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8日,彩云南,滇池畔,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代表团正式成立,来自26个世居民族、共351名云岭健儿组成的阵容,怀着奋发希望,携着昂扬精神,带着团结友谊,即将奔赴塞上
高歌壮行
这是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被民族服饰装点得五彩缤纷的大礼堂里,351名各民族健儿、教练、编导、工作人员和领导全体起立,高唱国歌,看得出许多人眼里闪着泪花,他们为这一刻付出了太多艰辛和汗水……
8月28日下午4:30分,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代表团正式成立。那一刻起,每一位团员心中迸发出的欢呼声仿佛已将所有的期冀和激情点燃。
成立大会上,云南省代表团团长、副省长李汉柏指出:“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的首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是一次继承优秀传统、展示民族体育辉煌成就、弘扬先进文化的民族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欢聚、大交流的民族团结盛会”。
教练员和运动员代表则庄严宣誓:“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4300万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决心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比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力争夺取优异成绩,为云南各族人民增光,为民族运动会添彩!”
经过精心“打造”而成的云南代表团由351名健儿组成,包含了汉族和云南5000人以上的25个世居少数民族,来自全省16个地州市和省级有关单位。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将参加14个竞赛项目中的9项比赛,包括赛龙舟、抢花炮、武术、摔跤、射弩、秋千、陀螺、赛马和高脚竞速;并组织了14个体育表演项目参赛,分别是《倒爬楼梯》、《吹枪》、《格畅堵》、《嘟达达》、《赛簸箕》、《抢柚子》、《凤舞龙》、《长街宴》、《擒牛》、《抢喜酒》、《小木匠走梁》、《佤勐格》、《赛光》、《鞭鼓操》,同时还将在开幕式上以特色鲜明的入场表演展示新世纪云岭各族儿女的风采。
盛世喜迎盛会,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参赛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2月21日,徐荣凯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就把参加本届民族运动会作为今年全省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民族、体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力争成绩好于往届”的明确要求,安排了70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4月初,由李汉柏副省长任主任的云南省参加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开始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工作,标志着云南省筹备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7月19日,筹委会举行了体育表演项目集训动员会,将筹备工作推向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集训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到训练场视察工作进展。8月23日,省委副书记丹增来到集训场地,亲切看望和慰问各族运动员。在观看代表团表演项目的汇报演出后,他高兴地说:“我欣赏到了一场高水平的表演!这台节目一定会成为云南的一个精品,要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看到这台精彩的节目,进而更好地了解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丹增副书记还对全体运动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并预祝云南省代表团在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夺取优异成绩!
8月29日晚,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会堂座无虚席,赛前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表演项目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李汉柏副省长等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和各界人士审看了节目,运动员们昂扬的精神、饱满的激情、高超的技巧,一次次把演出推向高潮,赢得了一阵阵掌声。表演结束时,李汉柏副省长来到运动员中间,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编导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并作了最后的战前动员。
云南省代表团的强势阵容,显然决非“一日之功”可以锻铸,它与云南省民族众多,民族体育文化异彩纷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密不可分,更与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体育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密不可分。
云南省代表团副团长、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正如体育早已超越单纯的赛场竞技,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一样,民族运动会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越了运动会本身。”云南省代表团副团长、省体育局副局长蒋绍敏对此也深有感受:“民族体育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的重视,把民族体育的发展纳入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民委、省体育局密切合作,为提升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水平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一是长期重视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近年来,还采用录像方式,把云南主要少数民族的各个传统体育项目录制为音像材料,集中到国家体育局整理和保存,这对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有重要作用;二是重视宣传民族体育,将其与开展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对于宣传和普及民族体育有很大促进作用;三是加强领导和组织,共同就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队伍开展了多次研讨,并通过积极参与和组织全国、全省民族运动会,培养了一支成熟的民族体育工作队伍,为民族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逐日而近的战鼓声中,我们满怀期待,我们也充满信心,让我们挽手高歌,为云南省代表团壮行!
弓满弦张
民族体育运动有传统性、民俗性、文娱性和群体性几个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民族体育的群体性,正是有了各地区、各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民族体育才会彰显出如此浓郁的民族性格,成为各民族间相互交流和认同的纽带;民族体育也才能显现出勃勃的创造力和绵延不绝的生机,能在新世纪里卓然而立,与现代竞技体育交相辉映。
但民族体育运动的群众性也有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非“专业性”,云南省参加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有的是参加过民族运动会的老运动员,也有首次参加的新运动员,还有的是来自农村的乡土运动员,这给训练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另一方面,全国民族运动会四年才举行一次,不仅项目变化较大,也不利于掌握其他省份运动员的实力,取得成绩的关键就在于训练时间的长短。而前段时间的“非典”,又使我省集训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云南省代表团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编导都在抓紧时间努力训练,弥补差距,并力求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为了在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力争成绩好于往届”目标,云南省代表团还针对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在备战工作中采用了不少新机制。例如,过去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集训工作主要依靠省民委、省体育局合作,把所有运动员调集到昆明来集中训练,费时费力。这一次的筹备工作在总结上一届筹备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各地的强项为基础,再从其他地区调集一些该项目较强的运动员,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集训的训练模式,这样既能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又有利于各地区特长的发展。经过周密安排,马术在迪庆州集训并从大理州、丽江市选调运动员,抢花炮以昆明市为主,秋千由大理州负责,武术、射弩、龙舟、陀螺等项目则集中到各个训练基地,由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来统一负责辅导、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虑到获取优异成绩不但要有实力,还要有良好的发挥,所以在要求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同时,还特别要求各项筹备工作要做好对运动员心理上、思想上,以及比赛所需物资上的全方位保证。
前去采访前,就听说竞赛项目训练的运动量非常大。刚到训练场,就听抢花炮项目的教练随口抱怨了一句:“我们的服装消耗太大了!”一瞬间,我们就已真切地感受到运动员训练中付出的那些无以数计的艰辛。
抢花炮是民族运动会上拼抢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因而队员们的训练也可算是各项目中最辛苦的。他们每天都要冒着酷暑在操场上摸爬滚打,一天的训练结束后满身都是泥水,稍不注意,还会在拼抢中受伤。摔跤项目的运动员虽然是在室内训练,但一天7到8个小时下来,一次次摔倒又站起,汗水早已将脚下的垫子打湿。
训练不仅要耗费体力,也需要费尽心血,像射弩、高脚竞速和陀螺等项目,运动员们在刻苦训练的同时,还要反复对比成绩,研究运动器材和技术、技巧,力图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而人数最多的龙舟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也必须不断提高队员们的协同性,因为这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长时间上有烈日暴晒、下有水汽蒸腾的训练让龙舟队员们一个个看上去好像非洲人一样,不过,当问起有没有信心在比赛中夺取好成绩的时候,震天的吼声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负责竞赛项目训练的雷波同志为我们介绍了集训整体进展情况。他说,自从4月份成立省筹委会以来,省体育局的各级领导对训练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把省民委、省体育局领导的讲话精神和要求传达给每一位运动员,并要求每位教练提交一份从集训到比赛的详细计划,保证了各竞赛项目训练工作的科学计划、有序进行。
与竞赛项目相比,表演项目的训练体现的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们要用千百次的磨练,去造就台上那瞬间的辉煌。
还在训练厅门口,我们就听到一阵阵震天的锣鼓声,表演项目《赛光》已经在热火朝天地排练了。走进大厅,只见20多个男演员身背象脚鼓,正在跳傣族的象脚鼓舞,动作整齐划一,刚劲有力,锣声、鼓声、吼声响成一片,声势场面很是壮观。
云南省代表团表演项目总编导、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陶春谈起这次训练情况,颇有心得:“我编导过很多大型活动,但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有关的还是第一次,因此特别注意在编导过程中不断学习,听取各项目编导的意见。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首先体现的是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因此在编导中不仅要突出艺术性,更要体现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
说起运动员,陶总编导显得很感动,他说他生平第一次看到有的运动员拖着受伤的脚仍然在舞台上奔跑。这些运动员来自全省各个地州市、各个少数民族,大多不是专业演员,素质差距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中,部分演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使总体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尽管如此,运动员们都非常朴实、很能吃苦,尤其突出的是他们从内心里迸发出来的热情非常到位,更能体现节目的内涵,也更能感染观众。
来自德宏州的傣族运动员盖开明在训练中非常活跃,他说:“我参加了《格畅堵》、《长街宴》、《赛光》、《赛簸箕》四个项目的表演,几乎每天都有训练任务。每天训练下来,大家都很辛苦,不过为了全国民族运动会,我觉得很值。再说,不同民族的运动员有机会聚到了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既可以了解到其他民族的文化,还可以学习他们的表演艺术,借鉴一些其他民族的艺术表现方式,回去了以后可以用来更好地表现和发展傣族艺术。这次去参加全国比赛,作为云南各族人民的一个代表,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一定不会丢少数民族的脸,不会丢云南的脸”。
在所有参加表演项目的运动员中,11岁的金磊和12岁的张媛媛是年龄最小的,金磊是傣族,张媛媛是侗族。他们说,训练虽然很累,但和这么多的哥哥、姐姐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训练之余,大家就在训练厅里就地围成一圈,唱起民族歌,跳起民族舞,非常开心。
盛会的帷幕即将拉开,云南省代表团也已弓满弦张、整装待发。此刻,饱含在每一位运动员、教练员、编导和工作人员心中的,不仅仅有赢取优异成绩的决心,还有与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健儿们欢聚的向往,更有向全国人民展示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运动水平和无穷魅力,展现云南各族人民新世纪新风貌的渴望!
辉煌不减
有的经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愈见清晰;有的思绪,会随岁月的沉淀而日渐强烈;有些辉煌,越发会随时光的磨砺而显露出莹润醇厚的光彩!
50年前,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河之滨开幕,民族体育从此获得新的生命。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族运动会的接力棒从海河之滨传到了内蒙古草原,从天山传到了大西北,又从大西南传到了雪域高原。众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从历史、从乡间、从深山、从草原走上赛场,参加民族运动会的地区和民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
站在新世纪首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即将开启的“大门”前,忽回首,历届民运会的宏伟场面,各族运动员的飒飒英姿,东道主的浓浓情谊……蓦然清晰!
第一届 天津·1953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市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时的名称是“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云南省组织代表团,代表西南地区参加这次运动会。在这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彝族运动员龙文才和龙文勤及傣族运动员十余人,分别表演了云南彝族摔跤、傣族象脚鼓舞和武术等,并在摔跤项目摘取了金牌。
第二届 呼和浩特·1982
1982年9月2日至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有55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选拔出包括22个少数民族运动员代表共80人组成代表团。在这届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了民族式摔跤、射弩、少数民族武术等比赛,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云南省代表团的表演项目从此引起了全国瞩目。
第三届 乌鲁木齐·1986
1986年8月10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标。云南省组成了包括24个少数民族共85人的代表团,参加射弩、摔跤、抢花炮三项竞赛项目比赛,荣获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团体总分名列全国第三;表演项目中的彝族《阿细跳月》和佤族《跳木鼓》被大会列为优秀表演项目。
第四届 南宁·1991
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其中,赛马项目于8月4日至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设分会场。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台湾省首次组团参加了的比赛和表演。云南省组成了包括24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代表共161人的代表团,参加6个竞赛项目的比赛,获奖牌25块,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二;同时,云南省共有8个表演项目参赛,开始展露出云南省代表团在表演项目上的优势。
第五届 昆明·1995
1995年11月5日至12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规模和设立项目均超过往届,总人数达到9000多人。作为东道主的云南省代表团由495人组成,其中包括了云南省各个民族的代表,是此届民族运动会参赛人数最多、参赛民族最多的代表团。云南参加了所有竞赛项目的角逐,并参加25个项目的表演。云南省代表团获得奖牌37枚,其中金牌12枚,奖牌数首次登上了民运会竞赛项目的榜首。
第六届 北京、拉萨·1999
1999年8月和9月,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别在拉萨和北京举行,时逢建国50周年和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40周年,意义非凡。云南省代表团在这届民族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竞技项目获6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表演项目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表演项目的参赛成绩名列前茅。
欢腾决战
没有任何一项体育竞技能够如此色彩斑斓,没有任何一个专业赛事能够如此生动有趣,更没有任何一场赛会能有如此丰富而浓厚的民族色彩。
曾几何时,民族体育如散落的珍珠般默默隐身于中华大地,抑或深深埋藏于我们童年的久远记忆……而今,全国民族运动会使我们再次置身于这群情激扬的欢腾场面,再次领略这来自高山、来自草原、来自雪域的生命律动。
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代表团将参加9个体育竞赛项目61个小项的角逐。
赛龙舟 赛龙舟是南方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上,壮族、白族、傣族等都喜欢在节日里举行龙舟竞渡。赛龙舟是本届民族运动会上所有竞赛项目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每个队都由52名男女运动员组成。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两金、四银、一铜的好成绩。
赛事前瞻:云南省龙舟队从7月初开始就一直在呈贡水上训练基地训练,这个项目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耐力,讲究的是运动员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一定时间的集中训练,有望在本届运动会上夺得奖牌。
抢花炮 被誉为“东方橄榄球”,极具民族特色,是壮族、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该项目对抗激烈,所抢的“花炮”用塑胶材料制成,比赛开始时在场中央发炮,双方争抢,当持花炮的一方选手进入对方炮台并将其投入篮内,即得一分。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蝉联冠军。
赛事前瞻:是云南的优势项目,实力较强,本届可望取得好成绩。
武术 在各民族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少数民族公民,比赛项目分为A组、B组、C组,传统拳和自选拳、器械等体育武术套路。
佳绩回眸: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代表团获得男子对练和女子拳术第一名。
赛事前瞻:武术项目总体上并不是云南省代表团的强项,在本届运动会中有望取得一些小项的奖牌。
摔跤 我国许多民族都有在年节举行摔跤比赛的传统,因此,民族式摔跤式样众多,风格迥异。本届运动会上的五种比赛分别是博克(蒙古族式)、北嘎(藏族式)、格(彝族式)、且里西(维吾尔族式)和绊跤(回族式)。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两金、三银、两铜的好成绩。
赛事前瞻:云南省代表团在部分摔跤比赛中占有一定优势,比赛除考验实力外,还与技巧发挥有很大关系,一番龙争虎斗之后,谁是最后的“勇者”,我们拭目以待。
射弩 少数民族有悠久的用弩历史。民族弩比赛距离男子是20米,女子是15米,以射中的环数计算成绩,分为立姿、跪姿两种,且均无依托物。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的历史最好成绩是在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过一金、三银、四铜。
赛事前瞻:射弩是云南省推出的项目,也是云南的传统强项。但近几年全国各省在这个项目上发展很快,特别是制作材料和比赛规则有了一些发展变化,这对于仍然使用传统弩的云南省射弩队很不利。对此,云南省代表团正在不断改造民族弩,把握好竞赛规则,认真训练,保住该项目的优势。
秋千 秋千是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唯一一个只限由女性参加的比赛项目,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朝鲜族、阿昌族、苗族、哈尼族、布依族、土族、满族、纳西族等族群众都非常喜爱打秋千。
看点:秋千比赛惊险刺激,颇具观赏性。
赛事前瞻:云南省代表团在秋千项目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在部分小项中具备有一定实力,此次选派的都是全省实力最强的运动员,力争在比赛中获得佳绩。
陀螺 陀螺又叫“得螺”或“格螺”,在佤、壮、瑶等民族中流传已久,玩法各异。比赛时用陀螺攻击对方,互撞之后,以时间长短,出界与否计分,得分多者为胜。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过四金、三银、两铜的好成绩。
赛事前瞻:陀螺是云南省在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推出的项目,历来具有较强实力。云南省陀螺队在上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中为我省赢得过三枚金牌,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我省参赛的夺金大户。
赛马 是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地区尤为盛行。比赛包括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五个项目,各有千秋。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跑马拾哈达项目的金牌。
赛事前瞻:论总体实力比不上西藏、内蒙古这些传统强队,但云南省代表团在走马和跑马拾哈达等技巧类项目上有较强实力。马术项目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到马匹在宁夏是否适应场地、气候和水土等问题,为此,云南马术队已于8月27日先期到达宁夏适应赛场,配备了云南的草料。如此充分的“付出”,应该能有不小的“回报”。
高脚竞速 用两根长及肩部、底部缚有踏板的金属竿做成“高脚马”,运动员在“马”上进行奔跑速度和平衡技巧的较量。该项目起源于湖南苗族、土家族地区,起初是一种交通工具,骑“马”而行,雨天或是穿越水浅的河流可以不湿鞋袜。
看点:高脚竞速是本届民族运动会首次推出的新增竞赛项目。
赛事前瞻:对于各省市区都是新项目,大家的水平可以说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究竟花落谁家,要看训练时的准备情况和比赛时的临场发挥。
托举亮点
表演项目集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于一身,是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体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运动会的一大特色。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为富集的省区之一,在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代表团又将有14个项目参加民族体育表演项目的竞赛。
佤勐格 佤族综合类表演项目,又名《佤山健身操》。这套操把佤族的传统舞蹈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具有节奏明快,动作简洁有力等特点,体现了健、力、美的完美结合,反映了新世纪里佤族人民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
长街宴 哈尼族技巧类表演项目,原为哈尼族传统民间体育舞蹈。每逢年节哈尼人民都要相约在山寨里摆出“长街宴”,跳起《长街宴》来展示哈尼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也是姑娘小伙选择情侣的好时机。
倒爬楼梯 苗族竞技类表演项目,苗语称为“桃赶姐黛”。每逢节庆,苗家人都要砍树立杠,架起楼梯,吹着芦笙举行倒爬楼梯比赛。该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竞技性、观赏性和对抗性。
赛光 傣族综合类表演项目,又名《赛象脚鼓》,是傣族人民最喜爱和最富民族特色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对抗性强、表演难度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健身益智的功能。
抢柚子 壮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壮语称“笼麻波”,源自壮族民间游戏。每到秋收柚子成熟时节,村寨的男女青年就会聚集到晒谷场上,进行抢柚子比赛,体现了壮族同胞在丰收时节的喜悦和快乐。这个项目融娱乐性、竞技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普及性。
鞭鼓操 白族综合类表演项目,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广为流传普及的霸王鞭、八角鼓改编而成。此操节奏明快,动作简练,有力度,民族特色浓郁,兼具健身性和观赏性,充分体现了白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华,展现了健、力、美的和谐统一。
嘟达达 傈僳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又名《玩棕包》,是傈僳族民间广泛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传统技法是用手抬或击打,现在则增加了用脚踢、口咬等形式,技巧更加丰富,比赛更为激烈,展示了傈僳人机智、勇敢的民族性格。
赛簸箕 基诺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基诺族语为“啯谣呐”。簸箕是基诺族人民生产生活中须臾不离的工具,每当节庆日,村寨中的男女老少都会加入跳簸箕的行列,用跳马、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庆贺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格畅堵 景颇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又名《打圆豆》。在优美的景颇音乐旋律和歌曲中,将体育和娱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景颇人民活泼好动、酷爱体育、团结友爱、粗犷豪放的性格。
小木匠走梁 彝族技巧类表演项目,又名《盖新房》,来源于彝族人民广为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传统建房技术。每当立柱立梁后,木匠师傅都要亲自爬上房梁看一看、走一走、跳一跳,仔细“走梁”检查一番,看竖起的房梁是否坚实牢固,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创造性和多彩的生活气息。
凤舞龙 彝族技巧类表演项目。优美的旋律中,12位彝家少女舞起金色长龙,翻腾起伏,通过别具民族特色的技巧、动作和套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喜庆吉祥、凤舞龙飞的美丽画卷,展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采。
擒牛 回族技巧类表演项目,来源于回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比赛双方力求最先将对方的“牛”擒倒,“牛”则顽强抵抗,场面惊心动魄、气氛热烈。擒牛表演充分展示了回族人民机智勇敢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
抢喜酒 独龙族技巧类表演项目,来源于独龙族民间传统婚俗活动——争抢新娘父母珍藏了18年的“女儿酒”,是一个揉和了娱乐及文体的项目,除表现了体育性和对抗性外,还将独龙族的婚俗、歌舞和饮酒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吹枪 苗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吹枪源自用空心木棒或竹管吹出泥团来驱逐鸟兽,保护农作物,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性与趣味性较强,也颇具观赏性。
高歌壮行
这是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被民族服饰装点得五彩缤纷的大礼堂里,351名各民族健儿、教练、编导、工作人员和领导全体起立,高唱国歌,看得出许多人眼里闪着泪花,他们为这一刻付出了太多艰辛和汗水……
8月28日下午4:30分,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代表团正式成立。那一刻起,每一位团员心中迸发出的欢呼声仿佛已将所有的期冀和激情点燃。
成立大会上,云南省代表团团长、副省长李汉柏指出:“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的首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是一次继承优秀传统、展示民族体育辉煌成就、弘扬先进文化的民族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欢聚、大交流的民族团结盛会”。
教练员和运动员代表则庄严宣誓:“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4300万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决心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比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力争夺取优异成绩,为云南各族人民增光,为民族运动会添彩!”
经过精心“打造”而成的云南代表团由351名健儿组成,包含了汉族和云南5000人以上的25个世居少数民族,来自全省16个地州市和省级有关单位。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将参加14个竞赛项目中的9项比赛,包括赛龙舟、抢花炮、武术、摔跤、射弩、秋千、陀螺、赛马和高脚竞速;并组织了14个体育表演项目参赛,分别是《倒爬楼梯》、《吹枪》、《格畅堵》、《嘟达达》、《赛簸箕》、《抢柚子》、《凤舞龙》、《长街宴》、《擒牛》、《抢喜酒》、《小木匠走梁》、《佤勐格》、《赛光》、《鞭鼓操》,同时还将在开幕式上以特色鲜明的入场表演展示新世纪云岭各族儿女的风采。
盛世喜迎盛会,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参赛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2月21日,徐荣凯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就把参加本届民族运动会作为今年全省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民族、体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力争成绩好于往届”的明确要求,安排了70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4月初,由李汉柏副省长任主任的云南省参加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开始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工作,标志着云南省筹备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7月19日,筹委会举行了体育表演项目集训动员会,将筹备工作推向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集训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到训练场视察工作进展。8月23日,省委副书记丹增来到集训场地,亲切看望和慰问各族运动员。在观看代表团表演项目的汇报演出后,他高兴地说:“我欣赏到了一场高水平的表演!这台节目一定会成为云南的一个精品,要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看到这台精彩的节目,进而更好地了解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丹增副书记还对全体运动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并预祝云南省代表团在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夺取优异成绩!
8月29日晚,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会堂座无虚席,赛前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表演项目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李汉柏副省长等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和各界人士审看了节目,运动员们昂扬的精神、饱满的激情、高超的技巧,一次次把演出推向高潮,赢得了一阵阵掌声。表演结束时,李汉柏副省长来到运动员中间,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编导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并作了最后的战前动员。
云南省代表团的强势阵容,显然决非“一日之功”可以锻铸,它与云南省民族众多,民族体育文化异彩纷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密不可分,更与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体育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密不可分。
云南省代表团副团长、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正如体育早已超越单纯的赛场竞技,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一样,民族运动会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越了运动会本身。”云南省代表团副团长、省体育局副局长蒋绍敏对此也深有感受:“民族体育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的重视,把民族体育的发展纳入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民委、省体育局密切合作,为提升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水平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一是长期重视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近年来,还采用录像方式,把云南主要少数民族的各个传统体育项目录制为音像材料,集中到国家体育局整理和保存,这对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有重要作用;二是重视宣传民族体育,将其与开展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对于宣传和普及民族体育有很大促进作用;三是加强领导和组织,共同就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队伍开展了多次研讨,并通过积极参与和组织全国、全省民族运动会,培养了一支成熟的民族体育工作队伍,为民族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逐日而近的战鼓声中,我们满怀期待,我们也充满信心,让我们挽手高歌,为云南省代表团壮行!
弓满弦张
民族体育运动有传统性、民俗性、文娱性和群体性几个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民族体育的群体性,正是有了各地区、各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民族体育才会彰显出如此浓郁的民族性格,成为各民族间相互交流和认同的纽带;民族体育也才能显现出勃勃的创造力和绵延不绝的生机,能在新世纪里卓然而立,与现代竞技体育交相辉映。
但民族体育运动的群众性也有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非“专业性”,云南省参加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有的是参加过民族运动会的老运动员,也有首次参加的新运动员,还有的是来自农村的乡土运动员,这给训练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另一方面,全国民族运动会四年才举行一次,不仅项目变化较大,也不利于掌握其他省份运动员的实力,取得成绩的关键就在于训练时间的长短。而前段时间的“非典”,又使我省集训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云南省代表团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编导都在抓紧时间努力训练,弥补差距,并力求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为了在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力争成绩好于往届”目标,云南省代表团还针对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在备战工作中采用了不少新机制。例如,过去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集训工作主要依靠省民委、省体育局合作,把所有运动员调集到昆明来集中训练,费时费力。这一次的筹备工作在总结上一届筹备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各地的强项为基础,再从其他地区调集一些该项目较强的运动员,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集训的训练模式,这样既能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又有利于各地区特长的发展。经过周密安排,马术在迪庆州集训并从大理州、丽江市选调运动员,抢花炮以昆明市为主,秋千由大理州负责,武术、射弩、龙舟、陀螺等项目则集中到各个训练基地,由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来统一负责辅导、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虑到获取优异成绩不但要有实力,还要有良好的发挥,所以在要求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同时,还特别要求各项筹备工作要做好对运动员心理上、思想上,以及比赛所需物资上的全方位保证。
前去采访前,就听说竞赛项目训练的运动量非常大。刚到训练场,就听抢花炮项目的教练随口抱怨了一句:“我们的服装消耗太大了!”一瞬间,我们就已真切地感受到运动员训练中付出的那些无以数计的艰辛。
抢花炮是民族运动会上拼抢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因而队员们的训练也可算是各项目中最辛苦的。他们每天都要冒着酷暑在操场上摸爬滚打,一天的训练结束后满身都是泥水,稍不注意,还会在拼抢中受伤。摔跤项目的运动员虽然是在室内训练,但一天7到8个小时下来,一次次摔倒又站起,汗水早已将脚下的垫子打湿。
训练不仅要耗费体力,也需要费尽心血,像射弩、高脚竞速和陀螺等项目,运动员们在刻苦训练的同时,还要反复对比成绩,研究运动器材和技术、技巧,力图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而人数最多的龙舟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也必须不断提高队员们的协同性,因为这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长时间上有烈日暴晒、下有水汽蒸腾的训练让龙舟队员们一个个看上去好像非洲人一样,不过,当问起有没有信心在比赛中夺取好成绩的时候,震天的吼声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负责竞赛项目训练的雷波同志为我们介绍了集训整体进展情况。他说,自从4月份成立省筹委会以来,省体育局的各级领导对训练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把省民委、省体育局领导的讲话精神和要求传达给每一位运动员,并要求每位教练提交一份从集训到比赛的详细计划,保证了各竞赛项目训练工作的科学计划、有序进行。
与竞赛项目相比,表演项目的训练体现的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们要用千百次的磨练,去造就台上那瞬间的辉煌。
还在训练厅门口,我们就听到一阵阵震天的锣鼓声,表演项目《赛光》已经在热火朝天地排练了。走进大厅,只见20多个男演员身背象脚鼓,正在跳傣族的象脚鼓舞,动作整齐划一,刚劲有力,锣声、鼓声、吼声响成一片,声势场面很是壮观。
云南省代表团表演项目总编导、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陶春谈起这次训练情况,颇有心得:“我编导过很多大型活动,但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有关的还是第一次,因此特别注意在编导过程中不断学习,听取各项目编导的意见。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首先体现的是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因此在编导中不仅要突出艺术性,更要体现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
说起运动员,陶总编导显得很感动,他说他生平第一次看到有的运动员拖着受伤的脚仍然在舞台上奔跑。这些运动员来自全省各个地州市、各个少数民族,大多不是专业演员,素质差距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中,部分演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使总体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尽管如此,运动员们都非常朴实、很能吃苦,尤其突出的是他们从内心里迸发出来的热情非常到位,更能体现节目的内涵,也更能感染观众。
来自德宏州的傣族运动员盖开明在训练中非常活跃,他说:“我参加了《格畅堵》、《长街宴》、《赛光》、《赛簸箕》四个项目的表演,几乎每天都有训练任务。每天训练下来,大家都很辛苦,不过为了全国民族运动会,我觉得很值。再说,不同民族的运动员有机会聚到了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既可以了解到其他民族的文化,还可以学习他们的表演艺术,借鉴一些其他民族的艺术表现方式,回去了以后可以用来更好地表现和发展傣族艺术。这次去参加全国比赛,作为云南各族人民的一个代表,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一定不会丢少数民族的脸,不会丢云南的脸”。
在所有参加表演项目的运动员中,11岁的金磊和12岁的张媛媛是年龄最小的,金磊是傣族,张媛媛是侗族。他们说,训练虽然很累,但和这么多的哥哥、姐姐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训练之余,大家就在训练厅里就地围成一圈,唱起民族歌,跳起民族舞,非常开心。
盛会的帷幕即将拉开,云南省代表团也已弓满弦张、整装待发。此刻,饱含在每一位运动员、教练员、编导和工作人员心中的,不仅仅有赢取优异成绩的决心,还有与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健儿们欢聚的向往,更有向全国人民展示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运动水平和无穷魅力,展现云南各族人民新世纪新风貌的渴望!
辉煌不减
有的经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愈见清晰;有的思绪,会随岁月的沉淀而日渐强烈;有些辉煌,越发会随时光的磨砺而显露出莹润醇厚的光彩!
50年前,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河之滨开幕,民族体育从此获得新的生命。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族运动会的接力棒从海河之滨传到了内蒙古草原,从天山传到了大西北,又从大西南传到了雪域高原。众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从历史、从乡间、从深山、从草原走上赛场,参加民族运动会的地区和民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
站在新世纪首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即将开启的“大门”前,忽回首,历届民运会的宏伟场面,各族运动员的飒飒英姿,东道主的浓浓情谊……蓦然清晰!
第一届 天津·1953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市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时的名称是“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云南省组织代表团,代表西南地区参加这次运动会。在这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彝族运动员龙文才和龙文勤及傣族运动员十余人,分别表演了云南彝族摔跤、傣族象脚鼓舞和武术等,并在摔跤项目摘取了金牌。
第二届 呼和浩特·1982
1982年9月2日至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有55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选拔出包括22个少数民族运动员代表共80人组成代表团。在这届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了民族式摔跤、射弩、少数民族武术等比赛,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云南省代表团的表演项目从此引起了全国瞩目。
第三届 乌鲁木齐·1986
1986年8月10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标。云南省组成了包括24个少数民族共85人的代表团,参加射弩、摔跤、抢花炮三项竞赛项目比赛,荣获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团体总分名列全国第三;表演项目中的彝族《阿细跳月》和佤族《跳木鼓》被大会列为优秀表演项目。
第四届 南宁·1991
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其中,赛马项目于8月4日至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设分会场。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台湾省首次组团参加了的比赛和表演。云南省组成了包括24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代表共161人的代表团,参加6个竞赛项目的比赛,获奖牌25块,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二;同时,云南省共有8个表演项目参赛,开始展露出云南省代表团在表演项目上的优势。
第五届 昆明·1995
1995年11月5日至12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规模和设立项目均超过往届,总人数达到9000多人。作为东道主的云南省代表团由495人组成,其中包括了云南省各个民族的代表,是此届民族运动会参赛人数最多、参赛民族最多的代表团。云南参加了所有竞赛项目的角逐,并参加25个项目的表演。云南省代表团获得奖牌37枚,其中金牌12枚,奖牌数首次登上了民运会竞赛项目的榜首。
第六届 北京、拉萨·1999
1999年8月和9月,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别在拉萨和北京举行,时逢建国50周年和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40周年,意义非凡。云南省代表团在这届民族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竞技项目获6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表演项目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表演项目的参赛成绩名列前茅。
欢腾决战
没有任何一项体育竞技能够如此色彩斑斓,没有任何一个专业赛事能够如此生动有趣,更没有任何一场赛会能有如此丰富而浓厚的民族色彩。
曾几何时,民族体育如散落的珍珠般默默隐身于中华大地,抑或深深埋藏于我们童年的久远记忆……而今,全国民族运动会使我们再次置身于这群情激扬的欢腾场面,再次领略这来自高山、来自草原、来自雪域的生命律动。
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代表团将参加9个体育竞赛项目61个小项的角逐。
赛龙舟 赛龙舟是南方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上,壮族、白族、傣族等都喜欢在节日里举行龙舟竞渡。赛龙舟是本届民族运动会上所有竞赛项目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每个队都由52名男女运动员组成。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两金、四银、一铜的好成绩。
赛事前瞻:云南省龙舟队从7月初开始就一直在呈贡水上训练基地训练,这个项目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耐力,讲究的是运动员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一定时间的集中训练,有望在本届运动会上夺得奖牌。
抢花炮 被誉为“东方橄榄球”,极具民族特色,是壮族、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该项目对抗激烈,所抢的“花炮”用塑胶材料制成,比赛开始时在场中央发炮,双方争抢,当持花炮的一方选手进入对方炮台并将其投入篮内,即得一分。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蝉联冠军。
赛事前瞻:是云南的优势项目,实力较强,本届可望取得好成绩。
武术 在各民族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少数民族公民,比赛项目分为A组、B组、C组,传统拳和自选拳、器械等体育武术套路。
佳绩回眸: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代表团获得男子对练和女子拳术第一名。
赛事前瞻:武术项目总体上并不是云南省代表团的强项,在本届运动会中有望取得一些小项的奖牌。
摔跤 我国许多民族都有在年节举行摔跤比赛的传统,因此,民族式摔跤式样众多,风格迥异。本届运动会上的五种比赛分别是博克(蒙古族式)、北嘎(藏族式)、格(彝族式)、且里西(维吾尔族式)和绊跤(回族式)。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两金、三银、两铜的好成绩。
赛事前瞻:云南省代表团在部分摔跤比赛中占有一定优势,比赛除考验实力外,还与技巧发挥有很大关系,一番龙争虎斗之后,谁是最后的“勇者”,我们拭目以待。
射弩 少数民族有悠久的用弩历史。民族弩比赛距离男子是20米,女子是15米,以射中的环数计算成绩,分为立姿、跪姿两种,且均无依托物。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的历史最好成绩是在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过一金、三银、四铜。
赛事前瞻:射弩是云南省推出的项目,也是云南的传统强项。但近几年全国各省在这个项目上发展很快,特别是制作材料和比赛规则有了一些发展变化,这对于仍然使用传统弩的云南省射弩队很不利。对此,云南省代表团正在不断改造民族弩,把握好竞赛规则,认真训练,保住该项目的优势。
秋千 秋千是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唯一一个只限由女性参加的比赛项目,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朝鲜族、阿昌族、苗族、哈尼族、布依族、土族、满族、纳西族等族群众都非常喜爱打秋千。
看点:秋千比赛惊险刺激,颇具观赏性。
赛事前瞻:云南省代表团在秋千项目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在部分小项中具备有一定实力,此次选派的都是全省实力最强的运动员,力争在比赛中获得佳绩。
陀螺 陀螺又叫“得螺”或“格螺”,在佤、壮、瑶等民族中流传已久,玩法各异。比赛时用陀螺攻击对方,互撞之后,以时间长短,出界与否计分,得分多者为胜。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过四金、三银、两铜的好成绩。
赛事前瞻:陀螺是云南省在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推出的项目,历来具有较强实力。云南省陀螺队在上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中为我省赢得过三枚金牌,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我省参赛的夺金大户。
赛马 是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地区尤为盛行。比赛包括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五个项目,各有千秋。
佳绩回眸:云南省代表团曾在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跑马拾哈达项目的金牌。
赛事前瞻:论总体实力比不上西藏、内蒙古这些传统强队,但云南省代表团在走马和跑马拾哈达等技巧类项目上有较强实力。马术项目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到马匹在宁夏是否适应场地、气候和水土等问题,为此,云南马术队已于8月27日先期到达宁夏适应赛场,配备了云南的草料。如此充分的“付出”,应该能有不小的“回报”。
高脚竞速 用两根长及肩部、底部缚有踏板的金属竿做成“高脚马”,运动员在“马”上进行奔跑速度和平衡技巧的较量。该项目起源于湖南苗族、土家族地区,起初是一种交通工具,骑“马”而行,雨天或是穿越水浅的河流可以不湿鞋袜。
看点:高脚竞速是本届民族运动会首次推出的新增竞赛项目。
赛事前瞻:对于各省市区都是新项目,大家的水平可以说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究竟花落谁家,要看训练时的准备情况和比赛时的临场发挥。
托举亮点
表演项目集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于一身,是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体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运动会的一大特色。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为富集的省区之一,在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省代表团又将有14个项目参加民族体育表演项目的竞赛。
佤勐格 佤族综合类表演项目,又名《佤山健身操》。这套操把佤族的传统舞蹈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具有节奏明快,动作简洁有力等特点,体现了健、力、美的完美结合,反映了新世纪里佤族人民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
长街宴 哈尼族技巧类表演项目,原为哈尼族传统民间体育舞蹈。每逢年节哈尼人民都要相约在山寨里摆出“长街宴”,跳起《长街宴》来展示哈尼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也是姑娘小伙选择情侣的好时机。
倒爬楼梯 苗族竞技类表演项目,苗语称为“桃赶姐黛”。每逢节庆,苗家人都要砍树立杠,架起楼梯,吹着芦笙举行倒爬楼梯比赛。该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竞技性、观赏性和对抗性。
赛光 傣族综合类表演项目,又名《赛象脚鼓》,是傣族人民最喜爱和最富民族特色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对抗性强、表演难度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健身益智的功能。
抢柚子 壮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壮语称“笼麻波”,源自壮族民间游戏。每到秋收柚子成熟时节,村寨的男女青年就会聚集到晒谷场上,进行抢柚子比赛,体现了壮族同胞在丰收时节的喜悦和快乐。这个项目融娱乐性、竞技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普及性。
鞭鼓操 白族综合类表演项目,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广为流传普及的霸王鞭、八角鼓改编而成。此操节奏明快,动作简练,有力度,民族特色浓郁,兼具健身性和观赏性,充分体现了白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华,展现了健、力、美的和谐统一。
嘟达达 傈僳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又名《玩棕包》,是傈僳族民间广泛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传统技法是用手抬或击打,现在则增加了用脚踢、口咬等形式,技巧更加丰富,比赛更为激烈,展示了傈僳人机智、勇敢的民族性格。
赛簸箕 基诺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基诺族语为“啯谣呐”。簸箕是基诺族人民生产生活中须臾不离的工具,每当节庆日,村寨中的男女老少都会加入跳簸箕的行列,用跳马、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庆贺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格畅堵 景颇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又名《打圆豆》。在优美的景颇音乐旋律和歌曲中,将体育和娱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景颇人民活泼好动、酷爱体育、团结友爱、粗犷豪放的性格。
小木匠走梁 彝族技巧类表演项目,又名《盖新房》,来源于彝族人民广为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传统建房技术。每当立柱立梁后,木匠师傅都要亲自爬上房梁看一看、走一走、跳一跳,仔细“走梁”检查一番,看竖起的房梁是否坚实牢固,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创造性和多彩的生活气息。
凤舞龙 彝族技巧类表演项目。优美的旋律中,12位彝家少女舞起金色长龙,翻腾起伏,通过别具民族特色的技巧、动作和套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喜庆吉祥、凤舞龙飞的美丽画卷,展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采。
擒牛 回族技巧类表演项目,来源于回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比赛双方力求最先将对方的“牛”擒倒,“牛”则顽强抵抗,场面惊心动魄、气氛热烈。擒牛表演充分展示了回族人民机智勇敢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
抢喜酒 独龙族技巧类表演项目,来源于独龙族民间传统婚俗活动——争抢新娘父母珍藏了18年的“女儿酒”,是一个揉和了娱乐及文体的项目,除表现了体育性和对抗性外,还将独龙族的婚俗、歌舞和饮酒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吹枪 苗族竞技类表演项目。吹枪源自用空心木棒或竹管吹出泥团来驱逐鸟兽,保护农作物,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性与趣味性较强,也颇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