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绘本已经作为一种图书形式变得家喻户晓,它蕴藏着有冲击力的画面、微观的细节、安宁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可如果说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便已潜藏着绘本的萌芽,你相信吗?
《女史箴图》的诞生就是这样,这幅画是画家顾恺之根据官员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全卷长348.2cm,高24.8cm,“女史”是女官名,“箴”有劝解的意思。那么,张华为什么会写下这篇劝诫文呢?这要从西晋的一位皇后说起。
画中有戏细细看
西晋时有位皇后名叫贾南风,据《晋书》记载,她性格霸道,倚势挟权。张华想劝贾皇后别太好勇斗狠,于是将历代贤女的故事编成一篇讽谏文章,名为《女史箴》,“女史箴”是宫中女官教导后宫生活规范的意思。可惜贾皇后并未听劝,张华也因此获罪,倒是他用心写就的教化文《女史箴》成了传世名篇。
约百年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突发奇想,将《女史箴》画成了插图版手卷《女史箴图》,共有十二段,与原文的十二段文字一一对应,画中有读书人,有玩耍的孩子,也有对镜梳妆的贵妇人……虽然张华的原文写得庄重严肃,充满说教感,但顾恺之是个很有趣的画家,他画的《女史箴图》一点儿也不刻板,别具生趣,其中的人物表情丰富、姿态多样,仿佛每个人都有一段内心故事,用顾恺之自己的话说,这就叫“传神”,所以这幅画的名气可比原文大多了。
因为是据文而作,《女史箴图》故事感超强,比如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说的是公元前38年,汉元帝带妃子观看猛兽表演,一头黑熊突然跳出围栏要袭击汉元帝,妃子冯媛立刻挺身。画中的黑熊张着大嘴、身体前扑,汉元帝大惊失色,几位妃子吓得缩成一团,只有冯媛面色平静,与宫廷卫士一起面对黑熊,俨然一位女侠。
在画中,挡熊的卫士龇牙咧嘴,你仿佛能听到他们正对着黑熊大声呼叫,而那些拉车的大汉弓腰抬脚,就像正发出粗重的喘息聲。
为什么人物比山还大
顾恺之是东晋人,字长康,小字虎头,因此又有人叫他“顾虎头”。他是第一个提出“传神论”的人,认为画人物时可以不求形似,但一定要有“神”,这对后世人物画、山水画的影响都很大。对魏晋时期的人们来说,顾恺之还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顾恺之有多有趣呢?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传说有朋友拿一片树叶给顾恺之,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挡身体的叶子,只要用它遮在眼前就能使自己隐形。顾恺之明知是玩笑,还是把叶子挡在眼前玩耍起来,别人笑他傻,却不知这缘于他通达的个性。另一个成语叫“渐入佳境”,则是说顾恺之吃甘蔗从尾部开始嚼,因为这样会越嚼越甜。
一个和这么多成语典故有关的人,自然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人才能画出故事一样的图画,所以死板的劝诫书《女史箴》被他画成了有趣的绘本《女史箴图》。
细观《女史箴图》,颇有魏晋时期人物画的特点,那时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究风雅优美,他们崇尚瘦长轻盈的身姿,走起路来衣带翻飞、飘飘欲仙,所以在画里面也特别注重表现人的神态,人物形体大多瘦削、俊秀,还会加上长长的裙带,《女史箴图》里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顾恺之特别擅于使用绵密连贯的笔法来描绘人物,人物造型基本全是匀细而富于流动的线条构成,后人把这种笔法形容为“春蚕吐丝”。
《女史箴图》第三段画的是一座崇山峻岭,山峡中有一匹刚露出头颈的马。山坡上有一只老虎蹲坐回首凝视,山下是一个单膝跪地正在射箭的人。画中的人物画得比山还要大,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早期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加上《女史箴图》人物众多,不这样画,大家根本看不清楚人物在做什么。从画面布局来看,人物居中,间杂以山水、飞禽走兽,使画卷的内容显得生动活泼,丝毫也不单调,因此,很多人将顾恺之视作中国山水画的鼻祖
和秦汉、盛唐比起来,魏晋是一段纷乱的时期,正因如此,当时的人反而更珍惜美的可贵。欣赏《女史箴图》,我们可以欣赏浓郁的配色和流畅的笔法,但假如还能从中品味到画家特有的生活趣味,自然会理解它穿越千年的历史价值。
《女史箴图》的诞生就是这样,这幅画是画家顾恺之根据官员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全卷长348.2cm,高24.8cm,“女史”是女官名,“箴”有劝解的意思。那么,张华为什么会写下这篇劝诫文呢?这要从西晋的一位皇后说起。
画中有戏细细看
西晋时有位皇后名叫贾南风,据《晋书》记载,她性格霸道,倚势挟权。张华想劝贾皇后别太好勇斗狠,于是将历代贤女的故事编成一篇讽谏文章,名为《女史箴》,“女史箴”是宫中女官教导后宫生活规范的意思。可惜贾皇后并未听劝,张华也因此获罪,倒是他用心写就的教化文《女史箴》成了传世名篇。
约百年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突发奇想,将《女史箴》画成了插图版手卷《女史箴图》,共有十二段,与原文的十二段文字一一对应,画中有读书人,有玩耍的孩子,也有对镜梳妆的贵妇人……虽然张华的原文写得庄重严肃,充满说教感,但顾恺之是个很有趣的画家,他画的《女史箴图》一点儿也不刻板,别具生趣,其中的人物表情丰富、姿态多样,仿佛每个人都有一段内心故事,用顾恺之自己的话说,这就叫“传神”,所以这幅画的名气可比原文大多了。
因为是据文而作,《女史箴图》故事感超强,比如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说的是公元前38年,汉元帝带妃子观看猛兽表演,一头黑熊突然跳出围栏要袭击汉元帝,妃子冯媛立刻挺身。画中的黑熊张着大嘴、身体前扑,汉元帝大惊失色,几位妃子吓得缩成一团,只有冯媛面色平静,与宫廷卫士一起面对黑熊,俨然一位女侠。
在画中,挡熊的卫士龇牙咧嘴,你仿佛能听到他们正对着黑熊大声呼叫,而那些拉车的大汉弓腰抬脚,就像正发出粗重的喘息聲。
为什么人物比山还大
顾恺之是东晋人,字长康,小字虎头,因此又有人叫他“顾虎头”。他是第一个提出“传神论”的人,认为画人物时可以不求形似,但一定要有“神”,这对后世人物画、山水画的影响都很大。对魏晋时期的人们来说,顾恺之还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顾恺之有多有趣呢?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传说有朋友拿一片树叶给顾恺之,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挡身体的叶子,只要用它遮在眼前就能使自己隐形。顾恺之明知是玩笑,还是把叶子挡在眼前玩耍起来,别人笑他傻,却不知这缘于他通达的个性。另一个成语叫“渐入佳境”,则是说顾恺之吃甘蔗从尾部开始嚼,因为这样会越嚼越甜。
一个和这么多成语典故有关的人,自然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人才能画出故事一样的图画,所以死板的劝诫书《女史箴》被他画成了有趣的绘本《女史箴图》。
细观《女史箴图》,颇有魏晋时期人物画的特点,那时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究风雅优美,他们崇尚瘦长轻盈的身姿,走起路来衣带翻飞、飘飘欲仙,所以在画里面也特别注重表现人的神态,人物形体大多瘦削、俊秀,还会加上长长的裙带,《女史箴图》里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顾恺之特别擅于使用绵密连贯的笔法来描绘人物,人物造型基本全是匀细而富于流动的线条构成,后人把这种笔法形容为“春蚕吐丝”。
《女史箴图》第三段画的是一座崇山峻岭,山峡中有一匹刚露出头颈的马。山坡上有一只老虎蹲坐回首凝视,山下是一个单膝跪地正在射箭的人。画中的人物画得比山还要大,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早期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加上《女史箴图》人物众多,不这样画,大家根本看不清楚人物在做什么。从画面布局来看,人物居中,间杂以山水、飞禽走兽,使画卷的内容显得生动活泼,丝毫也不单调,因此,很多人将顾恺之视作中国山水画的鼻祖
和秦汉、盛唐比起来,魏晋是一段纷乱的时期,正因如此,当时的人反而更珍惜美的可贵。欣赏《女史箴图》,我们可以欣赏浓郁的配色和流畅的笔法,但假如还能从中品味到画家特有的生活趣味,自然会理解它穿越千年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