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与逝去的《百鸟朝凤》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去讨论传统与现代,不去讨论艺术与商业,不去讨论排片与“下跪”,只来讲讲它——《百鸟朝凤》给我的触动。
  不懂电影的门道,却会因它有与我共同的记忆而珍藏。
  关于成长
  片中的两个小孩子,天真,纯粹,让人可怜,可爱,又可敬。跟着师傅当学生,吃住在一起,学也在一起,难免有竞争。可都又那么坦荡荡,那么动人。小小孩子的自尊心,敏感,倔强,敛然,大气。我们都曾经是聪明的小孩子,被老师夸,被亲人赞,在小伙伴们中间一枝独秀,骄傲又害羞。我们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直到遇到挫折。我们也曾经是不那么聪明的孩子,泯然于人群,看着别人发光,偷偷地羡慕。但也终于开始接受夸奖,承担责任,变得重要,有担当。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至少从中能窥出自己的成长路线。
  关于逝去
  “死亡”这个词太冷,用“逝去”让它变得有人情味一点。
  电影里,不管是八台,十二台,还是百鸟朝凤,除过红事,便是在白事上吹。有白事,便有死者,有逝去的人。
  人总是会死的,死亡是一个现实。每个人都要经历,没有办法错过。从经历第一场送别开始,我们便要送走身边的一个个人。爱的人,恨的人,无关的人,紧要的人。痛哭,撕心,怅惘,迷茫。这些逝去的人最后能留下些什么,我们能记住些什么。最后,我们送走自己,躺在地下,或化成一道青烟,与这个世界告别。留恋也罢,不舍也罢,再痛心也不能改变。死亡教会我们成长,但我们从不愿“被”接受这样的成长。
  师傅给很多白事吹过唢呐,带着他的班子。最后,在自己的坟前,徒弟给他吹了一曲百鸟朝凤,为他送别。关于死亡,我们都从经历者变成亲历者,我们躺在地下,变成白骨,与这热闹的盛大人间再无分毫的关系。
  独木不成林。唢呐得和别的乐器配在一起,才叫一个浑全班子,加上锣、鼓、铲、笙、笛、二胡等乐器,各行当的匠人坐在一起,成了气候了,打出名堂了,用我们那儿的话说,才能叫作“一班好吹手”。婚丧嫁娶,都需要这么一班好吹手。尤其丧事,这一班好的吹手是用来彰显逝者生前的德行的。
  电影里,焦师傅喊着:“我们村里不能没有唢呐匠!”但是最后呢?请唢呐匠去演奏的人越来越少,把吹唢呐当主业的人也越来越少,直至连一个班子都凑不齐的地步。电影里一个特写镜头:古城里一个孤零零的老唢呐匠在吹奏,伴随着丢在他身前碗里的清脆的硬币声。
  唢呐在逝去,一种老的艺术形式在逝去,或许更多的老的艺术或者传统的东西正在逝去的路上。面对这种逝去,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我们怎么应对逝去?逝去的原因又是什么?
  今年春节的时候回了一趟家乡,空落落。我小时候长大的热热闹闹的村子,如今只寥落着几户人家。孩子们长大了,都向外走,向城里走,向大地方走,朝着“好的生活”奔,只留着老人守在家里,守在村里,守在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可是,最寂寞最孤独最绝望最无能为力的是,老人们,一个个地走了,带着他们的辛劳,带着他们的牵挂,带着他们的智慧,带着他们的一生。老人走了,村子的灵魂没了,终于成了荒村。
  一场阔别已久的秧歌在村里的戏台,在唯一一所小学的操场上扑腾开了。终于又听到了唢呐声,锣鼓声,又亲耳听到了一班吹手。看的是热闹,听的是寂寥。人们在说这个鼓敲的好,那个唢呐吹的不好,这个腰扭得好,那个步子迈得一点儿都不灵动。十里八乡都有一个唢呐吹得好的,鼓打得好的,伞头跳得好的。都是老把式啦,人们说起都带着崇敬,就属他啦,没有他就不算得一般好吹手,不算得一场好事业。行当里的人渐渐老了,懂得些行道的人也都成老人了。年轻人不愿意学,谁愿意去学?都是老古董啦。于是,叹息着老了,老了,渐渐地,真的老了。再没有好的吹手了,也没了懂门道的人,于是稀里哗啦凑起一帮人,锣鼓喧天只为了热闹,上台啦。
  这不成样子的怀念。
  贾平凹《极花》后记里这样写道:“我关注的是城市在怎样地肥大了而农村在怎样地凋敝着”,一个陕西的作家,一个陕西的导演,这两个最近备受关注又有不少争议的艺术作品题材虽不同,背后注视的目光却有不少共同点:城市与农村的矛盾、传统的一些东西的消逝。这些问题艺术家解决不了,媒体的关注解决不了妇女被拐卖的问题,一个纠结于“正傅处长”称谓的官员提出的“非遗”措施恐怕也不能根本解决传统艺术形式没落的难题。这两个切实地在关心土地、关心在土地上人们生存的艺术家,把这样的难题与矛盾揭示在公众眼前,这是他们的诚意与真心。也是他们的良心。
  《极花》可以看,《百鸟朝凤》也可以看。能从一个作品里看出点自己的东西,或者唤起自己的某些回忆,我便觉得这是好的。我们常疲惫于思考,疏懒于感动,能有些不同于寻常的经验,这已很难能可贵。
其他文献
无论是浓郁的紫,还是清雅的白,沐浴过唐风宋雨的丁香总是忧愁的。  丁香未开,花蕾收敛芳心,恰如百结愁心;微蕾初绽,幽香浮动,带一点儿苦味,正如无法安放于现世的爱恋。别名“百结”“情客”的丁香难入花道者的“法眼”,被视之为海棠之婢,词人骚客却将难言难诉的幽微情思,绾结于花瘦香浓的丁香花蕾中:李商隐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李璟有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现代
期刊
嫣心缕缕,烛火莹莹,掬一捧清流,歌一世情愁,穿越山河如画,漫步岁月苍穹。此时此刻,是否还可见你一如既往的容颜,今生今世,不知还能否剪一段烛光,和你纵情山水,笑谈人间。  我泛舟江雪,你寒梅一剪,莞尔一笑间,又有多少红尘是非随风而逝,被那些面似清风的不羁儿女消逝在记忆中,连同那些曾经悲痛的,一同抹去。  风和水秀,高楼亭阁,荼蘼茶盏,青烟萦绕。远方,一叶扁舟,他遇见了她。你我眼中含情,江水同舟,此情
期刊
从罗丹《人首兽身》的雕塑中我们不难理解,人既是精神的天使又是肉体的魔鬼。所以,人的本性善恶交涌,而法律,虽然看似限制了人的自由,确实则将我们扯出了泥淖。然而最近,网友对于“大学生贩卖国家级保护动物被判刑十年”的不解,甚至发出“为了几只鸟毁了大学生的前程”不值的言论,却处处暴露着法律意识的欠缺。在我看来,法院量刑适当,而网友的言论,却证明了我们还须要经历一个知法、懂法、执法的普法之路。  作为主犯的
期刊
所谓的“南海仲裁庭”做出的所谓“仲裁”引起的热议尚如火如荼,日本修宪派又在参院中“如愿”取得了三分之二多数的席位。在抗日战争结束七十年,鸦片战争过去一百七十年之后,中国的前途仍然扑朔迷离。  但如今的我们早已不同于百年之前。那是因为中国的民众已不同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子民。这群在一百年前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普通民众,已经不再如当初般闷头受气,甚至亲附外敌。我们正在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告:
期刊
沿着儒家文化绚烂的历史景观大道,进入唐宋时期的江州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即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我们将领略到农业中国古代广大乡村最为宏阔轩昂的世界家族奇观。  史载,自宜都王陈叔明之五世孙陈旺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于此开基奠业,十世孙陈伯宣并子陈崇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迁来“合族共处”,至宋仁宗嘉秸八年(公元1063年)最后一任家长陈泰奉诏解析分庄,历时三百三十
期刊
河南一大学生闫某因捕获几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贩卖一只苍头鹰而被判刑10年半。网友认为量刑过重,法院认为量刑适中,而专家分析这种行为的恶劣,便觉量刑不够。  我认为法院的判决较为合适,兼顾了法与情。闫某的行为触法,故然要判刑,不能因为他是一个大学生就不去判处他或减刑,那岂不是乱了套?法院的10年半判刑是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之后进行的最终判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专家只顾行为恶劣,私毫不考虑人情,认为量刑
期刊
比起二十六字母的英文、五十音图的日文来说,汉字确实是繁。汉字是表意字体系,太简单不够用,太多了记不住,就各个历史时期的实用汉字来说,基本上都保持着三千到五千字之间的均衡。大型字书动辄上万、几万,那是因为把死的、活的字都放在一起的缘故,就像历时久远的族谱一样,现在活着的是其中少数。尽管如此,不论是三千还是五千,数量已经十分了不得。我们所说的汉字繁,首先就是这数量的繁多。这些字依靠彼此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期刊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十几年前的冬天。  那时的我已经会走,会跑,还会伶俐地说话,而你,还只是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婴儿。虽然我并不记得当时的情景,但是我想,我的心里应该是嫉妒你的。我并没有比你大多少,只是二十几个月而已,小小的我可没有那等宽宏大量,大方地把妈妈让给你。  我还记得,小时候你总是独占妈妈。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你总是喜欢依偎在妈妈身边,用细瘦的胳膊圈着妈妈的腰,感受着妈妈身上特殊的香味。甚至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思绪如葛藤般蔓延缠绕,七上八下,又是一个小气得不能再小气的题目。小女人的天地本如舄卤之坻,孤独地坚守在一片汪洋之中,如果再擅自画地为牢,岂不如井底之“女蛙”不见井外乾坤。在家与单位之间相对有限的人际圈内,像个满负荷的陀螺围着自己的圆心转来转去,就连梦想也只有井口那么大了。齑粉般琐屑的细枝末节塞满了全部的生存空间。生活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如果勉强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衣柜里新添置
期刊
今天,我勉为其难来谈谈“书香社会”。  我自己上学少,只是在工作中,在写作生涯中,不断感到知识不足,眼界狭隘,格局太小,而不断读书学习,因此才对读书有些体会。  好在,这个体会不是别人要我读,靠别人耳提面命得来的,也不是有些并不怎么读书的人,靠抄别人书上讲读书重要性的那些格言警句来做这样的演讲,想必这种体会还基本是可靠的。  的确,我是因为工作与写作的需要而读书的,而读出了读书的习惯的。不是为读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