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锥形束CT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和位置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s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髁突的形态和位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40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20例(偏斜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0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的差异.结果 (1)偏斜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发现,在髁突形态方面,偏斜侧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突高度、髁顶高度均比非偏斜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髁突位置方面,偏斜侧髁突外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比非偏斜侧小;偏斜侧髁突前间隙、内间隙及髁突外突距比非偏斜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对照组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偏斜组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髁突形态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髁突高度比对照组大,最大轴面面积比对照组小;非偏斜侧髁突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髁突位置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髁突上间隙小于对照组,髁突内间隙、前间隙、髁突外突距及髁突与正中矢状面距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的形态和位置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偏斜侧髁突形态较对侧小,并向后上外方向移位.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的髁突高度比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大.
其他文献
物质的高度文明,在给整个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对人类建造生存空间的思想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撞击.这体现在设计的核心由原来以理性诉求为主的思想观念转向以感性诉求为
世界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全球化,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引领人类的第四次全球化——新型全球化。人类第一次全球化发生在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世纪,罗马
根管治疗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取出根管内的大部分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的愈合[1].下颌后牙周围解剖结构接近下颌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Mg-4Y-3R_E-0.5Zr合金,利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利用能谱仪(EDS)对微区成分和析出相进行了分析,采用X射线衍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建筑及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与绿色居住建筑及内外环境的理念的阐述,着重结合近年来夏热冬冷的武汉地区绿色居住与相关
目的 通过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评价,观察其与口腔癌患者早期吞咽障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口腔癌患
1241. 《冬荷》150×150cm2. 《红窗格》 150×150cm3. 《秋荷》 150×150cm4. 《花》 150×150cm黄冠余油画作品@黄冠余 1241. “Winter Lotus” 150 × 150cm2. “Red Pan
期刊
人性化设计要从探寻人的行为本质出发,进而分析人的行为特点,总结人的行为对环境的诉求,从而制定适用于人们行为的环境设计标准.本文从人性化设计的思考方式谈起,由人的行为
会议
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追求公众满意最大化为前提,引入公众感知价值概念,提出了公众感知价值差距模型.在此模型中分别从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方和公众两个角度论述了他们眼
细菌是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来源,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等物质聚集可形成致密的生物膜,使抗生素难以对其发挥杀菌作用,甚至可产生耐药性.细菌生物膜的存在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