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顾名思义,即素养和品质。它包含三个层面的素质:一是身体层面的素质,即“体质”;二是思想层面的素质,即品质;三是文化层面的素质,即素养。人的素质具有生存和发展两个层次。教育的功能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和发展人的各种素养和品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笔者认为,从学校教育这个微观角度来说,推进素质教育,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一旦形成,要改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必须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它必然要求我们的学校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也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将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实践;才会用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去处理学校内部诸因素、诸环节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其整体功能。
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更要重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既要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锻炼,也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的导航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学生进取的引导者、健康情绪的培养者”。只有这样,实施素质教育才有保障。
三、把“学会做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德育报》主编陈茂林说:“学校是什么?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地方。教师是什么?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榜样。”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热情、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心态、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学生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人的素质中,品质素养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些素质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形成的。小学德育落到实处就是一句话:抓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期,以后是很难弥补的。所以,中小学阶段必须把“学会做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底色,为学生日后的多彩人生奠定牢固的根基。
四、認真落实课改的各项要求
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改革,体现了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先进思想,融入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现在的关键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确立新课程理念,深化新课程改革,扎扎实实地把课改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责任在于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方面工作做得越细,学生也就学得越好。
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关注“终端”,更要关注过程。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尽力让师生的光彩点亮生命的课堂;让人文的气度渲染文化的校园;让和谐的教育创造诗意的生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我们要确立这样的理念: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需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引导学生多作纵向比较,比出积极性,比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载体。
如: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生活之中、活动之中,蕴藏着广阔的教育空间和大量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更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月,我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赴全国文明村——蒋巷村进行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脑又动手,生动活泼,主动参与,在享受生活快乐的同时,学生们获得了生活的真切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快乐和体验在课堂里是难以找到的,对学生来说,这一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值得珍藏的财富。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还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和激励,需要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笔者认为,从学校教育这个微观角度来说,推进素质教育,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一旦形成,要改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必须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它必然要求我们的学校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也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将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实践;才会用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去处理学校内部诸因素、诸环节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其整体功能。
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更要重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既要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锻炼,也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的导航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学生进取的引导者、健康情绪的培养者”。只有这样,实施素质教育才有保障。
三、把“学会做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德育报》主编陈茂林说:“学校是什么?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地方。教师是什么?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榜样。”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热情、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心态、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学生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人的素质中,品质素养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些素质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形成的。小学德育落到实处就是一句话:抓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期,以后是很难弥补的。所以,中小学阶段必须把“学会做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底色,为学生日后的多彩人生奠定牢固的根基。
四、認真落实课改的各项要求
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改革,体现了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先进思想,融入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现在的关键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确立新课程理念,深化新课程改革,扎扎实实地把课改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责任在于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方面工作做得越细,学生也就学得越好。
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关注“终端”,更要关注过程。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尽力让师生的光彩点亮生命的课堂;让人文的气度渲染文化的校园;让和谐的教育创造诗意的生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我们要确立这样的理念: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需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引导学生多作纵向比较,比出积极性,比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载体。
如: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生活之中、活动之中,蕴藏着广阔的教育空间和大量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更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月,我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赴全国文明村——蒋巷村进行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脑又动手,生动活泼,主动参与,在享受生活快乐的同时,学生们获得了生活的真切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快乐和体验在课堂里是难以找到的,对学生来说,这一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值得珍藏的财富。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还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和激励,需要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家长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