挥。  关键词:舞台技术;音响技术  音响技术是提升舞台艺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舞台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音响技术在舞台上的功能和作用分为两类,一是音响技术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