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绘本故事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绘本已经作为一种图书形式变得家喻户晓,它蕴藏着有冲击力的画面、微观的细节、安宁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可如果说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便已潜藏着绘本的萌芽,你相信吗?
   《女史箴图》的诞生就是这样,这幅画是画家顾恺之根据官员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全卷长348.2cm,高24.8cm,“女史”是女官名,“箴”有劝解的意思。那么,张华为什么会写下这篇劝诫文呢?这要从西晋的一位皇后说起。
  
  画中有戏细细看
   西晋时有位皇后名叫贾南风,据《晋书》记载,她性格霸道,倚势挟权。张华想劝贾皇后别太好勇斗狠,于是将历代贤女的故事编成一篇讽谏文章,名为《女史箴》,“女史箴”是宫中女官教导后宫生活规范的意思。可惜贾皇后并未听劝,张华也因此获罪,倒是他用心写就的教化文《女史箴》成了传世名篇。
  约百年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突发奇想,将《女史箴》画成了插图版手卷《女史箴图》,共有十二段,与原文的十二段文字一一对应,画中有读书人,有玩耍的孩子,也有对镜梳妆的贵妇人……虽然张华的原文写得庄重严肃,充满说教感,但顾恺之是个很有趣的画家,他画的《女史箴图》一点儿也不刻板,别具生趣,其中的人物表情丰富、姿态多样,仿佛每个人都有一段内心故事,用顾恺之自己的话说,这就叫“传神”,所以这幅画的名气可比原文大多了。
  
  
  
   因为是据文而作,《女史箴图》故事感超强,比如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说的是公元前38年,汉元帝带妃子观看猛兽表演,一头黑熊突然跳出围栏要袭击汉元帝,妃子冯媛立刻挺身。画中的黑熊张着大嘴、身体前扑,汉元帝大惊失色,几位妃子吓得缩成一团,只有冯媛面色平静,与宫廷卫士一起面对黑熊,俨然一位女侠。
   在画中,挡熊的卫士龇牙咧嘴,你仿佛能听到他们正对着黑熊大声呼叫,而那些拉车的大汉弓腰抬脚,就像正发出粗重的喘息聲。
   为什么人物比山还大
  顾恺之是东晋人,字长康,小字虎头,因此又有人叫他“顾虎头”。他是第一个提出“传神论”的人,认为画人物时可以不求形似,但一定要有“神”,这对后世人物画、山水画的影响都很大。对魏晋时期的人们来说,顾恺之还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顾恺之有多有趣呢?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传说有朋友拿一片树叶给顾恺之,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挡身体的叶子,只要用它遮在眼前就能使自己隐形。顾恺之明知是玩笑,还是把叶子挡在眼前玩耍起来,别人笑他傻,却不知这缘于他通达的个性。另一个成语叫“渐入佳境”,则是说顾恺之吃甘蔗从尾部开始嚼,因为这样会越嚼越甜。
   一个和这么多成语典故有关的人,自然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人才能画出故事一样的图画,所以死板的劝诫书《女史箴》被他画成了有趣的绘本《女史箴图》。
  
   细观《女史箴图》,颇有魏晋时期人物画的特点,那时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究风雅优美,他们崇尚瘦长轻盈的身姿,走起路来衣带翻飞、飘飘欲仙,所以在画里面也特别注重表现人的神态,人物形体大多瘦削、俊秀,还会加上长长的裙带,《女史箴图》里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顾恺之特别擅于使用绵密连贯的笔法来描绘人物,人物造型基本全是匀细而富于流动的线条构成,后人把这种笔法形容为“春蚕吐丝”。
   《女史箴图》第三段画的是一座崇山峻岭,山峡中有一匹刚露出头颈的马。山坡上有一只老虎蹲坐回首凝视,山下是一个单膝跪地正在射箭的人。画中的人物画得比山还要大,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早期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加上《女史箴图》人物众多,不这样画,大家根本看不清楚人物在做什么。从画面布局来看,人物居中,间杂以山水、飞禽走兽,使画卷的内容显得生动活泼,丝毫也不单调,因此,很多人将顾恺之视作中国山水画的鼻祖
   和秦汉、盛唐比起来,魏晋是一段纷乱的时期,正因如此,当时的人反而更珍惜美的可贵。欣赏《女史箴图》,我们可以欣赏浓郁的配色和流畅的笔法,但假如还能从中品味到画家特有的生活趣味,自然会理解它穿越千年的历史价值。
其他文献
对一个女孩来说,十二三岁应该是“美”这个意识的萌芽期。那时候我上初中,却一直不敢开口大笑,因为我的牙齿。  我的两颗门牙之间,有一条过于宽大的缝隙。上初中的时候,这件事情几乎成为我的一个心病,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期盼着——希望第二天早上这个缝隙可以消失。我的父母对“美”这件事情毫不在意,当我尝试去倾诉这件事情带给我的痛苦时,他们却觉得我在小题大做。  反正那个年纪,也确实是想得多的年纪。走在街上,看
期刊
《我的阿勒泰》的故事  这是一个远在新疆阿勒泰的故事,作者李娟,一个混住于哈萨克牧民中间开杂货铺家庭里的小姑娘,在孜孜不倦地叙述她的生活:那片草原,那些牧场,那些高远的天空,牛和羊,她家的小杂货铺,乐观的母亲和外婆,蝗灾与河流,时间与季节……她没有丝毫写作的架子,像个小孩子一样,对万物保持着好奇,笔下的文字如同清凌凌的河水一样,一直流淌出一片片清新明亮的世界——  阿勒泰的自然风景很美。月亮静静地
期刊
每天下午4点到6点,女儿都会如约和钢琴老师还有同一师门的小伙伴云练琴。  群里还有十几个小朋友,大家随时加入,练完离开。老师不关摄像头。有时候弹到晚上7点,老师说,我还有事要离开了,真舍不得离开你们。群欢乐解散。  有一天,女儿连续弹奏5个小时,创造了纪录。连她自己都惊呆了:“天哪,我弹了5个小时!”  进入2月,越来越多回京的小伙伴进入隔离状态,老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1.开始约视频课。2.每天上
期刊
敲黑板啦!!!  2020年本刊“隨拍”栏目正式上线  随时随地记录你身边好玩儿的瞬间,可以是有趣搞笑的,也可以是温情动人的,无需华丽的画面,只要够清晰、够有趣、够感人,就可以发过来和《润》的小读者们一起分享!图片大小要求在1M以上,注明姓名和地址,发送到征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即可,想让你的朋友圈更感人吗?嘿嘿,那就期待你的加入喽!
期刊
曾有人问可持续设计师刘新什么是环保,刘新用了兩个例子来解释:  奔驰公司和重庆市政府曾联合推出一个名叫“汽车公共分享”的项目。项目里,“主角”smart汽车散布停放在重庆各大街区。使用者只要下载“汽车公共分享”的手机客户端,就可以随时查看身边哪儿有可以租赁的smart汽车。就近找到汽车之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充值的方式激活汽车的使用服务。奔驰公司是通过定位技术在后台统一管理这些smart汽车的,你可以
期刊
在美术大学读书时,我曾经在美术辅导班里担任过几年讲师,辅导高中生画画。  每天我都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然后像正式考试那样让他们进行精密素描。考试结束后,我让所有学生都聚集到一起,然后详细解释那些画得很好的学生是哪些部分画得好,画得不好的作品到底是哪些部分欠缺,尽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之后,辅导班的院长在上课之前悄悄找到我,对我说:“朴老师,学生们对您有很多不满啊。”  
期刊
百般无聊之际,决定自己动手炸薯条吃。吭哧吭哧地给土豆削皮、切条……即便使出了洪荒之力,炸出来的薯条也软塌塌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跟某位吃货朋友探讨了失败的原因,他告诉我:应该买冷冻的薯条回来炸。因为要是追求口感的话,冷冻是关键步骤之一。即便非要自己亲力亲为,在切完之后也要泡水、清洗、水煮、过凉水,然后再冷冻两到三个小时之后,裹上淀粉才能炸。  好吧,这么麻烦,我还是在网上订购冷冻的吧。朋友立
期刊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深爱着我的祖国。所以当我看到日益严峻的疫情使得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深受其害,我感到心痛。我希望可以尽上一份绵薄之力,却不知该从何入手。我想到了或许语言可以让我们重新燃起希望和信心,可以给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为什么要用英文来写?因为我希望不仅可以让同胞看到,也可以让其他国家那些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甚至不怀好意的人看到,我们有必胜的精神、历史和决心!  This is a wa
期刊
亲爱的小伙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中断了你我互访的行程。   我多想登上黄鹤楼,   尽览滚滚长江的奔腾;   也想吃碗热干面,   尝一尝武汉人的热诚。   可是,如今,我不能去,   只能宅在家里,   关注着你们的疫情。   亲爱的小伙伴,   我知道,你也想看看长白山的雪景,   看看冰封大地的北国春城。 
期刊
10多年前,一个从乡村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在一次企业赞助的免费画展中,才第一次来到中国美术馆。当她对记者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国家美术馆时,却遭到了记者的质疑。中国美术馆的门票才十几块钱,用着上千元手机的大学生是不是有“卖惨”之嫌了。  这个大学生感到很委屈,她总感觉那些“高大上”的艺术生活离她太遥远,所以她从没想过要接触。后来她明白,对“富人活动”的恐惧,包括对相关信息的不关注,使她陷入了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