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西一夜听落月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近岁末。阴阳昏晓被时光的长鞭一抽,分明变幻,恍若发生在一夜之间。日光渐短,暮色却随着愁绪越拉越长。飘泊无依的我,无言地听着黄昏奏出那一曲绵长的挽歌,看着边城的霜雪渐衰渐弱,数缕银魂空留下无边的落寞,恍惚间,便已觉到了天涯。
  自然是无心入眠了。那么就这样吧,独卧于一床枕席之间,听那一夜落月。
  我疯了吗?也许吧。但是旅居见闻告诉我,这里的夜带来的大都是恐惧,而非睡眠。这里的人们,家中都有亲人,在边境驻守。区区两里地,便是从民居到战场的距离,每近一步,危险便增一分。
  让我听一听那落月吧!白日里我已听惯了兵刃与马蹄声。这是一种奇异的感觉,我醒着,月亮偏西的时候,光芒从西阁的床照到了我的脸上,我听见它温柔的低语,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一切归于沉寂,但我忘了,过分的沉寂永远是爆发的前奏。
  短促急切的号角声尖锐地划破了静溢,接着响起的是沉闷的战鼓。我惊坐而起,开始已经老花的双眼看见天边清晰地燃烧着一片火焰。抬头仰望明月,现在才刚过五更,天还未明——天还未明啊!然而战事已起,除了遭偷袭,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吗?
  再一次听见兵刃与马蹄声,伴随着我的月亮渐渐偏西。光芒依旧皎洁,似能照入心灵,抚平伤痛。
  但是它温暖不了我啊!
  冰冷的天幕坠落于三峡,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然而另一边,在不远处的战场,战士们的血液已汇集成另一个山峡。鲜血裹着夜空的清冷,在这黎明时分染红了广袤的大地。
  我呆坐着,望向窗外,如同千百夔洲人家一样,惊得发不出一点儿声音。
  悲壮的鼓角停滞。一片死寂。在这死寂中,我听到了月亮的一声叹息。待回头去寻,它已不知何时悄然隐没。
  前方战地的大火咀嚼着余烬渐弱,同一个方向升起的初阳灼伤了盼归者的眼。信使纵马奔回,却只在村口面对众人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旷野里,不知是谁哭出声来,弥散开的声音很快连成一片,这是一种直入肺腑的伤。
  哭声中响起了微弱的歌声,温柔,婉转,似能抚慰人心。人们随着低吟浅唱,他们所熟知的歌曲此时竟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他们唱着,哽咽着,忘情着,百感交集却偏偏无人记得,这是一首夷歌。
  我真的想过,也冲上战场,佩剑披甲,在喊杀震天中挥洒豪气,在铩羽而归时横刀长啸。然而那只是少年人轻狂的幻想罢了。现在的我只剩下老朽的身躯和简单的笔墨书籍。作诗写文不能平复蜀中大乱,何况我也是黄土没到下巴的人了。人啊,这一辈子到头不就只值那一个土坑,一块石碑么?
  难道不是吗?不论当年运筹帷幄的卧龙诸葛,还是汉末跃马称帝的公孙述,他们早已没于黄土,枯骨暗锈。对于生老病死的轮回,我又能说什么呢?承认。只能承认。
  我的亲人中,没有人上战场。他们都健在,此刻我本应庆幸,但却感到了更深沉、更可悲的寂寥,寂寥得就像昨晚听的那轮月。
  我徙然地再次将目光望向窗外。历经战乱的人们心中的月落了,太阳却迟迟没有升起,所剩的只有甚于极夜的黑暗与冰冷。在泪水燃尽了的空洞双眼中,再无光芒。
  天已大亮。
  黑暗,彻底泛滥。
其他文献
不去讨论传统与现代,不去讨论艺术与商业,不去讨论排片与“下跪”,只来讲讲它——《百鸟朝凤》给我的触动。  不懂电影的门道,却会因它有与我共同的记忆而珍藏。  关于成长  片中的两个小孩子,天真,纯粹,让人可怜,可爱,又可敬。跟着师傅当学生,吃住在一起,学也在一起,难免有竞争。可都又那么坦荡荡,那么动人。小小孩子的自尊心,敏感,倔强,敛然,大气。我们都曾经是聪明的小孩子,被老师夸,被亲人赞,在小伙伴
期刊
一个春日,邱月明盛邀我去东晋桃源一游。正要说“今日有事”,他却抢先一步,直接用“不许推辞”的话来封路。老友开口,一言九鼎,我一笑之下还能说什么。  今日的邱月明,可不像平日里的他,超然淡定之中却有几分忧心忡忡,让人一路走着,不由要多看他两眼,总想窥透他的心事。说是郊游,并未踏进花蹊观景,而是径直走进去年今日的此门之中。我正诧异桃花依旧,“人面”何为,他却掏出一叠信件按在桌上,说:“这就交予你来见证
期刊
奶奶的朱顶红(百枝莲)又开了。  一天早晨醒来,在阳光的映照中,阳台上的那盆花绽放开来。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从中蕴含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它的叶子和茎青翠欲滴,与花朵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奶奶爱花到了痴迷的程度,各种各样的花摆在院子里。每到春夏两个季节,院子里就会充满着醉人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自我记事起,奶奶就有一院子的花草,她闲来无事就爱照顾它们。
期刊
《采薇》是一首戍边战士的征战歌。全诗以采薇菜起兴,薇菜从发芽,到柔嫩,到粗硬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漫长的过程,然而,戍边战士在从“莫(暮)”盼至“阳”,又从“阳”盼至 “莫(暮)”的轮回中,盼呀盼,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无法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从而喻示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在外漫长的征战,谁心里没有苦呢,谁不想早日回家呢。然而,戍边战士的酸甜苦辣咸,完全可
期刊
长途跋涉,我终于抵达。  这里应该就是草原了。  深沉的绿,一望无际,浅浅地没过我的脚踝。踏下的每一步,都能无比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它的温柔。于是,我走得更加小心,生怕踩疼了这块绿毯。更美妙的是,无论置身这片草原的何处,都有一种很好闻的味道尾随着我,然后不容抗拒地将我包围,自然的清新之中混着一丝甜意,若有若无地挑逗着我的嗅觉。  那么,这里应该就是草原了。  人们对草原的全部赞美在它的身上都得到了验证
期刊
台风“深蓝”登陆南昌的那一天,你与我如之前的无数次偶遇一样,在走廊里只一个微笑就擦肩而过。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几乎前脚刚进家门,我的手机就接到了你发来的QQ信息:  嗨!  怎么了?  国庆假期一起出去逛街不?  你是我初中时代的闺蜜,高中仍在同一所学校,由于不同班,渐渐减少了联系。我早就想找个机会增进一下彼此的感情,既然你先提出了,我便按捺住兴奋,回复道:  好呀,就我们两个去吗?  新消息提示音
期刊
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从一间囚笼到另一间囚笼的差别。那些人的动作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还好我已经在习惯后慢慢麻木。  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我并不孤独。三五同胞挤作一团,他们目光呆滞,眼神空洞,嘴微弱的张合拼凑出一个不带感情的词语:你好。  不知道那些囚禁我的人到底懂得何种高超的魔法,只知道我能感受到囚笼的存在,但是我看不见它。我的身体贴紧笼壁,缓缓挪动,企图在无迹中找到出口,却在几经转折后又回到原
期刊
世间万事万物表象上很纷乱,却都各有各的运行轨迹。有些轨迹我们看得见,比如火车沿着铁轨奔跑,舟船顺着江河航行;有些轨迹我们看不见,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轨迹的来源亦不尽相同,有的来自于自然规律,比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的来自于社会规律,比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仁则兴,暴则亡”;有的来自于人们的约定俗成,比如长幼有序,先来后到等。轨迹体现的是一种规则,一种规律。规则产生
期刊
十四 《接班以后》一炮打响  紧接《水库情深》亮相《陕西文艺》,陈忠实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接班以后》,又刊《陕西文艺》1973年的第3期,且发于小说栏目头条。这篇小说是一炮打响,反响强烈。  《接班以后》写于1973年的春天。这一年的春天,陈忠实到西安郊区党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班”,郊区党校位于纺织城。至此,连临时和正式,陈忠实已在公社机关工作五年,对关中乡村生活和农民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公
期刊
很遗憾,从默片向有声电影的转变从未因谁而停滞过,但是,那些曾选择并坚持了沉默的大艺术家们,是值得致敬的。  现代的默片《大艺术家》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时代,在旧的电影风格和新的电影技术碰撞之下,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或许会在下一秒便一文不值,而曾经无名的脑残粉,离红透半边天,也不过只差一颗眉笔点上的痣。  很不幸,我们的男主角属于前者。他是默片界的大众男神一枚,有颜有钱有粉丝也有风度。看得出他对电影这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