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p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图像变换的本质,将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改为“正方向减反方向加,左右动X上下动Y。
  关键词:图像变换;“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正方向减反方向加”
  函数图像是函数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以函数图像为工具来解决数学问题,即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中学数学用的最多、解决问题最直观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所以会画函数的图像顯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初等函数图像学生能很熟练的掌握,但对稍微复杂的复合函数的图像尤其是图像的变换,学生掌握的很模糊,不够熟练。
  对于这种非初等函数的画法可以用描点法,但此法在实际操作用来解决数学问题时显得小题大做,作图过程过于繁琐过于精准,而使用图像变换法作图快捷简单方便的特性就体现的很明显了。在初中时学生也接触了图像平移变换的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仅仅是记住口诀,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本质含义。高中阶段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时,课本很形象直观的解释了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的意义,以及变换给函数解析式带来的变化。不同的函数变图像换体现在解析式上其本质即变动单个的x或者y。
  比如将y=f(x)的图像左移a个单位(不妨假设a>0,下面所提到的移动单位均为正),解析式变为y=f(x+a),这一结果其实是坐标变换得来的,过程如下:
  在y=f(x)上任取一点(x,y),左移a个单位后变为(,)则
  因为y=f(x),则,这就是变换后的函数解析式。按照函数解析式的习惯写法即为y=f(x+a),也就相当于在原解析式中遇见“x”均变为“x+a”即可。这就是“左加”口诀的由来。类似可得到“右减”。
  再来看上下平移,不妨看下将y=f(x)下移a个单位后的解析式的变换过程。
  在y=f(x)上任取一点(x,y),下移a个单位后变为(,)则
  因为y=f(x),所以=f(),化简得=f()-a,按照习惯写法即为y=f(x)-a,这就是“下减”这个口诀。但其实,这是化简后的结果体现出来的。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上下平移实质上也是变动单个的y得到的。下移a个单位,只要在解析式中遇见“y”换成“y+a”即可,化简后就变成y=f(x)-a。同理上移a个单位,在原解析式中遇见“y”换成“y-a”,化简后就是y=f(x)+a。
  初中时“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带来解析式的变化特点
  将y=f(x)图向左移动a个单位
  解析式变为y=f(x+a)
  将y=f(x)图向右移动a个单位
  解析式变为y=f(x-a)
  将y=f(x)图向下移动a个单位
  解析式变为y=f(x)-a
  将y=f(x)图向上移动a个单位
  解析式变为y=f(x)+a
  那么“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这个口诀让学生很困惑。“左加右减”是变动单个的x,但是“上加下减”却是在整个解析式的后面加或者减。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竟然还不知道“上加下减”是在把函数解析式化成y=f(x)形式后才能在f(x)后面加或者减移动的单位a。
  很明显左右平移体现了变换的本质,即变动单个的x,但是上下平移却是变换后化简的形式。这样显得不够统一,学生到高中后,尤其在理解了变换对解析式发生影响的根源后,容易产生疑问,在用的时候也容易出错。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把口诀改成了“正方向减反方向加,左右动X(读成cha),上下动Y(读成ya)”
  那么平移变换就可总结为:
  y=f(x)y=f(x+a)
  右移a个单位y=f(x-a)
  下移a个单位y+a=f(x)
  上移a个单位y-a=f(x)
  (表示在解析式中遇见换成)
  这样平移变换在学生的脑海中就统一了起来,即函数变换在解析式上的体现就是遇见单个的x或者y作相应的变换即可。在三角函数这一章介绍的伸缩变换,可如下记忆:
  y=f(x)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a(a大于0)倍
  y=f(x)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a大于0)倍f(x)
  一个函数可作很多次变换,但是每次变换只要在解析式中找到单个的x,y作相应的变换,其他部分照抄即可。
  其实这种变换口诀不仅仅适合函数的变换,对于非函数的图像变换也适用。比如我们在选修2-2中讲的圆锥曲线,拿椭圆为例,椭圆标准方程为+=1,将椭圆左移2个单位(上移1个单位(方程变为+=1,用“正方向减反方向加,左右动X上下动Y”可以方便快捷的写出变换后的方程。若用之前讲过的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将无法对解析式进行直接变化,只有采用坐标变换的方式才能正确的写出变换后的方程。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明德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社会对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拘泥于课本上仅有的知识,而是加大关注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灵活性。新课标也倡导课堂上要以教师为主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直接感受知识,增强自我效能感。落實到具体方法上就是用任务型教学法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堂上一个个学习任务掌握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学也随着时代的潮流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如今,学生接触到的现实事物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也越来越高,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在不断适应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在长期的教学探索过程中,发现探索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拿来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作贡献。
期刊
摘 要:学校作为人才的集散地,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才是学校必须履行的责任。高中是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阶段,高中生有比较强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为走进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关键词:自主学
期刊
摘 要:问题意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素质之一,尤其是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形成较好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语文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了深入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意识;教学  语文教学,既要从外走向内,也要从内而出外。一出一进之间,是带着问题,有所思考,取得收获的过程。许多学生为读书而读书,虽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误区,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作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误区;提问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幸福。基于此,本文在幸福教育的理念下,指出存在的农村中学英语角存在的问题,如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师教学水平有限、课堂氛围枯燥和教学设施不健全等,在教师和学生缺失教学“幸福感”的情况下,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英语角活动,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转变教育方式,建立和谐健康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幸福。  关键词:幸福教育;教师;教学水平  前言:  
期刊
摘 要:《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实践;文本解读;朗读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肤浅了。这个单元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望的旺盛时期,同时又有活泼好动的禀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运用学具,并且从课堂趣味性、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等角度合理运用学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信息化  学具在作用上要符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性安排不同学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学具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快,素质教育日益普及,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涌现,问题导学法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做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发现并探究问题,继而寻求解决办法,以此来体现数学教学的明显目的性。目前,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本文的立足点就是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的重
期刊
摘 要:应用意识是数学能力中的重要一环,而数学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数学;意识培养  引言:  因为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许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知识点,考试成绩也很高,但是对于数学运用他们却一窍不通。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数学应用意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