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高原的明珠丽江古城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江古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坝子中部,海拔2416米,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天已8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点和独特风格的历史性城镇,是少数民族城市建设中的杰出典范。1986年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云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历年来,丽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工作。1951年,原丽江县作出了“保留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1983年,《丽江县城总体规划》中,明确了保护古城的方略;1986年12月,编制实施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8年5月,颁布实施了《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古城保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省人大颁布了《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2005年12月2日,省人大通过了《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使丽江古城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古城,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把古城作为具有生活城市、旅游景区来保护和管理。导入并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先后建立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和旅游服务工作流程。置身古城,雅致的雕梁画柱,一尘不染的五花石板路,清流环绕的民居门庭,随处可见的石桥绿树,这座没有城墙的古城真实、完整的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独一无二的纳西文化和神秘古老的东巴文化,揭示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无穷魅力,丽江古城已逐步成为国际旅游精品。
  自2002年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2005年成立为古城保护管理局)至2006年底,共投入资金9亿8千多用于古城保护管理工作,以改善古城旅游、卫生、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先后实施了古城旅游环境和居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电气线路改造、玉河广场建设工程、北门街道路改建工程、木府夜景及扩大经营、狮子山夜景配套工程、星级厕所改造项目、玉河桥上段排污管网铺设、黑龙潭扩容、东郊环境整治和军分区迁建等工程项目。为了发掘、保护和弘扬古城民族文化,恢复丽江古城历史文化景象,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在丽江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实施了古城民居修缮项目、本土文化名人展示项目、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古城惠民政策等。为了更好的宣传古城,树立古城国际景品旅游胜地品牌,古城保护管理局积极配合丽江市委政府,组织并出资参与了“千里走单骑”、“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申报CCTV央视中国魅力城市”、“印象古城”等活动。
  总之,丽江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工作,尤其是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一手抓有形建筑的保护,一手抓无形民族文化的继承,丽江古城就会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保护,丽江古城永远将会是一个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原真完整保留的“活着的古城”。■
  (责任编辑赵忠范)
  
  链接:丽江古城获得的荣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
  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地区之一(2003年)
  世界记忆名录纳西东巴古籍所在地(2003年)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首(2005年)
  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2005年)
  欧洲人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之一(2005年)
其他文献
小丽前个月去了趟泸沽湖,回来见到我就直嚷嚷:“我原来还以为你家泸沽湖很纯朴呢,实际上太乱了,那些浙江人、福建人什么不敢做,卡拉OK、酒吧、发廊,太乱了,你怕要说说呢!”“我说哪样?我又不是领导!湖边那个村子早就乱了,你怎么不去里头的村子,那里才好玩啊!”“我一个人怎么敢去,你倒会说!”  小丽头发一甩,留下一串高跟鞋的声音给我,也留下一连串问题:为什么去泸沽湖回来的人都嚷着说泸沽湖变了,乱了,找不
期刊
摘要:水稻是文山州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播种面积6余万hn12,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5.4%,总产量3.85亿kg,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4%。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是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创新思路、集中力量、攻克难点,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为提高全州水稻总产量作出贡献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随着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以及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致力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业内精英,在都市文化的氛围中,在餐饮业的竟争中,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民族餐饮文化的品牌,拉祜族的拉祜酒家、藏族的玛吉阿米、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的怒江大峡谷、白族的龙欣园、傣族的阮家傣味园、傣香饭店、景颇族的家人景颇和景颇福珺、哈尼族的伲山庄等等,无不以规模和档次向世人展示着那博大精深
期刊
红土高原,古朴而富饶,梦幻般神奇。26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悠悠岁月,刻写了各民族历代先辈们的拓荒与创造、辛酸和甘甜;26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浑厚红土,演绎出无数璀璨夺目而又朴实无华的文明奇葩。  与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朝夕相伴的传统体育生于斯、长于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令人惊心动魄,或让人赏心悦目。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中资源最为富集的瑰宝之一,更是各民族群众日常
期刊
九月里的一天上午,我来到村里的小卖部买红糖。  “对不起,孃孃。红糖都卖完了,前两天就卖了20个。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做纳西月饼。我丈夫已经去进货了,他今天下午就回来。你下午再来买好吗?”小卖部的女主人跟我作了一番解释,“我还得去帮吾耀妈从烤箱里把月饼拿出来。”她边说边打开紧挨小卖部的厨房门,一阵诱人的甜香味从里面飘出来。  我跟着女主人进了厨房。吾丽英妈坐在厨房中间的一条凳子上,冲我笑了笑,她旁边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江苏藉学者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参与边疆实业考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由于迷恋版纳的森林、花草和民风、民俗,考察结束,他已不愿离去。他所著《水摆夷风土记》,客观描绘了当时傣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给他的印象。让我们通过该书的有关章节,来体味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吧。  1958年9月,正在云南上大学的我到西双版纳调查傣族文学。次年,我回到学校,准备写毕业论文,选题是《西双版纳傣族情歌初
期刊
李勇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彝族,1963年7月出生,1983年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曾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人事科科长、人事处副处长、处长。2003年8月任现职。    岩秒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佤族,1955年7月出生,大学普通班毕业,曾任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副书记、县长,思茅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党
期刊
艺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的确值得思考。  艺术家的创作,假如不触及到“未知领域”,假如没有思想性,就不具备成为大师的条件。只有具有了哲学意味的思考的作品,才更有价值。    崔自默近期的油彩作品,的确令我欣喜并惊讶,因为从其中,我看到了思想性,读出了一种“陌生感”。  崔自默说,他一直在作品里寻求一种“陌生感”,那是出于传统,具备了传统视觉美学的积淀,但又完全超越开来,上升为一种新鲜的意外的东西。
期刊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是的,承德,这座享誉中外的文化历史名城,拥有太多的文物古迹,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也孕育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最近走路、乘车常听一些孩子们哼唱《我爱承德,我爱家》这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有时周围成年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这使我很振奋!因为我知道这支歌的歌词作者是刘俭。出于感情共鸣和好奇心驱使,一次我向刚唱完这支歌的两名女少先队员询问:“是谁教你们唱这支歌的?”两个女孩
期刊
追根溯源,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盈江有着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傣族以创造“稻作文化”而著称;我国三大民族剧种之一的傣戏就诞生在盈江;古代“氐羌”族的后裔——景颇族、傈僳族,其传统文化则明显带有游牧民族文化的特征,而盈江自古以来便是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印度的“恒河文明”与中原的“黄河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是我国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